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里的牡丹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204333.html 策展人、画家|丹萍 早就知道华阴有“三月三,朝华山”的习俗。当然,农历的三月初三,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赶在三月三的前两天,特意去了趟西岳庙,看别了一年的牡丹。 因为惦记着御花园里的牡丹,也不希望难得的的重逢被打扰,所以,特意将时间选在了游人稀少的时候。 这是一个晴天,无风,太阳暖暖的。对于多风且今年又多雨的华阴来说,的确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走进厚重的宫门,依次穿过灏灵门、午门、棂星门和金城门,沿着中轴线,脚步舒缓而轻盈,恍若置身于威严的紫禁城,绿树红墙,金黄的琉璃瓦,参天的古柏,头顶四四方方的天,高大的城墙和角楼,都让人不由得屏息凝神,心生敬畏。 寝殿的后面就是御花园。 还未靠近,香气已经悄然袭来,哦,是久违的味道。放眼望去,牡丹竞相开放,粉色的深红的紫红的,花团锦簇,从叶子到花瓣再到花蕊,由里到外透着一股子富贵与霸气。 《甄嬛传》里,华妃说:做人就要花团锦簇,轰轰烈烈,要不然,还有什么意思呢?她以牡丹自诩,根本不把身为皇后的宜修放在眼里,在她看来,宜修最多只能算与牡丹近似的芍药。眉庄无意间朗诵了刘禹锡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竟让华妃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嫔妃中的花魁,越发飞扬跋扈起来。 其实,牡丹开在这皇宫里,是何等的寂寞啊。高高的宫墙,深深的宅院,春风吹不进来,春光泻不进来,她们只能在顾影自怜与长长短短的叹息声中,由含苞到开放,到枯萎,再到凋谢。 西岳庙,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场所,也是皇帝的行宫。这里的牡丹在两千多年的漫漫岁月里,有幸目睹过几十位皇帝的圣颜,当然,随行的肯定有大臣有护卫,还有嫔妃和宫女。那些花一样女子也许就徜徉在花丛中,感叹着“如芳美眷,似水流年”。也许她们的衣裙就拂过这些牡丹,她们的纤手就抚过这些牡丹,她们也曾俯身嗅过这些牡丹。牡丹的寂寞因此得以消减,她们孤寂的心也因此得以慰藉。 洛阳的牡丹久负盛名,无人不知。专门去过洛阳,看望那里的牡丹,就是想知道,西岳庙的牡丹为什么这么落寞。对比之后发现,西岳庙的牡丹品种没那么多,色彩没那么奇,面积没那么广。一个身处行宫,一个身居民间,自然,也少了人家的那份烂漫与恣意,多了许多的孤寂与自怜。 难道真如传说中的一样,牡丹违抗圣命,被一代女皇武则天贬谪至洛阳,从此在那里落地生根,从此名满天下?后来,武则天迁都洛阳,行宫里的这些牡丹不知是抗旨不遵,还是没有跟上贬谪的队伍,就这样在西岳庙里一开一谢谢了又开,转眼就是千年。 可能牡丹自己都没想到,有朝一日,祭祀华山的不再是皇帝,而是普通的百姓;众多的游人会涌入西岳庙,漫步在这座行宫里,在御花园里随意赏玩;会有许多汉唐装束的女子在这里拍照录像,翩翩起舞;还有一个人停驻花间,目光穿越了千年,思绪激荡了万千。 王小会,作家,陕西华阴市人。华山诗会“我写华阴篇”专栏作家。 (邀全国诗友,赴华山诗会) 因诗而聚 华山诗会 一年一度 诗意颁奖 扫码申请加入华山诗会群 听诗、写诗、读诗 夺宝诗集《抱剑》 邀全国诗友 盛大诗会华山论剑 华山诗会:对一座山、一座城的纯民间诗意书写与无限畅想 公号设计:华山诗会组委会 主编:五十玫瑰 专栏主笔:王小会 华山诗会品牌总监:程勇 联系方式: 王小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8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归雁洛阳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