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多情似故人
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牡丹多情似故人 李连义 从菏泽回来之后,脑子里一直是在菏泽的所见所闻。虽然时隔五年的时间,菏泽的变化却是不同寻常的,高铁的建设突飞猛进,牡丹机场的建设如火如荼,农村发生的变化日新月异。特别是牡丹作为一种产业,在菏泽已成为燎原之势,牡丹油,牡丹酒,牡丹中药深加工,牡丹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这次到菏泽是冲着牡丹去的,是牡丹的娇艳吸引了我的眼球,是牡丹的芬芳触动了我的嗅觉,是牡丹的华贵引起了我的冲动。牡丹花盛开的日子,我没有理由不去菏泽,况且那里还有好客的朋友期待我的到来。 朦胧的情愫 在我参加工作之前,我没见到过直观的牡丹,看了电影《红牡丹》,听了歌唱家蒋大为的《牡丹之歌》,我的瞳孔里跃动的是牡丹的影像,我的耳边回响的是高亢嘹亮的歌声。总觉得牡丹是一种雍容华贵的花,可望而不可即。那时候,更不知道,位于鲁西的菏泽是久负盛名的牡丹之乡。 我记得非常清楚,82年的夏天,鲁中地区遇到千年不遇的大旱,刚进五月,麦苗就被炙热的阳光烧死了,刚栽种的玉米刚露出苗芽就变成太阳底下的干草,我真的见识了什么是骄阳似火了。我被迫离开学校到田野里抗旱,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也无可奈何。父亲说,学可以不读,但饭不可以不吃,一顿不吃就会饿得慌。挑着两桶水,歪歪捏捏的走到田间地头,放下担子,一腚坐在杂草上,望着刺眼的太阳开始发呆。同样也在疲于抗旱的同村大嫂见到我,问我怎么没去学校?我懒洋洋的回答,不去了,今后就当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扎根农村,大有作为。大嫂一听这话,笑着说,大兄弟,还是要读书,读书上大学,才会找到一位长得像牡丹花一样的姑娘。牡丹花一样的姑娘就在我的脑子里留下深深的记忆,她自然是漂亮的,美丽的。但牡丹花到底什么样,我的脑海里是一个问号,但这个问号却使我产生了认识牡丹花的想法。 告诉我菏泽种植牡丹花,是我初学文学写作时的一位长辈。当时他在市文化馆创作室工作,他的老家是曹县的,师范毕业后分到市里一所中学当教师,因为在《山东文艺》上发表过一篇小说,就调到了属于文化局的文化馆,从事文学创作工作。当时他一家五口人还挤在低矮的市郊土坯房里,我到他的家里拜访他的时候,他虽然很热情,但是坐的板凳也拿不出来。我只好约他出来沿着青草河漫步,边走边谈。我问他老家是什么地方的时候,他说是菏泽地区曹县的。问他为什么师范毕业没有回老家,他心情沉重的说,他的家乡很穷,到现在还有逃荒要饭的。好奇心让我又一次问他,菏泽没有稀奇的东西或资源,他说道,家乡既没有矿石,也没有煤炭,也没有像模像样的企业,就是靠天吃饭,所以菏泽很穷。他长长地叹息一声,这声叹息让我无可奈何,哽咽难言。叹息完,他说道,要说菏泽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那片土地特别适合种植牡丹,在菏泽地区的许多县市种植着成片的牡丹,牡丹开花的时候,可漂亮了,五颜六色,浮花浪蕊繁花似锦。唯一不足的就是牡丹花盛开的景象与菏泽这片土地不相称。见我怀疑的目光,他说好比一位美丽绝伦的大姑娘穿着破烂的乞丐衣服,让人看着别扭,不自在。那次长谈,虽然没有谈论文学写作的事情,我却知道了菏泽种植牡丹,大面积的种植牡丹。 84年参加工作拿到第一份收入,我的心开始驿动不安。和领导告假后,背着煎饼和咸菜,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余都响的金鹿自行车去了菏泽,一大早出发,骑一段路,下来打听一段路,太阳西下的时候到达东平县的老城镇,双腿已经累的抽筋了,气喘吁吁的问路边一位农民,到菏泽还有多远的路程,那位农民思考了一番后告诉我大概还有二百余公里。我一听开始垂头丧气,二百公里的路程骑着自行车还要走两天,恐怕到了那里要累趴,变成一摊泥了。面对遥远的路程,我开始垂头丧气。坐在沙石公路的路边不知所以。农民大哥见到我发愁的样子,走过来问我到菏泽干什么,我说到菏泽看牡丹花。大哥呵呵一笑,说道,看牡丹花不用到菏泽,我们村里就有。真的,我突然亢奋起来,问牡丹花在那里?大哥给我指完路,我推着自行车找到一个花圃,看到一位身体瘦小的老大爷正在花圃里忙活。老大爷问我有事吗?我说看看你种植的牡丹花。老大爷说,牡丹花还不到开花的时间,大约十天左右才会开花。我问老大爷能卖给我两棵牡丹吗,大爷沉思片刻,说可以啊。一块钱一棵,交易完成的时候,老大爷还叮嘱我说,牡丹特别娇气,对水的要求特别严,怕涝等等。晚上,找了一户村民,在他的家里糊弄一宿,一大早我带着牡丹回到了单位。买了花盆,弄来松树下面的腐土后将这两棵牡丹栽培起来。不几天,花骨朵越来越大,又过了几天,粉红色的花瓣映入眼帘,又过了一个晚上,碗口大的牡丹花呈现在眼前,鲜艳,娇媚,芳香。听说我种植的两棵牡丹开花了,前来观赏的人开始摩肩接踵。都说这花娇贵,漂亮。直到附近电厂的一位员工的到来,才把我浇了个透心凉,他说,这根本不是牡丹,而是芍药。我顿时傻眼了,骑自行车跑了一百多公里,竟然淘换来一棵假牡丹。我不抱怨那位卖给我花的老者,或许他也没有见过真正的牡丹花。 诚挚的情感 91年调到城里的一家企业后,对牡丹的情愫没有改变。那个时候,饭店里卡拉OK盛行,只要走进去,张嘴就是一曲《牡丹之歌》,唱的心情舒畅,荡气回肠。92年的春天,因为组织一篇关于改革开放的稿件,我走进一位退休的市级领导家中。他当时住在市委第一宿舍区,住的是一楼,楼前有一个小院。打听到找到他的家门,在大门外就可以嗅到扑鼻的花香,推开门,才知道他的小院就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栽种着海棠,栀子,茶花,桂花,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花朵。在花园的中间,生长着几棵我仰慕已久的牡丹,当时正是盛花期,这几棵牡丹给人独领风骚的感觉。十几朵盛开的牡丹花在众花丛中,特别的耀眼,红的似火,黄的似缎,粉的如绸,争相怒放,牡丹的枝叶朴实无华,枝是土黄色的,叶是浅绿的,毛茸茸的,但花的色彩冲击人们的视野,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怒放的牡丹花面前,也难怪李白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的诗句,也难怪白居易发出“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的感叹,也难怪欧阳修发出“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论断……看到站在院里有些发呆的我,老领导把我唤醒带进屋里,先是谈了对目前改革的看法后,又尾尾的给我讲起这几棵牡丹的故事。 老领导说,这几棵牡丹已经有几年了,是八七年的时候他到河南省中牟县考察,回来的路上途经菏泽,发现农民正在铲除农田里的牡丹,问农民为什么?农民冷不丁的说到,牡丹好看不顶吃,铲了种玉米喂肚子。老领导问道,我可以带着几棵回去吗?得到同意的回答后,老领导捡了几颗带回来,栽进了自己的小院里。同院的朋友说,咱这里土质不行养不活。老领导说,我不信,只要下功夫,功到自然成。他比着书上的介绍精心伺候这几棵牡丹,为它翻土,为它施肥,为它浇灌,夏天为它遮阳,冬天为它盖棚,小心翼翼。第二年春天就开出了艳丽的花朵。几年后,他退休闲赋在家,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这种清闲的日子,老是和老伴找茬。老伴做工作,他去了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刚去的时候,他学着画牡丹,自上而下,正面侧面,勾花头,曙红,提染……一个月后,他不去老年大学了,而是拿着画板在院子里和牡丹花近距离的接触,一季牡丹花期下来,他画的牡丹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那年,在市里举办的迎国庆老干部书画比赛中,他的一幅《国色天香》牡丹图荣获一等奖。老领导说,退休这些年来,就是院子里的这些花带给他无尽的乐趣,他特别钟情于这几棵牡丹花,是它们让他实现了“老有所为”人生跳跃。一个多月后,这位老领导结合自身写了一篇有关牡丹的散文,发表在我主编的企业报上。和这位老领导成为朋友后,我去过他的家里几次,还和他求了一幅牡丹图,挂在家里的卧室中,有时候写作累了,就欣赏一番,这幅牡丹图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 六年之后,已是深秋时节,我第一次来到位于鲁西的菏泽,走进了牡丹园。这个时节百花已凋零,但偌大牡丹园里的一个角落里,还有几棵怒放的牡丹。难道菏泽人用什么灵丹妙药让牡丹花在这个季节开放,走过去一看,这些五彩缤纷的牡丹花都是塑料的,精明的菏泽人为了让来菏泽牡丹园的人不留下遗憾,才想出了这个办法。我既然来到仰慕已久的菏泽牡丹园,自然不能空手而归,在塑料牡丹花面前留影,回去作为“显摆”的资本。这些照片还真的骗过朋友的眼睛。 凝视的情结 和大面积的牡丹花对视的机会终于等到了。年4月,山东省作协与牡丹晚报联合举办“四君子”杯山东青年作家菏泽行,我有幸受邀参加。出发的那天,天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但这场春雨没有阻挡我前往菏泽的热情,深夜冒着细雨匆匆赶往菏泽。在车上,菏泽的朋友电话告诉我,后两天是菏泽牡丹的盛花期,来这里绝对是参加一个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但是心里肃静不下来,就是因为这场不期而遇的雨。 到达菏泽后,住进了牡丹大酒店里,躺在暖绵绵的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脑子里想起和我的文学写作老师的那次谈话,想起在市里老领导院中与牡丹花的对视,想起曾经一度铲除牡丹的菏泽农民……直到想累了,才迷迷糊糊睡着。早上起来,心情特别的高兴,因为一轮艳阳在东方升起,照耀着鲜艳的菏泽大地,冲散了昨夜小雨带来的烦恼。走在大街上和菏泽开始近距离的面对面,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缠绵,既触手可及又感觉遥远。今天我不是来偷窥菏泽的,因为我找不出偷窥的理由;今天我已经属于菏泽,因为菏泽很早就带给我念想。所以,今天,我要光明正大的面视菏泽,就像一对初次接触的青年男女一样,在心里留下真实的记忆。这个记忆不是虚幻的,缥缈的。 我一边看一边思索,菏泽经济虽然不是很发达,但是菏泽发展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这是从大街上男女老少的面孔上看出来的。宽阔的道路两边是高耸的树木,一株株,一簇簇,生机盎然;路两边的高楼大厦鳞次比节,造型各异,赏心悦目;河水是清澈的,清澈的可以看到河边游人的头发丝;还有就是聚集了城里人、乡下人,外地人的演艺场、体育馆的广场上,人来人往,欢歌笑语,走在人群里,他们热情地和你打招呼。和一位老人交流,请老人谈谈菏泽的变化,老人说他就是老菏泽,在这里住了六十多年,最了解菏泽。他说了解菏泽的性格脾气,了解菏泽的面貌长相,了解菏泽外表内里。老人说话声音清晰,抑扬顿挫,不像是城里人,倒像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学教授。老人说,菏泽是片古老的土地,麒麟文化,定陶考古发现,菏泽古沉船遗址足以证明菏泽历史的遥远;菏泽是块染血过多的土地,肖华将军在这里鏖兵,刘邓从这里千里跃进大别山,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着烈士的鲜血;菏泽又是一片饱经苦难的土地,因为黄河改道,这里一度成为黄泛区,因为位于四省交界处,战火让无辜的村民备受折磨。但是,不论怎样,菏泽人没有认过输!老人停顿一会,说道,六十年代初我逃荒去了曲阜,护坡的民兵问我是那里的,我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老家是菏泽的,天爷爷让我们饿肚子,只好到这里讨口干粮,攒下力气,回去好大干一场。我不由得对老人伸出大拇指。我递给老人一瓶矿泉水,老人摆摆手,拿起腰里挂着的水壶,拧开盖子,仰起头,咕嘟咕嘟喝了几大口,接着说道,实际上菏泽一直走在行进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滞过。大包干知道不?全国都认为大包干发源于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实际上改革初期最先实行大包干的是我们菏泽市的东明,老书记周振兴为了让饿肚子的农民吃上饭,敢于肯定支持农民的创举。低调,是菏泽人的秉性。听老人说话有意思,我让老人继续讲。老人说道,你知道菏泽牡丹吗?都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是因为写这首诗的人不知道菏泽牡丹,不了解菏泽牡丹,真正甲天下的是我们菏泽的牡丹,从北京到上海,从哈尔滨到西安,不知道我们输送了多少的菏泽牡丹?就是因为菏泽的牡丹花色品种多,树株大,适应性强,名贵。牡丹园里,一枚枚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金牌摆在那里,争什么?谦虚,是菏泽人的态度。这几年,我们菏泽立足于资源实际,做好做足发展的文章,国际林业博览会闻名遐迩,淘宝村、淘宝镇遍地开花,牡丹产业呈现生机活力……这都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活跃,是菏泽人的本性。说得兴致正浓,老人的儿女喊他回家吃饭,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分手。 吃过早饭就开始欣赏牡丹园里的牡丹了,出了餐厅,我发现与我一起来的伙伴们都和我一样兴奋,像新郎接新娘一样有些不能自主了,甚至有些羞怯。走进世界第一的曹州牡丹园就像进入一片花的海洋,这片海洋在人头攒动中波浪滚滚,浪花飞舞。也许是第一见到这样的景观,游人们拿出手机,拿出照相机不停的按动快门。牡丹园里,一股股淡雅的香,陶醉的香扑鼻而来,让你飘飘欲仙。一眼望去,红的,粉的,黄的,绿的牡丹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抖轿的东摇西晃,动作滑稽,惹得游人呵呵大笑;一曲鲁西落子宛转悠扬,如泣如诉,震撼着游客的心灵;威风的锣鼓铿锵有力,激情四溢,加速了游人的脚步。还有写生的小学生,目光专注,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跃然纸上,还有卖花瓣帽的大娘大嫂,热情好客,一顶顶花瓣帽给游客带来了不知多少的心理满足。 漫步在牡丹园的阡陌中,一株株牡丹在微风中跳起绚丽多彩的舞姿,似朝霞,似红火,似油彩的牡丹花毫无羞怯的面对眼前的一切,表现着自己的卓尔不群,表现着自己的妩媚艳丽,表现着自己的华贵大方……此时此刻徜徉在这片花的海洋里,面对这花团锦簇,百媚千娇的牡丹花,我想,又有什么花朵敢于牡丹比娇艳,比芬芳,比大气,比妖娆……啊,牡丹,你是百花之王,千花至尊,虽然您还没有国花的名分,但您的风格,您的艳丽,您的不落俗媚,您的雍容大度已经足够了国花的资格。 回来的路上,脑子里满是在菏泽的所见所闻,我已经爱上鲁西的菏泽了,喜欢上菏泽的牡丹了,喜欢的感觉不再是朦胧的,而是清晰的,直观的。有时候一朵朵的牡丹花会搅动的你不由自主的为她点赞,让思绪化成一篇篇优雅的文字,或是诗赋,或是散文,或是歌词,朗朗上口,久久难忘。 深切的情怀 和菏泽牡丹第一次亲密接触已经过去五年了,期间因为公务我曾经到过几次菏泽,但因节令不对,自然无缘欣赏牡丹花多。但是这几年,我一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7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牡丹图微展美意延年画满乾坤中国木版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