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ldquo大国空军rdquo
(文/陈达)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是新中国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的摇篮。东北老航校诞生于吉林省通化市,起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壮大于密山市,发展于吉林省长春市。在她办学的三年零八个月时间里,仅有短暂的两个月与牡丹江无缘,航校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牡丹江市奋战。 中国人民空军事业的摇篮 年近古稀的王秋萍在牡丹江市天桥北转盘道的空军大院长大,她是东北老航校牡丹江飞机场场站站长王念慈的大女儿。她说:父亲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9月从江苏出发来到东北老航校,和空军司令王海将军是同一批航校学员,父亲当年被分配到二期场站班学习。从年开始直到年的二十年里,父亲始终在牡丹江市从事飞机场站工作。在牡丹江市海浪机场,亲历见证了“大国空军”航校从东北老航校、牡丹江航校到解放军第七航校的发展进程,直到年7月7日他随七航校校部迁往长春,才离开了牡丹江。 王念慈与空军司令王海(右) 回忆父亲王念慈在牡丹江机场创业的艰苦岁月,王秋萍总是忘不了父亲说过的话:毛泽东同志称赞过东北老航校,说“了不起,你们为今后正式成立人民空军做了准备工作,培养了一批种子”。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牡丹江,是东北老航校生死存亡的转折地,是人民空军首批男女飞行员的起飞地,是世界航空史奇迹的创造地,是空军初创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人民空军的历史坐标点,人民空军的成长在这里起步,牡丹江为人民空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老航校好比是空军的摇篮,牡丹江和密山就是这摇篮的故乡,空军建设初期成立的老航校就是在牡丹江地区这方土地上发育成长起来的。 新中国第一女飞行员在牡丹江 老航校在牡丹江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总是离不开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无限关怀和无私支援。即使是在牡丹江人民物资极度匮乏、供应十分困难的战争年代,当地政府也总是优先保障航校的各种后勤供应。航校来到牡丹江后,地方又将最好的办公场所提供给东北老航校使用,使得老航校顺利地开办下去,彰显了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意。 得悉王念慈离休后,牡丹江军分区曾几次派人去长春请他回牡丹江颐养天年,父亲与来人谈及生活在牡丹江的日日夜夜总是感慨万分。他说:辽沈战役结束后,为了支援修建牡丹江海浪、温春、兰岗三个机场,用于老航校办学,市长、县长带领群众日夜奋战,吃住都在工地上,工程进度极其迅速,仅仅一年时间,就按计划全部完工。父亲作为军方代表亲历此事,深切地感受到牡丹江地区的各级政府和人民对空军建设事业的支援是十分真挚并感人至深的。 共同建场站鱼水情更深 年东北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反攻,同年3月,东北老航校从密山又搬回了牡丹江。 为迎接全国形势大发展的需要,老航校需用极大的精力和人力,去处置新解放区内的机场接管和大量的飞机接收工作,很多的老航校同志已纷纷南下入关,校部十分缺乏干部。在接收新机场的同时,航校领导没有忘记老基地的建设,他们兼顾学校发展的通盘布局,决定在较短的时间内,修建扩建牡丹江的海浪、温春、兰岗三个机场,将机场的营房、库房、铁路专用线以及可扩大利用的草地、跑道等设施,进行全面修复,以便于今后的扩大教学。 三个机场修括建任务的具体部署,是通过当时沈阳的东北行政委员会以紧急战勤任务下达的,由地方有关市、县政府负责落实和施工,军方负责施工范围、规划要求、财务结算、工程验收等。航校王弼政委亲自向牡丹江海浪场站长王念慈交代这一重要任务,任命他为主管此事的军方代表,并明确告诉王念慈该工作要求在年上半年务必完成。 火热的劳动场面 不到一个月,紧急战勤任务文件下达到牡丹江地区。牡丹江市、宁安县、海林县(那时温春属海林县管辖)迅速行动起来,各地都分別成立了机场修建委员会,抽调各种精干人员组成专门机构抓落实。23岁的王念慈以军方代表身份担任这三个委员会的副主任,各委员会的主任均由地方市、县长亲自担任。其中,牡丹江市海浪机场修建委员会由边伯明市长担任主任,海林县刘棵文县长任温春机场修建委员会主任,兰岗机场的修建委员会主任由宁安县王明春县长担任。 当时,这些担任各地机场修建委员会主任的地方领导同志各个位高权重,年才参加革命的王念慈,真可谓人很年轻资历又浅,加上第一次承担如此复杂艰巨的建设工作,实在是令王念慈“压力山大”啊。没想到,地方领导同志均以老大哥的态度来支持王念慈,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热情地给予他帮助和协调,再大的困难也不向军方上交矛盾,地方同志默默地承担了一切,保证了任务按时按要求完成。 三个机场工地相继开工,现场到处是红旗飘扬,人欢马叫,上千民工齐奋战,劳动场面热闹非凡,各村镇你追我赶抢进度夺红旗,工程进展极其迅速。 市长、县长等领导同志,经常深入到施工第一线,还不时带头吃住在工地上,亲自指挥工程实施,及时帮助解决施工中碰到的各种难题。机场的整个修建过程,就是在这样认真施工、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年5月份,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三个机场的工程建设全部按预定计划完成了。 海浪、温春、兰岗三个机场的设施,基本上都能够保证满足空军一个建制飞机团进驻和使用,这就为全国解放后,在牡丹江市原老航校基础上建立第七航空学校,创造了必要的场地条件…… 学生们参观牡丹江老航校励志园 七十多年过去,在东北老航校凝练出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精神,指引着人民空军官兵从胜利走向胜利,也给牡丹江人民留下了红色的基因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军民共育老航校的精神在新时代的牡丹江继续传承,牡丹江这座城市掀起的“空军热”亦越来越热,不断地汇聚着拥军爱民的正能量。 陈达的原谢谢您的支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5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秋时节,菏泽这里的ldquo牡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