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绿了,野花开了,可是阵势不够强大;杨柳绿了,槐花开了,又略显空荡;天蓝了,云轻了,鸟儿歌唱了……总觉得,还缺点啥,才够完美。

直到土豆花开了,灵动鲜艳,粉的,白的,红的,紫的;叶多花少,繁而不杂,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土地铺上一床厚厚软软的花毯子,这才是完美的答案。

天做被,地做床,暖风,鸟鸣,虫儿叫,人间仙境。

天上,空中,地面,动的,静的,有声的,没声的……整个大自然充实了,活泛了。

母亲从老家上来时,带来一袋旧土豆。弟弟没要,妹妹只留几个,剩下的大半都给了我。

土豆丝,土豆片,土豆饼,蒸土豆,炸土豆,土豆包子,土豆饺子,土豆面片......变换着各种花样,两个星期后,还是没吃完。剩下的十几个土豆,已经冒出了小芽。

扔了吧,可惜;吃吧,口感不好。刚好有几个花盆空着,便挖开土,埋进去,又覆好土,浇足水,静等花开。

一个星期后,花盆的土被顶出了一点儿小土包,隐隐约约露出了一点点小芽,像婴儿的眼睛,眨巴眨巴,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

过一个星期,茎长出来了,小芽变成了叶......

又过几天,茎更高了,叶更多了,应该离开花不远了吧。

在农村老家,家家都种土豆。每天的饭菜,都离不开土豆。三月播种,六月花开,八月九月即可收获。

“人误(土)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熟谙土地的农民深知这个道理——他们不错过任何一个播种的时间,不浪费每一寸土地,精心选种,用心侍弄,发芽、开花,就看到了希望......

在过去饥寒交迫的年代,土豆是救命的食物。洗干净了,放进大铁锅,加适量清水,盖上麦秆做的锅盖,灶膛里柴火由大变小;半个小时后,火苗熄了,让灶膛的余温再烤铁锅十几分钟,掀开草盖,土豆个个裂开了口子,浓郁的淀粉味随着浓浓的蒸汽,直接钻进人的鼻孔,撞击人的味蕾。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着、笑着、享受着;要是再有一盘炒酸菜或者咸菜,那就是人间的美味佳肴。

土豆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富贵,没有芍药的娇艳多姿,没有月季的娇羞多情,也没有云南大丽花的大气奔放......她只是默默的绽放而已,不争不抢,不急不燥,假以时日,自然成熟......

小时候,母亲老叮嘱:“不能掐花。没了花,根伤心,就长不出土豆。没有土豆,我们吃什么?”。后来,从书中知道:适量的摘花摘心,可增产10%;而母亲之所以不让摘花,完全是出自一个农民对庄稼的热爱和珍惜,对一家人温饱的担忧;每朵花都是生命,有生命就有希望;有希望的人是不愿意看到花被破坏的。

土豆,其实就是马铃薯。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

土豆花,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法国王后带上土豆花象征高贵;一时上行下效,所有的朝臣、小姐、太太都在衣服或头发上以土豆花做装饰;土豆花一度成为时尚新宠。

花语:风信子——让人感动的爱

向日葵——沉默的爱

蒲公英——无法停留的爱

......

我翻了很多的资料,却没能找到土豆花的花语。

一个母亲,最简单、最真诚的希望:儿女平平安安,不管平庸还是富贵,都要实诚厚道,低调淡定。

这样想来,土豆花的花语应该是:母亲的爱

首尾四年,台省好官,都做一回。便前头更有,合当做底,何妨且恁,猛省归来。甲第新成,开尊行乐,脆管繁弦十二钗。回头笑,这狂生无用,削尽官阶。狂生真个狂哉。泼性气年来全未灰。有龙鳞凤翼,不能攀附,牛衣渔具,早已安排。烂煮园蔬,熟煨山芋,白发苍颜穷秀才。官休做,莫狂无处著,送去琼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1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