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唐诗宋词,就仿佛打开了一座金色大门,缓步而入,里边流光溢彩,霞气蒸腾。金殿两旁伫立着一排排塑像,走进观瞧,那几排塑像竟一起动了起来。一边是王维隐居山林,抚琴吟诵;一边是王勃意气风发,滕王作序;一边是陆游背负双手,嗟叹国事;一边是苏轼泼墨挥毫,看大江奔流。

伴随着一声鼓乐齐鸣,在金殿中央,那一尊白衣飘飘的塑像也拥有生机,他一手执着青莲宝剑,一手拿着酒杯醉意朦胧地向我们走来,当他吟诵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句的时候,我们猛然为之一振,再四处观瞧,只感觉是南柯一梦,刚刚梦回大唐。

没有错,能使我们心旷神怡的诗人,除了王维、王勃、陆游、苏轼等诗词高手以外,李白在文坛上一定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他一辈子写诗千余首,流传后世的亦千余首,其诗风浪漫潇洒,洒脱不羁。他不谈感情,诗里却时常含有真挚的感情;他不谈国事,诗里却时时处处热爱着大唐这片沃土。李白一辈子金樽清酒,豪饮纵横,曾有过出将入相的鲲鹏之志,他曾是那样地接近自己的梦想,最终终归是水中捞月,镜中赏花,被玄宗赐金放还,让人心生感叹。

虽然李白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可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李白并不是金子,他更像一颗钻石,散射出的光足可力透千古,堪与日月争辉。

长安城中,伴随着一声紧急的传唤,李白睁开了醉意的双眼,他踏着醉步走进了沉香亭旁。此时此刻唐明皇正与杨贵妃观赏牡丹,因贵妃忽来雅兴,唐明皇便命身边的侍者传李白写诗。李白仅以水洒面,未做任何的梳理,就走进了天子眼前,那唐明皇知他生性洒脱奔放,也不发怒,李白遂下笔写下了《清平调》三首,这其中一首称得上是历史上最能“撩妹”的诗词,短短28个字写尽了贵妃之美,夸人不漏痕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备注:槛(jiàn)

:美丽的云朵想要华美的衣裳,花儿想要它娇艳的容颜,春风微微佛动栏杆,露珠让花色更加鲜浓。这样的天姿国色,如果不是在仙境中的群玉山中见到你,那就一定会在西王母的瑶台下才能与你相逢。

:这首诗是李白醉酒之作,诗句中字字浓艳,句句流葩,初读这首诗,便感觉春风拂面,心旷神怡,再一读目眩神迷,花光满眼,此诗把贵妃描写的美人如玉,却不露任何的夸赞的痕迹,实乃是一首艺术佳作。

诗里开头就以牡丹花比作杨贵妃,以云比作她的霓裳羽衣,用花来衬托她倾国倾城的容颜。这一句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一瞬间把“云”和“花”的心思写活了,可谓是妙之毫巅。第二句诗里写春风拂动,露珠打在花上增添一抹春色。此句是暗喻,表明了杨贵妃之所以能够得宠,是由于她天生丽质,风姿绰约。

诗里的后两句,李白用“玉山、瑶台、月色美景”这一系列的仙境,来塑造了一位美人的形象。如果不是在玉山所见,那么就肯定在瑶台相逢,如此反反复复比照下,杨贵妃宛然变成一位脱尘的仙女。

纵览此诗,诗人用了许多修辞方法,最先是拟人,随后是比喻,末尾是夸张,单单28个字,却好似灵蛇舞动,曼妙多姿,把美人勾勒得淋漓尽致,高雅脱俗。此诗回荡了千年,现如今品读仍然是回味无穷,男子假如拿此诗赞美女子,又有哪一位女子不会怦然心动呢?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记忆力会在幼时达到一个小顶峰。为什么我们不借此机会教育我们的孩子多读一些关于古诗的书呢?

人们常说,读古诗词的人,眼中风景不同,说起话气质也不一样。

从小热爱古诗词的孩子不仅培养了良好的气质,而且谈吐得体,他们知道做事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让人喜欢。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读古诗是学心态,一首诗便是一个故事,怎么坚持怎么宽容他人,学习到的是智慧,永远也不会过时,甚至成为一生的财富。

其实市面上有很多关于诗词类的书籍,而这套就很好,大家学习诗词不要走不必要的弯路了。

之所以推荐这套,主要是因为里面诗词量丰富,趣味性浓厚,看完之后还能了解古代历史以及当时的地理环境,无形当中加强了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它更是一套很好的亲子共读书物,一起看完央视的“诗词大会”,再翻开它来细读经典,既能重温知识,也能加强亲子互动,一举两得。

这一套有8册原价元,现在活动期间促销仅需99元,一顿饭钱,就可以让你不仅学习经典诗词,增加自身的学识,同时也间接影响并培养了孩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想要的朋友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1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