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
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26358.html菏泽牡丹,寻找了好些年头了。你可能有些疑惑:菏泽牡丹,就在菏泽大大小小的牡丹园、或者诸多爱花人士的庭院里长着,还需要寻找吗?呵呵,我这里要找的菏泽牡丹,不是魏紫姚黄赵粉豆绿的牡丹,它是一篇文章的名字——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散文,题目叫作《菏泽牡丹》,发表在年5月的《中学生》杂志上。最后一次看见它,还是年的事。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丢失东西的情形。有些东西丢了,虽说难免惆怅,但时间一长也就忘了;有的则不同,丢了之后始终无法忘怀。就像《菏泽牡丹》,丢失了二三十年,我一直在设法寻找它。这种情形,就像父母寻找自己走失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丢了,父母的魂也丢了,于是,走遍天涯海角,卖房、卖车、砸锅卖铁,甚至不名一文也要把孩子找回来,拚尽了所有精力财力要找回来。因为心里丢不下,因为它在心中的地位无法替代。有一个说法,作品就是作者的孩子。《菏泽牡丹》是我18岁那年上苍送给我的最重要的成人礼物,它让我惊喜莫名。当初投寄时只是试试,不料竟真的发表了,并且是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了。记得那是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们高考在即。课间休息时,我从三楼的教室里出来,准备到楼下休息一会儿。路过校园甬路旁边的书摊时,我停下了脚步,随手拿起一本新出的《中学生》杂志,刚翻了两页,我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菏泽牡丹》,山东菏泽一中高三王秀梅”。天呢!我的作品发表了!第一次变成铅字啦!我心砰砰直跳,从口袋掏出攒下的零钱,递给摆书摊的大爷,然后双手接过书,把它紧紧地贴在胸前。那天晩上,我第一次尝到了兴奋失眠的滋味。一个月后,我们高考结束离开了校园。我不知道中学生杂志社是否寄出样刊。我的手里,只有从书摊上自己买来的这一本。到济南求学时,我把这本薄薄的、骑马订的小书也带在身边。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敏感而自卑的小姑娘,这一小小的成功,对我是极好的激励。每每怯懦的念头冒头时,看到封面上那个阳光自信的笑脸,想到文后编辑老师那一番鼓励的话语,心头就多了一些自信和勇气。年,这本杂志从我身边被带走,之后,就踪影全无。这是一篇描写菏泽风物的文章,文章原稿已丢失。工作后去了他乡,一人独处时难免想起家乡,有时也会想起《菏泽牡丹》——它怎么走得这么决绝,它知道我在想它吗?责怪自己不小心弄丢了它,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了它。于是想了各种办法去找。出差时去国家图书馆找了两三次,网上也找,结果都是空手而归。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那本杂志还是没有出现。某天晚上,在手机上随意搜了一下,屏幕上跳出来一则出售年《中学生》杂志的信息。挂在网上的图片是那期杂志的封面:一个身着黑白斜纹泳装、腰间挂着泳圈、头发湿漉漉、眯眼咧嘴开心而笑的少女头像,大约占据了封面的五分之四;她的背后是无边无际的蓝色,蓝天的蓝,还有大海的蓝,二者在遥远的天际汇成一道白白的线——后来拿到刊物,才知道封面照片的题目叫《我爱大海》。当时我怔怔地盯着图片看了半天,我不敢确认这是不是我要找的那期刊物——岁月流逝,我记不得她的面目了,正如父母不敢相认多年前走失的孩子。年5月,这个时间是不会错的。于是果断下单。一周之后,一封来自新疆的挂号信送到了我的手里。菏泽牡丹,我终于找到你了!央视有一档寻亲节目《等着我》,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泪下的寻亲故事。走丢了的孩子、弄丢了孩子的父母、主持人、台下及荧屏前的观众,在幸福之门开启的那一刻,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泪雨滂沱几欲成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与《菏泽牡丹》的分离和重逢,仿佛就为了印证这句话。这篇文章,原题作《牡丹赋》,在年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文章发表时删去了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换作这个题目。编辑老师可能没到过菏泽,要不,他不会把菏泽写作“荷泽”。如果这位编辑老师在世,他也该是位耄耋老人了吧。其实,至今也不知道编辑老师是“他”还是“她”。干了多年的编辑,我知道,编辑做的是幕后工作,就是替人做嫁衣。这么一篇短文,成为夜空中一颗闪耀的星,一闪一闪,感召着一颗敏感之心,一点点儿将自己的笔触伸向那神秘深邃的心灵天空。感谢编辑老师。 附:《菏泽牡丹》原文 菏泽牡丹 山东菏泽一中高三王秀梅 菏泽牡丹驰名中外,用“花开时节动京城”来形容一年一度的花节盛况,是毫不为过的。 谷雨时节,菏泽城东北十里外,赏花人群川流不息。放眼望去,农家小院的篱笆墙上,两旁的田野里,到处是丛丛蔟簇盛开着的牡丹,像彩缎,似红霞,飘落在碧绿的绒毯上,映艳了游人的脸。 菏泽是名副其实的牡丹王国。你看,小伙子手里举着的是牡丹画册,姑娘手里拿的是绣着牡丹的手绢,广告牌、建筑物的廊柱上画的、刻的全是牡丹,甚至不少餐厅、商店也用牡丹来命名……由此可见牡丹在菏泽人心中的地位。 菏泽古城曹州,养殖牡丹已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年间,菏泽牡丹已负盛名,到了清代,栽培更盛,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称“曹州牡丹甲齐鲁”。如今,岂止是甲齐鲁呢! 郊外田野的牡丹已使人驻足流连,曹州牡丹园的美景更会使你醉入其间。外界常见的牡丹只有深红、粉红和白色,而这里却异彩纷呈,红粉黄白黑绿争奇斗妍。古人用“花大盈尺”“千片赤英霞灿烂,百枝绛点灯煌煌”来形容牡丹形大色艳,固然十分精彩,但用来比喻曹州牡丹园的牡丹,则难以状其风貌、色泽和神韵。且不说红牡丹艳若蒸霞,灼灼生光;也不说黄牡丹端庄雅致, 香飘四溢;也不必说粉牡丹娇嫩妩媚,色香兼备,绿牡丹、黑牡丹神清气爽,白牡丹冰肌玉肤楚楚动人。仅仅一瞥那甘当配角的绿叶,就会使你神往——黄绿点点,如阳春嫩柳;紫晕片片,似画笔泼墨;墨绿斑斑,若东海碧波在荡漾。哦,实在是太美了!置身花海中,闻着阵阵花香,披着满身的“霞光”,你不觉得自己是在仙境吗? 步出园圃,不知不觉到了赵楼村南。这里,曾有一棵二百多年树龄的红牡丹——脂红。齐着屋檐那般高,树冠如巨大的伞盖,主干比碗口还粗,人称“牡丹王”。每年谷雨前后,满树花开,红光耀眼,香飘村外,四方游客纷至沓来,以饱览人间奇观。乐极生悲,窃国大盗袁世凯派人强行买下牡丹王,栽在公馆庭院。不久,那牡丹王竟枝枯瓣落,辞世而去。也许它是在抗议吧! 我深深遗憾自己没有眼福以览牡丹王绮丽的风姿。不过,我坚信,新的牡丹王将会以更加伟岸、绚丽的身姿出现在人们眼前! 编后: 散文难写。散文不能不散,太局促,放不开笔墨,会失去散文自由挥洒的韵致。散文又不能过散,说东道西,散沙一盘,使人难得要旨,更不用说领略其美妙了。散文风格多种多样,大家手笔亦各有千秋,但公认的名篇佳作,无论今古,都能做到形散神聚。 这篇散文,行文比较放得开——镇内城外、园圃村落、历史现实、美景佳话,信笔点染。而这些又未给人以杂乱无序的感觉,为什么?因为它形散神不散——以赞咏菏泽牡丹为其神,再加上叙述时角度变换清晰可循,所以,使人感到脉络清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7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菏泽大田牡丹4月5日左右进入最佳观赏期
- 下一篇文章: 诗歌天地周效柱牡丹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