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未开时,我去洛阳看人文
北京痤疮专治医院 http://m.39.net/news/a_9216523.html 年的河南卫视,让大家领略到什么是华夏文化之美。 从春晚到元宵,至清明特别节目,再到端午晚会。 从《唐宫夜宴》到《芙蓉池》,再从《纸扇书生》到《祈》的洛神。 河南以文化出圈,这个华夏文明的诞生之地,让多少心向往之。 约上几位驴友,绕河南的洛阳、焦作、新乡、开封自驾一圈,来一场文化之旅。 洛阳篇 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想全部游览完毕,没有十天半个月怎么行。 跟着大部队走,必然有所取舍,挑了几个必看的去感受了一番。 龙门石窟 最早认识龙门石窟,是在年的邮票上。 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尊卢舍那大佛,作为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那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的神秘微笑,一直牵动我心。 秋冬的伊水,水量明显不足,河床的鹅卵石裸露出来,而水流却更显清透。 傍晚走在河边,自然会想起王勃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般意境游览龙门石窟实在惬意。 一路上,每个石窟都少不了驻足者,拍照人。 时光飞逝,唯石刻留存,年代久远,当年的辉煌而今略显斑驳。 各个石窟看下来,唯有龙门石窟的精华“卢舍那大佛”,保存那么完美,而其他的石窟、佛像,多少有些损毁。 选择傍晚这个时间段最为美妙,落日前看一遍,夜晚灯光亮起后再看一遍,门票的价值顿时翻了一番。 天色逐渐黯淡之际,洞窟里的灯光也逐渐亮起来。此刻大佛更显庄严肃穆。 最佳观赏点则是在伊河对岸。 远远望去,石窟如点点繁星,皓月之下,大佛飘在空中,犹如神迹。 白马寺 中国第一古刹,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它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有信仰,自然是瞻仰心目中的圣地。 作为游客,则是感受这儿的宗教氛围,以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艺术价值。 不同于如今很多地方新建的金碧辉煌的寺庙,这里的每座建筑都有好些年头。 沧桑与古朴并存,庄严和肃穆同在。 白马寺曾接受全球有些国家的佛教徒捐资修建,所以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异国佛殿的风情。 洛阳博物馆 洛阳有两个重要的博物馆,一个是洛阳博物馆,另一个是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一进门,固定的时间会有免费讲解,相当专业,你可以跟随来一场历史旅行。 讲解很细致,所以比较慢,我们听了一半,因为还有其他的安排,才旅行到东汉就离开了。 洛邑古城 有古迹,但是更多的是一个文化观景区。 如今喧嚣繁华的街道,未尝不是多少年后的古代街区。 很多穿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在这古香古色之地拍照。 小吃街倒是可以逛逛。来一碗洛阳的油茶。 将面炒熟炒香,加水打成面糊,再慢慢下入烧开的水中,边下锅边搅拌,在稀释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盐和花椒面。 油茶有花生油茶和果子油茶,花生油茶里面放入花生和芝麻,而果子油茶中的果子是一种炸得像脆角一样的面食,薄薄的,中间膨化,入口脆,易化。 美食和美景总会有所取舍,因为时间有限。 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大堆店,可是我并非独自前行,大家目标要统一,还是以旅行主线为首。 楼下的一家牛肉火锅倒是挺对大家胃口的。五香的牛肉,牛杂摆在眼前,任君选择。指哪切哪,用来打火锅,吃起来相当满足。 中原地带做得一手好酱肉,这也算是当地特色吧。 推荐:牛一锅(安乐店) 听说我在河南,一洛阳的同事热心地给我推荐了一大堆店。本科同学也曾在洛阳当过兵,给我一番推荐。无奈我捏着一堆馆子清单,未能前去,实属遗憾。 栾川篇 栾川县隶属河南洛阳市,目标:老君山和鸡冠洞。 鸡冠洞 鸡冠洞发现于清朝乾隆年间。旧《栾川县志》称:“鸡冠洞,有四殿,如龙蛇之窟”、“蝙蝠如织,险象四伏”、“有樵者,操刀持棒,结伙秉烛而入”、“深幽莫测,惧而返。” 鸡冠洞号称“北国第一洞”,观溶洞,全凭想象,洞内潮湿,凉飕飕。 大自然造就的奇异景象,在无尽的想象力下,演变成丰富的画面。 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对照名字仔细一琢磨,还真像那么回事。 老君山 去老君山,我们就去了个寂寞。 因疫情原因,赶巧碰到景区防疫政策升级。外省游客需要48小时核酸,恰恰这个政策是当天才实施的。上午测核酸,下午才能出结果,所以只能放弃。 众人山下公园一日游。 在亭子里,俯瞰彩林,远眺老君山,层层叠叠若一幅水彩画,终究是无缘呐。 上不了老君山,总得找个地方走走,爬爬免费的龙泉山公园,也算栾川到此一游。 这堵“九龙壁”的墙,多少宽慰了我们的失落。 栾川当地的美食,并未给我多少惊艳。 有家羊汤,多为本地人光顾。羊汤尚可,爆炒羊杂和葱爆羊肉实属一般。不过配的饼子倒是非常香软。这儿的面食真是没话说,一顿下来,肉类仿佛仅作添头了。 栾川有八大碗,没去试。 找了一圈,感觉这家冠名县委招待所的店可能还不错,名曰福满楼。 这家的团购套餐实属便宜,10人餐才元。 不过,论味道吧。只能说,比较标准化的一餐吧,个中特色,可圈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10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画家墨语张影牡丹的色彩明丽,雅俗共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