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本里的泥人大阿福是源自哪个朝代的看
岭南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的第一课,叫《民间玩具赏析》,其中有一个民间玩具叫泥人大阿福,课本里面写着这个民间玩具是出自清代,然而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美术课本中的大阿福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泥人大阿福的寓意。过去的民间艺术家,他们制造的玩具多是以对神灵的崇拜为主,他们制作的玩具不会讲究过多的美感,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表达,以及通过这么一种方式,希望神灵保佑自己以及家人的美好愿望的实现,充斥着一种虔诚的精神寄托。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定然也是世俗化的。底层生活的人很苦,命运不由自己把控,为了让自己的精神生活能够得到超脱,或者说找到一种精神慰藉,大多数的人都把希望寄托给了神佛,泥人大阿福的形象也是从佛教中一步步地转化过来的。 上图中的泥人大阿福是美术课本中的图。它头戴牡丹花,寓意着富贵;身穿五福衣,寓意纳福。“五福”这个名词原出自《书经》和《洪范》,是古代民间幸福观的五条标准。其中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仔细看上图的大阿福穿的五福衣,上面绘制有桃子,桃子的寓意正是长寿。其余的图案鉴于拍摄角度问题不能一一看清,这里就不作过多解说了。然后,大阿福的胸前还佩戴了长命锁,寓意是长寿。过去刚出生的小孩都要佩戴的,因为以前卫生条件以及医疗条件都不是那么好,刚出生的婴儿的成活率也不高,所以别看以前没有计划生育,婴幼儿的夭折率也是很高的。婴儿能够存活到10岁才是让人真正放心,这也能想象到做父母的心情,没有任何现实办法能解决的事,只能交给老天,希望老天能给这孩子一个好的时运。 还有大阿福的双手怀抱着青狮,寓意着辟邪。因为过去的平民百姓都比较迷信,会把小孩子生病什么的归咎于妖魔鬼怪上身,所以经常会给小孩子准备一些辟邪的物件,连玩具也不放过,例如布老虎。那么,青狮用在大阿福的身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是大阿福的粉底靴,寓意登第。谁家的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能够光宗耀祖,这一登第靴如果是能中状元更好,如果是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在自己家族的手艺上发扬光大也是不错的。 清代最具代表性的大阿福那么,大阿福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在明末崇祯年间就已经出现了,《陶庵梦艺》的作者张岱在崇祯年间去过惠山,在卷七《愚公谷》里面有记载。到了清末时期,大阿福已基本上定型,如上图。 但是,我们的注意,清代时期的大阿福,与课本里面的大阿福的形态有很大的区别。清代的大阿福的动态同样是盘腿而坐,可身体却是微微前倾,头微低,给人作揖之感,塑造了一种谦恭状。 这是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关,民间生活的百姓大多是属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手上没有把持到任何的权利,因而,当遇到什么困境的时候,他们没办法自己解决,只能将希望寄托给菩萨和神灵。民间艺术家将大阿福的形态塑造成这样,也是出于一种对神灵的虔诚祈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的寄托。 该图片源自网络美术课本中的泥人大阿福,其实是近代泥人大师的作品,他们在传统的民间工艺上进行了推陈出新,将大阿福打造成贴合近现代人审美的一个形象。当代大阿福的盘坐式更像瑜伽的盘坐式,给人饱满的精神状态,脱离了纳福、吉祥、辟邪的专属符号,更多的它是作为了一种收藏品融于现代人的生活中。 中国民间玩具要想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必须要做到贴合市场经济,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民间玩具手工艺人已渐渐老去,手艺逐渐面临失传,加之他们收入很低,需要得到稳定的经济扶持,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另外,民间玩具必须要由手工作坊转向批量生产,这样才能做到给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商品。最后融入相应的科技元素,才能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总之,美术课本里面的大阿福使用的图片也是近代的大阿福形象,小编在这里也能理解,毕竟小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没必要搞得太深奥,若是用回旧的清代大阿福形象,按照小学生的审美,他们也未必能接受,加之对宣扬一种阳光健康的形象也不利。 教育有些时候也是需要根据社会形态而作出选择的,而且艺术源于生活,宣扬一种正向的价值观很重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11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人家里适合挂什么画建议选择能恬淡心境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