演讲全文跻身高效能保养品市场应具备的配
以下是为此次演讲所写的演讲稿全文,分享给所有想积极投入开发高效能保养品的品牌与配方工程师们。想进步,先需要吸收新知识,才能破除旧观念,此外,投资自己使拥有更强的研发实力,才能接轨实现心中所有的配方想望。 各位化妆品业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很荣幸参与高峰论坛这样的盛会。 我是张丽卿老师。 我今天要谈的主题是「跻身高效能保养品市场,应具备的配方研发思维」。 这是个讲求高CP值的消费时代,也是个消费能力大幅提升的时代,全世界的保养品牌争相进入中国抢商机的时代。 当更多的爱美人士,愿意花更高的价格投资在保养品时,他们想要获得的保养效果,期待会越来越大,对产品的效能要求,标准也会越来越高。 然而,当你能完全满足他的效能期待、使用效果又远远胜出他接触过的保养品时,那么他也绝不吝于继续花钱支持你的高效能保养品。 面对这个消费能力大提升、互联网影响力大爆发的时代,讲求高含金量的高效能保养品,未来的市场需求,必然是块大饼,而且是站在市场的较高位置,较不容易发生价格竞争、利润相对较有保障那一端的大饼。 也许你会想:自己是否具有跨入高效能保养品市场的条件?或者正在想:要跨入高效能保养品市场,该从哪个关键起点开始? 我的建议是:请从「是否具备了高效能产品的研发能力」开始进行检视。 而如果你认为:保养品的竞争力关键,根本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是否:拥有资金、销售渠道与行销能力。 那我也必须提醒你:在这个商业环境捉摸不定,保养品的购买喜好与购买渠道也在快速变迁与转型的时代,拥有资金、拥有渠道、拥有行销力,都不能保障品牌经营的绝对优势。 那什么才是绝对优势呢?产品力,唯有产品力才是品牌的镇店之宝、永不匮乏的宝藏。 而想要创造出高人一等的产品力,你的产品研发思维,就必须破除过去开发产品的老思路,做全面性且极大化的调整。 大家应该会开始想着:怎么调整开发思维?要调整些什么项目?张老师要说的,该不会又是医美保养品那一套别人都已经讲了十年的论调吧?当然不是,至于要调整哪些研发思维,就是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也是我来到这里所要传达的新概念。 我将会用三个角度来构筑「高效能保养品的研发思维」 我的第一个切入角度是「舍弃」,舍弃三张不靠谱的王牌 我的第二个切入角度是「把关」,专注三道品质的把关 最后第三个切入角度是「机会」,掌握三个实现的机会 首先,让我们先来个情境想象。 一对男女,透过朋友介绍认识,用对话互相交流,彼此打探。女的问:帅哥,你做什么的啊?男的答:姑娘好,我做保养品的。女的回说:哇,太感兴趣了,做的是哪一类保养品?男的回答:我是做高机能保养品的,诊所里的医美级保养品,就属我做的这一种。女回说:喔!听起来挺厉害的!但还是想了解下什么是高机能保养品? 男的再次很认真的回答:具体说,就是采用高技术、高浓度、效果精准快速的保养品! 女的表现出略有所懂得样子,说:喔!我知道了。就是那种很小瓶、用量很省、价格很贵的精华液,是吧! 各位觉得,这一对,有机会继续进一步交往吗? 而如果改由你来扮演帅哥的角色,介绍「高机能保养品」,你又会怎么说呢? 事实上,一般消费者对高机能/高效能/高功能,这些字眼,是什么意思,根本没兴趣去理解。 消费者内心的认知会倾向两个可能,第一种是「认为那都是些骗人的话」,第二种是「觉得应该比一般保养品厉害」。 所以,与消费者对话,恐怕得用更直白的语言,才能让他懂得你的高深。 譬如,消费者所能懂的高含金量保养品,是必须可一瓶抵多瓶,而且效果要明显快速。 可能你会想:「效果明显快速,那是行销话术,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才这么说的,又不是真的。保养品再怎么厉害,毕竟不是药,哪能做得到效果明显快速呢?」 但这就是商机!如果,你能让保养品的效果好到像药一样,甚至比药还好,那市场就是你的了。 大家还记得我今天要报告的主题,主角是「高效能」保养品吧? 所以,我得先来加强说明一下「高效能」这三个字。 高效能保养品,当然必须有「高效活性成分」来支撑它的效果,才能彰显产品力的强大。而什么是「高效活性成分」呢? 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药物」的效果,是用什么样的标准与方式来评估的! 药物的效力,以效价强度作为量度指标。(请大家注意看到:这里的效价强度,用的是potency这个英文字,而不是performace、founctional那样像形容词般的英文字)。 potency,是以EC50或IC50来表示其效力。EC50指的是有效率达50%的时候,所需的药物浓度,IC50指的是抑制率达50%的时候,所需的药物浓度。 数值越低,表示药物效力越强。譬如,大家熟悉的止痛药吗啡,其EC50为ppm。这表示投药量达ppm时,可以有效镇压50%的疼痛感。 EC50或IC50的量测,是有针对性的。譬如:针对酪胺酸酶活性的抑制。我们可以看到被列为药物的对苯二酚,与化妆品可以使用的熊果苷、曲酸,三者的IC50之比较值。 这给了我们一个更科学的有效浓度的比较标准。 台前紧盯着大屏幕的各位,是否发现到化妆品可用的熊果苷与曲酸,其IC50的数字远低于药物的对苯二酚呢? 这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效力的高低」是以科学研究为凭的,并没有「药物的效力,必然比化妆品的效力高」的逻辑。 依循这样的方式来选择活性成分,与高效能保养品的距离就能拉近了些。 简单的说,我们必须重新整理一直以来「定义含糊不清」的高机能保养品,进一步自我要求迈向「效果具体分明」的高效能保养品之路前进。 而要具体的落实从「蒙混含糊」到「层次分明」,大家觉得:容不容易办到? 我认为这是个「知难行易」的工程。也就是,你必须先具备完整且成熟的概念,到了真要去做时,那就简单多了。 所以,先拥有清晰的思维之后再起跑,才能跑得比别人快又好。 以下就跟着我来建构「高效能保养品的研发思维」。 首先,我先翻开三张牌,这三张是我所谓的该舍弃的王牌。 相信在坐有很多原料商或原料代理商,请求各位原料界的朋友们,展现大肚量,包容我的任性发言。我承认自己一直是个让原料商又敬又怕的头痛人物。所以,截至目前为止,没有原料商有兴趣邀请我去他们的场子演讲!因为我知道的太多说不了假话、也不愿意拿了出席费就帮原料商背书原料,所以,没有当嘉宾的加分价值。 以下的演讲内容,对原料商多有得罪,先在此郑重致歉,请多包涵。 我建议大家丢掉的第一张王牌是:经过技术改质的原料。 大家一定要记住:改质是原料商的技术,不是你的技术、不是你拿来包装加分品牌技术的好话题。 更可怕的是,去改质原料,不等于是越改越有效,而可能是从有效改成无效、从强效改成弱效。 很不可思议吧!?多数品牌根本不明白改质原料的秘密,但早就大胆的将这些改质原料运用到配方中了。 很想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吧? 我以曲酸作为例子来说明。把曲酸改质为曲酸二棕榈酸酯,这是化妆品原料界供应已久,所谓的安定化曲酸。但改质后的曲酸二棕榈酸酯,根本发挥不了抑制酪胺酸酶的效果。 这当然不是随便说的! 文献上也表示:没有研究支持曲酸二棕榈酸酯具有跟曲酸一样的螯合铜离子的能力。 屏幕上的这三张图,最左边的是曲酸。中间与右边的两张,显示出曲酸螯和铜离子,所用到的官能基位置。以及螯合了铜离子之后的稳定结构。 从结构上来分析,曲酸二棕榈酸酯会无效,也是千真万确的。 我们可以看到:曲酸螯合铜离子的活性座,关键的两只手,分别是箭头所指1位置的酮基与箭头所指2位置的氢氧基,当活性座之一的氢氧基位置,被棕榈酸酯给取代霸占了,曲酸的两支手少了一支,就无法发挥螯合作用。 请注意:不要指望皮肤里有把切酯刀或深藏不露的酵素,可以专门负责打断棕榈酸酯架接的位置,然后顺利的还原成氢氧基,回复曲酸原来的螯合能力。 销售改质原料的原料商,都必须能够提得出科学证明,证明「改质后的效果是存在的,改质后的价值比改质前好」,没有担保更好或更有效,就失去了你去采用他的意义。诸如此类,不求甚解,只为了原料安定或更好溶解或更好操作入配方中,就直接改质的活性原料,在化妆品原料界存在不少,大家得小心误踩地雷。 总的来说,你的思维里不应该依赖改质原料来帮你搞定所有的难题! 我建议大家丢掉的第二张王牌是:高谈阔论的传送技术。 传送载体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 我形容传送载体,是原料商提高原料附加价值,抬高售价的聪明手段,应该一点也不为过吧。 但千万别变成「他聪明,你傻瓜」,傻傻的买单、傻傻的添加、傻傻的承担高成本、傻傻的以为会有效。 我以脂质体liposome为例来说明。 脂质体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在药物的活性保护与药物的缓释控制。对于皮肤保养来说,脂质体的加分价值是极为有限的。怎么说呢?我简单举三个问题来说明。 第一个问题,是难穿越角质层。多数脂质体的身型,远大于角质层的平均缝隙20~50奈米,挤都挤不进这道窄门,还谈什么接触到细胞膜后再释放出活性物来! 第二个问题,是装填量过小。脂质体的装填量不到10%,体积小的脂质体,甚至装填量仅有1~2%。这样些微的装填量,再取极小量,加到配方里,其真实浓度可能早已远低于IC50,根本不能指望它有出色的效果。 第三个问题,是脂质体本身的结构就不稳定。更多脂质体在顾客使用前早就崩解在配方中了,也就是说,鸡蛋没送到顾客家里,早就在运送的货车上多数震破了。 总的来说,你的思维里不应该依赖或期待脂质体能帮你什么! 我建议大家丢掉的第三张王牌是:高深莫测的生医技术。 化妆品市场大,专业知识面又不成熟。 所以,各种让细胞长生不老的论点,轻而易举的全嫁接到皮肤保养上来,可以让半数以上知识不足的化妆品业者信以为真、让绝大多数消费者深信不疑。 像是生长因子论、干细胞论、修复DNA论、基因保护论、染色体端粒保护论等等。 如果这些论点可以成真,那也是离不开试管的实验室科学,不是装在保养品瓶子里可以实现的美梦。 请大家再记住!不要把必须在严苛的实验环境下,才能执行救援任务的生医技术,套用到保养品上来。 保养品,无法实现冷冻库里的生医技术。保养品,无法担当细胞工程的指挥家。 总的来说,你的思维里不应该借重虚幻不切实际的成分来加持效能! 接着是做好「品质」的把关 我主张的第一道把关:以科学标准诊断原料安全。 什么是「科学标准」? 首先,基本要件必须相同。也就是进行原料安全评估的前提是:原料本身必须高纯度、高活性、高新鲜度。 话说,目前原料商提供的功能性原料,有很多是以混搭多种原料的复方,再取个商品名之后,供应给化妆品厂使用的。 这类复方原料,有着各自的原料来源、还有每一批稍有落差的混搭比例,各原料的纯度或新鲜度,均不相同,且不会在所提供的COA上做充足的说明。 这样的复方原料,无法建立可采信的原料安全标准。 总的来说,走高效能路线,就必须割舍这些不确定与不科学。 我主张的第二道把关:以科学数据掌握原料效果。 前面我提到过药物效力是以效价强度IC50来作为治疗时投药量的参考依据。 所以,保养品要追求「高效能」,更需重视所选定原料的IC50数字是否漂亮。 原料商所提供的实验数据,不等于客观的科学数据。多数原料商,以拱「自家销售的原料」成为明星来操作,其实验条件设计,充满着不对等条件以及无第三方研究单位的研究可佐证。 此外,原料商最不愿意提到的原料稳定性的问题与原料活性降解的问题,更需要你自己去把关。你去听他讲十场原料说明会、读他十遍原料商所提供的研究报告,也不可能看到原料商自曝其短的内容。 你会想:稳定性与活性降解,是怎么一回事? 对原料来说,可以从原料的稳定半衰期(T1/2)来做初步的原料寿命评估。稳定半衰期的长短,是使用端,使用效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关键。稳定半衰期短,意味着产品很快就没有效果了。 我用更生活化的方式来说明,消费者不会愿意买个「瓦亮度,但是过了一星期后,就越来越黯淡无光的灯泡」,消费者要购买的是「瓦亮度,亮度可以撑一整年甚至更久的灯泡」。特别是所付出的金钱代价完全一样的时候。 原料的稳定半衰期,指的就是「瓦亮度灯泡」的寿命指数。 总的来说,走高效能路线,就必须非常计较IC50以及半衰期。 我主张的第三道把关:以科学方法稳定原料活性。 再漂亮的IC50,如果不能有效的延长他的寿命,那前进高效能保养品之路,将徒劳无功。 要延长活性原料的寿命,方法上,是有方向可依循的,不是只能靠经验值累积。 我以植物为例来说明。植物生存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是空气、阳光、水。但当从植物中提取出活性物之后,这些活性物保存的致命伤,也一样是空气、阳光、水。 保养品的主流剂型,是含有水份的,化妆水、精华液、乳霜,都含大量比例的水。若将未经过稳定性评估的高效活性成分,冒然地加入含水的配方中,这样做很可能会逼死活性成分。 往高效能保养品发展,你必须严谨确认每个可能破坏活性的小环节。看是必须避开光线?或者让配方远离水份、或者是包装上需要隔绝空气、或者保存上得做到低温冷藏;甚或是动用载体装填来保护? 每一种必要性,都必须一一确认过,没有意义的保护,不只流于形式,也增加了配方、生产、包装与保存的难度。 总的来说,走高效能路线,对保存活性价值这件事,就必须做到位。 当该扔的假象王牌都扔了,该把关的品质也到位了,接着就可抓住实践它的机会,把握第一个机会:当该扔的假象王牌都扔了,该把关的品质也到位了,接着就可抓住实践它的机会 把握第一个机会:活性原料,取源天然,源源不绝。 中国地大物博,天然原料资源丰沛,提取纯化技术突飞猛进。 举凡美白、抗老、抗菌、抗敏、抗痘、抗氧化等保养功效,都有着效果显著的相应纯质原料可供取用。 在取得原料的成本上与品质上,将更具世界性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取源天然、取自中国,新鲜度、纯度与货源,都稳定且充足,才能不受国外来源的各种原料所绑架。 把握第二个机会:善用文献研究成果来支持效能。 参考成熟的文献资料,少走旷日废时,自行开发新原料的傻路。 开发新原料的理由应该是跟开发新药一样的,是因为没有现成的好材料可用或者发现了比现有更好的原料,才会去做开发。 真的不需要因为没有亮点话题可用而开发新成分。开发新原料,是科学家的工作,不是品牌或配方研发者的工作。术业有专攻,品牌与配方工程师,懂得善用文献成果才是务实的作法。 我以牡丹为例,带大家学习如何善用文献研究。牡丹根皮中,可以提取出「浓缩成干粉型态的提取物」、也可以直接以「提取液」的方式应用,还可以提取出「单一的纯成分牡丹酚」。 三者的差别何在? 文献给了我们具体的指示。 牡丹根皮提取成分里,水可溶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芍药苷,水不溶的活性成分为牡丹酚。 两者的差异为何? 请看这个表格的整理。取等同量的芍药苷与牡丹酚,分别用甲醇加以溶解,再进行以下的虐耐试验。 我们来看看,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芍药苷与牡丹酚,活性还能保存90%时,所经过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越安定。 我们先从光安定性来看,芍药苷,不止怕紫外线,而且是怕光的。相对的,牡丹酚对光线的稳定性就非常好。 再从温度与湿度来看,芍药苷非常不耐湿度,且即使有良好的25℃的环境保存,都难逃活性持续降解的命运。这意味着要保有芍药苷的活性,得以更低的温度来保存。相对的牡丹酚,对温度与湿度,几乎是无动于衷,稳如泰山的。 再从跟配方最相关的酸碱值来看,芍药苷的稳定性,强烈的依附于配方的酸碱值,当配方偏向中性时,活性就会快速崩盘。相对的看牡丹酚,对酸碱值的摆荡,一样是稳定的不为所动。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往高效能保养品的路上挺进,通盘了解所选择的活性原料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把握第三个机会:善用溶剂,维持高效能的技术。 作法上,必须依选定的高效活性成分,个别的寻找最适合的安定化技术。 在长期观察高效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之后。不难发现多数的高效活性成分是怕水的、怕热的、怕光的。 而水,对水可溶的高效活性成分来说,更是活性降解的关键因子,其影响程度远大于光与热的摧残。 我以三个成分,特别是熊果苷、花青素,这两个对水溶解度极大的高效活性成分,以及在水中降解速度极快的硫辛酸为例,来说明维持高效能的方式。 怎么做呢?很简单,先以溶剂溶解高效活性成分,再以多元醇为稀释剂! 这就是所谓的「知难行易」吧! 高效能保养品,这条通往成功的路,目前稍显寂寞,不是冷门没有开发的价值,而是有知识面上的难度。但难,才是机会。难,是通往成功的大道,这条路比较不拥挤。 当然,已有品牌这么做且做得很成功。我用实践科学的想法,在自己创办的保养品牌里,推出这种类型的高效能保养品。三年多来,它的效果经得起使用者口碑的考验,帮助我印证只要产品力够强,产品自己就能散出芬芳,这就是所谓的「花若芬芳、蝶必自来」的道理吧。 印证产品力的强大,是作为配方技术者最感骄傲与欣慰的事。 课程 资讯 张丽卿老师化妆品配方开发技术时间 广州班改为10月5,6,7,8日 地点 广州 详情点击以下链接 张丽卿老师化妆品配方开发技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3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张健量子活力霜成份表
- 下一篇文章: 丹皮酚软膏的成分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