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不闲着,山坡坡上种牡丹奇村这些农民
▍这里是晨报忻州,感谢阅读,新闻,爆料合作: 在晋北农村,立冬原本是个让农民进入悠闲自得的节令,“水结冰,地始冻”,农民挂起了镰刀,不再为秋天的收获而忙碌,可以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拉家常,享受冬日的静谧安详。11月7日立冬这天,记者在忻府区奇村镇刘家庄村的山坡上,看到的却是一个多农民热火朝天栽植油用牡丹的场面。 沟壑纵横的千亩山地田间,一组一组50人到60人的小工队正在各负其责、紧张劳作中,种植油用牡丹成了刘家庄村民们这个冬季的“主打”产业。小工队有的负责修剪种苗、有的负责测量株行距、有的负责栽苗培土。在地头和村民一起劳作的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清平兴奋地告诉记者:“种植油用牡丹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这些天闲在家里的村民们几乎都出来种苗了,大家积极性很高。” 67岁的村民刘有兔正在认真培土,身后是一行行栽种整齐的种苗。“咱庄户人不怕吃苦,现在村里有了这个好项目,每天可收入80元,5天一结算,元现票票就到手了,已经结算了几次了。咱要认真干好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老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种植油用牡丹每月可收入2元,到了明年,施肥、浇水、锄草,只要肯干活,一年下来就有将近3万元的收入。 忻府区刘家庄农民们正在积极劳作栽种油用牡丹 墙里开花墙外也香。不仅刘家庄本村老百姓受益,相隔1公里的原平市闫庄镇西常村的村民也每天早早骑车过来打工。“我和我媳妇天天都来这里干活,收入不少,心情也好。”西常村村民聂会明一边修剪种苗一边说。“进地栽牡丹,出地数票票”,成了附近村民们的真实写照。 油用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也是很好的生态树种,栽植密度为每亩株左右,收益可达40年。油用牡丹不换茬,这就意味着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堪称铁杆庄稼。据了解,油用牡丹全身都是宝,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含量超过40%,被称为“脑黄金之最”,花蕊可以做茶,果荚可以育苗,丹皮可以入药,经济价值非常高。 刘家庄栽种油用牡丹的农民们正在吃“工作午餐” 种植油用牡丹是太原西山煤电集团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和刘家庄合作开发的一个项目,也是西山煤电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该公司在山东发展了10万亩的种植基地,具有种植、加工的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该公司依托刘家庄村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引进油用牡丹新品种,打造集种植、采摘、观赏、旅游等功能为一体,具有主导产业特征的综合性种植园。项目于今年3月签约,目前已投资多万,3年挂花,5年受益。按每亩结籽斤、每斤籽10元计算,每亩收入就能达到0元,比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能多收入几千元。 刘家庄栽种油用牡丹的农民们正在吃“工作午餐” 刘家庄栽种油用牡丹的农民们正在吃“工作午餐” 刘家庄村有1多口人,耕地亩。这几年村里新打机井、新修田间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种植油用牡丹不仅对调整种植结构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土地流转,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而且村民也有了持续增收的渠道,确实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忻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晓燕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她多次来到刘家庄村帮扶调研,和村里的区镇人大代表一起努力,推动项目尽快落地生根成长。目前油用牡丹种植园建设规模为亩,配套时令蔬菜采摘区、经济林区和一般种植区,辅以观赏路、景观台等,水电路全面配套,一个花香鸟语、硕果累累、景色怡人的美丽新农村正由梦想变成现实。(王文君刘捷/文赵菁/摄) 来源:忻州在线 生活晨报版权声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转载请署名来源 更多新闻30余车相撞!18死21伤!这个“杀手”埋伏在山西这些地方 忻州多个小区现燃气骗局,不少人中招,电视台揪出“真凶” 签约家庭医生,享受上门服务!忻州余名老干部有福了!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1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大名家画牡丹,精彩纷呈
- 下一篇文章: 牡丹警方开展整顿大清查,菏泽一娱乐场所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