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jucaipen.com/feidian/5099.html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很多诗词的原意被后人误解了。

例如杜甫的《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原本是讽刺将军花敬定的僭越之举,如今却成了赞美乐音的名句。

再如元代杂剧女演员的“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最初是用来向心上人表达相思之情的,后来却成了调戏女子之语。

还有元稹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一首悼亡诗,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是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描写的是相爱却无法相见的爱情悲剧……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原本很正经,却让人想歪的三首诗。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一句出自杜牧的《山行》。

很多人之所以会想歪,是因为不理解“坐”的含义。

“坐”常作为动词和名词,但是这里却是用作“介词”,解释为“因为”,相同的用法有《陌上桑》中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还有张九龄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秋天的一个傍晚,诗人乘坐马车,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缓缓而行,在白云升腾的地方,他看到了几户人家。

他一路走一路观赏,忽然停下了马车,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不远处那鲜艳如火的枫林,在夕阳的照射下,流光溢彩,让他如痴如醉。

若是理解了“坐”的意思,就会明白这一句的含义其实非常丰富,它点明了时间——傍晚,交代了诗人出行的方式——马车,又为第四句的议论作了铺垫。

看似叙事,其实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这一句出自苏轼的《春宵》。

看到这一句很多人都会想到“洞房花烛夜”,大概是因为“春”本身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爱情,其实苏轼这首诗原本是写来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古人总爱“伤春”,伤的是春光的流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春光有多美,当它流逝时便有多悲痛。

而苏轼的这首诗开头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总写春宵的珍贵,而第二句则通过花、月的相互映衬,进一步突出春宵的美好。

“歌管楼台声细细”描绘的是官宦人家寻欢作乐的场景,是对这些浪费大好春光之人的讽刺和谴责。

那一刻的春宵有多珍贵,诗人的谴责意味便有多深刻。

3.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这一句出自志明和尚的《牛山四十屁》。

志明和尚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便有关于他的一些记载,“牛首山一僧,自名铁汉,又名铁屎”。

古人的名号向来十分雅致,例如五柳先生、青莲居士、东坡居士等等,但志明和尚本是佛门中人,却自号“铁屎”,足见其是个不拘小节之人。

而他留下的《牛山四十屁》,大多是打油诗,甚至比一般的打油诗还低俗,“昔年羊肉街头过,也曾惹得一身臊”、“知道奴家八字歪,不通抬举挂人牌”……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猫儿“叫春”,很容易让人想歪。

但是联系一下诗人出生的年代,明末清初,也就能明白这低俗的表面,隐藏着诗人难以言说的痛苦。

除了这三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容易让人想歪的诗词?欢迎一起来讨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1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