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了,我为牡丹鼓与呼
作者:老许。闲云野鹤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确定我国国花,时机成熟。 欣闻国家花协又一次启动了明确我国国花的工作,且通报了现在征求民意的情况,有80%的民众同意牡丹为国花。 洛阳人必须投票赞同。“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中国国花为牡丹,牡丹花都为洛阳。 洛阳人,骄傲吧!自豪吧!我们是中国国花的故乡! 河南人必须投票赞同。雄据中原,傲视天下,洛阳牡丹那是咱河南人心里的宝! 荷泽人必须投票赞同。洛阳,荷泽,同为牡丹的故乡,荣耀和光环就在眼前,我们必须努力一搏。 山东人必须投票赞同。二十五年前,我们两家一心一意,为牡丹争国花举过旗,共过事,联合全国轰轰烈烈干过了一场,眼下,让我们再次联手,心热热过炎夏。 全国的同胞们,请为牡丹投票! 请你们阳春三月,来洛阳游春赏花。 洛阳人,牡丹花,从心底里漾溢的热情,幸福,快乐会围绕着你,陪伴着你。花一样的美丽,花一样的容颜,花一样的年华。 亲爱的美友们,请你们为牡丹投票。 国花为一个国家美好的象征。我们美篇,美图,美文,美友,都是美的象征。 美,在我们眼里,在我们心里。 牡丹芬芳,身心芬芳。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愿美友们青春永驻,一生芬芳。
我很感慨!二十五年了! 我为牡丹鼓与呼, 二十五年了! 二十五年前,也是这个时节,也好像早几天。 全国人大发布公告,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中国国花。陈慕华副委员长担任全国评选国花领导小组名誉组长。原农业部长何康任组长。 消息传来,作为洛阳人,当然是热血沸腾,国花牡丹,花都洛阳。洛阳人狂喜吧! 从那时开始,我便开始倾心倾力为牡丹当选国花鼓与呼。 我们是一个花的国度,花品种类,繁若星河。 华夏子孙,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美好。 我们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习俗爱好,不尽相同。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不同,生长着不一样的植物和花卉。 当年推举国花,热情极高。 有一国一花说:牡丹。 有一国二花说:牡丹,梅花。 有四季国花说:牡丹,梅花,荷花,菊花。 还有月月国花说:牡丹,梅花,荷花,菊花,桂花,挑花,芍药,紫薇,月季,玫瑰,石榴,水仙。 最后的意见和争论集中在了牡丹和梅花。 最终的推荐是:牡丹。 此后,年年全国人代会上河南代表团,山东代表团均有确定国花的提案,都未能列入大会议程。 二十五年过去了。 这期盼中国国花诞生的,漫长的二十五年。 感谢《中国花卉报》 感谢《洛阳日报》,《花会快报》,《广播电视报》和洛阳电视台刋发和报道了我的牡丹争国花的消息和文章。 我呼吁和呐喊:洛阳人,抓住这个机遇! 时任洛阳市市长张世军组织了一场座谈会,让我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介绍了推选国花的情况,介绍了牡丹为什么应该是中国国花的理由。 会后,成立了洛阳市牡丹争国花领导小组,刘为民副市长任组长。 会后,由洛阳牵头,联系了山东荷泽等赞同牡丹的地区和城市在洛阳牡丹宾馆召开了“全国牡丹争国花联席会议”。会上张世军市长被推举为全国牡丹争国花领导小组组长。全国牡丹是一家,聚心力,举大旗,争国花! 牡丹潮涌洛阳城,牡丹花开遍华夏。 《洛阳日报》.10.30星期天刋头版头条《牡丹潮涌洛阳城》 《牡丹争国花,洛阳须有大行动》 《牡丹为国花,当之无愧》 洛阳《花会快报》头版头条 《总领群芳是牡丹》 《牡丹争国花征文》一等奖 《全力以赴,争夺王冠》 《中国花卉报》头版头条《总领群芳是牡丹》 牡丹能当选为中国国花吗? 我们必是自信自豪的回答: 唯有牡丹真国色,舍我其谁! 二十五年前,我就国花牡丹阐述了十条理由。 一,牡丹原产于我国,历史悠久。人们初识牡丹,是从它的药用价值开始的。魏.吴普《神农本草经》中说:“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牡丹作为观赏植物的栽培至少始于公元年左右的晋和南北朝时期。至隋,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扩大,韩偓《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晋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牡丹可查历史已有年之久。 二,牡丹素有铁骨之称,花品刚正不阿。流传于民间关于牡丹的传说数不胜数。武则天贬牡丹的历史故事可以看出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不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这种花品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特征相吻合,历来为人们所赞赏。 三,牡丹花朵硕大无朋,花开直经一般均在二十厘米,大者可达三四十厘米。植株高达数米,叶茂枝繁。花型丰富多彩,赤橙黄绿色系繁多。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喜气洋洋,实有泱泱大国风范。 四,牡丹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历史上有关牡丹的诗,词,歌,赋,书,浩若烟海。牡丹文化,源远流长。 五,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幸福美满,和平昌盛。国运昌,花事盛。牡丹寓意正与当前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之思强,民之思富的国运民心相吻合。 六,牡丹花令正是春回大地之际,春暖花开之时,既无严寒飞雪,又无秋风瑟瑟,正是人们踏春,寻春,赏春,观光出行的极佳时节。 七,牡丹种植区域广泛,花种适应强,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东到台湾,西到新疆,西藏,均有牡丹栽培,都能看到花开花落。中华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牡丹的艳丽身影,地域,民意都有极为广泛的代表性。 八,牡丹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花可观赏,根可入药,亦可食用。宋.张耒云:“谁知洛阳三月暮,千金一朵买姚黄”。切花,插花,盆花,四季开花,牡丹经济开发的前景非常广阔可观。 九,牡丹自唐宋始一直是我国历史上的国花,被冠以“国色”,“国香”,“国艳”,“国貌”,在国人心目之中,已是实际上的国花。 十,牡丹与梅花之争。梅花也是我国传统花卉,二十五年前评选国花,牡丹,梅花,民意不差上下。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象征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深受国民之喜爱。但梅花曾是国民党时期的“国花”,至今“国军”军人领章上仍是以梅花为领花。新旧中国总是应该有所区别吧。 牡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说: 径尺千余朵, 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 更不向诸家。 李正封说: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五代.殷文圭说: 雅称花中为首冠, 年年长占断春光。 黎寅说: 万万花中第一流, 浅霞轻染嫩银瓯。 皮日休说: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唐.刘禹锡感叹到: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宋代文豪欧阳修潜心探察牡丹后感概系之:“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为天下真花独牡丹”。 到了明,清,牡丹在我国的栽培更为广泛。《松漠纪闻》载述了黑龙江至辽东一带种植牡丹的情况。广西的《思恩县志》也记载:“思恩牡丹出洛阳,民宅多植,高数丈,与京花相艳,其地名小洛阳”。 栽培牡丹最盛处有:洛阳,荷泽,北京,临夏,彭县,铜陵等地。 有以昆明,大理,剑川,丽江为代表的滇中牡丹。有以彭县,灌县,峨眉山为代表的蜀中牡丹。有以拉萨,林芝为代表的藏中牡丹。有以兰州,天水,陇西为代表的陇中牡丹。有以神农架,武汉,襄樊为代表的鄂中牡丹。 这个时期,牡丹的品种也有了极大的发展。王象晋的《郡芳谱》记载牡丹品种种。《洛阳县志》列种。《秘传花境》中也记载个品种。 清以前,牡丹是我国实际上的“国花”。至清,被清庭定为“国花”。清宫中建有“国花台”,皇后嫔妃的头饰上也是一朵艳丽的牡丹。民国初年,仍沿袭清制列牡丹为“国花”。 外国人认识中国花也始于牡丹。达尔文在《动植物在家庭养状况下的变异》中谈到:“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1年”。美国植物学家于年将中国牡丹带回美国并繁殖成功。他们都把牡丹称为“中国国花”。 公元年前后,中国牡丹传入日本;年间传入法国;年引入荷兰;年又进入美国。目前,日,法,英,美、荷兰、意大利、新加坡、朝鲜、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栽培中国牡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风俗习惯大不相同。但种牡丹,赏牡丹,爱牡丹,画牡丹,唱牡丹,绣牡丹却是相同的。藏族称牡丹为:“边也梅朵”,意为吉祥如意。西藏寺庙之中也都有壁画牡丹。回族“花儿”唱牡丹。土家族有种牡丹,绣牡丹之俗。白族有木雕牡丹的祖传技法。牡丹还出现在人名、地名、物品及器皿、布帛之上。 山野牡丹 这三五年来,我学拍了一些牡丹。图片只有牡丹神韵之万一,亦与其它老师的作品相差甚远,只能让美友们浏览一下而已。既便如此,也还是诚请美友们为“国花牡丹”投上宝贵选票。 国花为牡丹 花都是洛阳 洛阳人 千万不要再失去了这一次的机遇! 加油 牡丹! 文字繁杂,内容冗长。谢谢朋友们浏览, 再次感谢朋友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7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4月4号菏泽曹州牡丹园一日游
- 下一篇文章: 二十年牡丹树被盗,民警日夜兼程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