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7日,正值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国色天香世界绽放——牡丹美容养颜研讨会”在河南省洛阳市成功举行。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养颜产业分会主办,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科学院中美天然产物联合实验室承办,NTL中药养颜研究中心、洛阳宝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河南中医药大学苗明三副校长、洛阳师范学院赵邦屯副校长、洛阳市林业局牡丹管理开发办公室张蓉辉主任、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范毅副主任、郑州轻工业大学尹志刚教授、中国化妆品杂志社刘丽主编、世界中联中药养颜产业分会石磊秘书长、中国洛阳宝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曹进强总经理等30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世界中联中药养颜产业分会石磊秘书长主持。

本次研讨会从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品牌宣传三个维度分别对牡丹的品种、种植、采收、加工、提取、质量、制剂多个方面进行碰撞与讨论,重点讨论了牡丹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中的关键问题,各位专家学者都带来了自己的洞察与解读。

洛阳牡丹名满天下,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征和一代代国人的文化印记。首先洛阳师范学院赵邦屯副校长与张蓉辉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洛阳牡丹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花可观赏、根可入药、籽可榨油,拥有9大色系、10种花型、余个品种、多万株,是河南省的一项优势资源,表示非常期望与科研学者建立合作,能够深度开发牡丹的价值。

洛阳师范学院赵邦屯副校长

洛阳市林业局牡丹管理开发办公室张蓉辉主任

接下来现场多位高校专家与科研学者分别对牡丹的开发、应用与创新,各自从“种植采收”、“提取分离”、“质量控制”、“功效验证”、“特色制剂”等角度解析。

首先河南中医药大学苗明三副校长认为以花入药,采收和品质占着很重要的部分,很多研究表明花半开,入药最好,并提出产品开发应以中医配伍理论,将牡丹与其他成分组合,可增强和扩充功效。

河南中医药大学苗明三副校长

河南中医药大学董诚明教授从个人专业种植方面提出控制地区、播种时间、肥料、采收时期等因素,将野生牡丹与现代种植技术对比有效成分,源头解读牡丹功效。郑州轻工业大学尹志刚教授则从化妆品开发角度主要讲述了牡丹与化妆品的融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安全天然的发展趋势,牡丹的产品开发需结合浓厚的洛阳文化综合应用。

河南省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范毅主任和李晓主任从物质基础角度讲述将牡丹生产工业化,应用于产品中需解决添加、溶解性、味道等问题。洛阳师范学院刘献明教授、张岩松博士、张延召博士也从牡丹花、叶、籽三方面的基础研究进行阐述,提出产品的安全性是重要的基础,研发过程中与现代提取分离手段结合,通过包裹、改性、发酵等技术,辅以酶、环糊精包覆等技术,对一些多酚、黄酮等传统活性成分进行改良,也让牡丹原料更具优功效和广泛应用场景。

在如今网络发达的现代,刘丽主编作为网络媒介讲到希望自己可以将牡丹从科研领域带到品牌,同时将品牌需求传到生产与科研领域。

洛阳宝芳曹进强总经理、洛阳色彩都恋朱书锐董事长作为扎根的洛阳化妆品企业,期望能将牡丹的价值进行传承与创新,运用创新有效的技术实现配方优化,生产出令人愉悦的使用感受和显著功效的牡丹产品,并基于洛阳文化建立品牌故事,让牡丹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合影留念

近年来,洛阳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规划(-年)》(洛政办〔〕号)、《洛阳市牡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年)》和《小微双创洛阳牡丹旅游集聚区创业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成果认定管理办法》等多项含金量极高的支持牡丹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以孟津等15个县(市)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油用牡丹基地,支持牡丹籽油、精油、面膜、花茶、牡丹饼等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更是极力地推动了河南省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潮大行其道之际,洛阳作为牡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经过长期的检验和实践形成了诸多理论精华。期望能够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发掘牡丹养颜美容和皮肤养生的作用。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