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的山中高士之名,以及最后的结局,
白癜风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都有自己的所谓“判词”。作为女主角之一的宝钗,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之时,便看到了“山中高士晶莹雪”之类的话语。 那么,宝钗这个“山中高士”,究竟是什么含义呢?真的就如同某些人所说的,因为宝钗性格淡雅出尘,就像世外高人一般才获得这个雅号吗? 我们先假设宝钗这个雅号真的就是这个含义的话,那么,在《红楼梦》原著里,有哪个地方能看到宝钗有半点出尘之意? 当然,一贯以来,宝钗这个宝姐姐,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随和大度。完全算得上一个八面玲珑、玲珑剔透的可人儿。即使如赵姨娘那么不招人喜欢的人,宝姐姐基本也做到了船过得舵过得。 比如薛蟠从江南回来带回来几大箱礼物,宝钗就并不吝啬赵姨娘那份。乃至于赵姨娘感激涕零地去王夫人面前高唱赞歌。 但是,宝钗这么“随和”,似乎也和出尘、无欲无求的隐士挂不上边啊。反倒在很多细节里,充分展示了她表面平静、内心激流汹涌的一面。也就是说,宝钗表现出来的谦和,其实都是故意而为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之风。 那么,为何原著作者却将“山中高士”这个名头冠在她的头上呢? 或许,山中高士这个名头,并非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所谓世外高人。反倒是一种以退为进、就近逢迎的进取之士。 据说在唐朝时,有个叫卢藏的书生,因为没有考上进士,兄弟二人便隐居在终南山上。 大家别以为卢氏兄弟的隐居,便是真正的淡泊名利。其实,他们的隐居地终南山,非常靠近唐帝国的京城长安。兄弟俩选择此地隐居,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当然,隐居不久,卢氏兄弟确实也受到朝廷的征用,下山做官去了。 卢氏兄弟从此发迹,卢藏后来还向别人推荐终南山作为隐居地。于是便有了“终南山乃是青云捷径”之说。实际上,有唐一代,很多文人都选择在终南山做所谓的“隐士”,不过大多都半途而废,下山为官。 所以,在后世的文学作品里,终南捷径、以及终南山上的所谓“高人”,其实都并非指真正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反而指的是那些心有所愿、却又没有进身途径,只得暂时雌伏的人。 在宝钗的柳絮词中,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似乎就成了“山中高士”最好的注脚。只要将这两点联系起来,我们足可以明白,宝钗的“山中高士”,其实也就是伺机而动的藏拙而已。 或许有人又会之质疑,为什么说宝钗的“山中高士”只是藏拙呢? 要知道,为何薛家在四大家族垫底?就是因为薛家皇商的身份。在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序是非常有讲究的。尽管薛家多年来积累了丰厚的家底,但身份的欠缺,成了薛家几代人心头之痛。 到了宝钗这一代,哥哥薛蟠这个男丁,根本肩负不了振兴家族的重任。于是,宝钗自幼便被父母当做儿子来养。不但读书识字,更因为天赋极高,尤其在薛父过世之后,宝钗应该是有协助薛姨妈管理家族生意的。 可以说,宝钗这个大家闺秀,很早就触及到了家族兴衰的焦虑。 正因为宝钗天赋极高,所以才有振兴家族的使命感。但又受制于身份阶层,无法像黛玉探春那样完全放飞自我。 要知道,黛玉作为列侯之家的探花之女,可以说是世家中最清贵的身份。她们即使命运再不济,嫁一个如意郎君是不在话下的。 比如现在很多人臆测黛玉嫁给北静王为妾。虽然这完全只是臆测,从黛玉的出身来说,北静王如果未婚,黛玉倒是有可能成为王妃。但宝钗就不可以,因为皇商的身份是不可能嫁入王府的。 红楼梦原著版(套装上下册)(全两册)(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年级必读书单)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25.5购买所以,宝钗选择了“选秀”之途。别以为宝钗不知道元春在皇宫里的“苦”。但为了家族大计,也只能不得已上京并住进了荣国府,这算不算一条“终南捷径”? 因此,宝钗的“山中高士”,我们反倒应该当成她藏而不露、遇风化龙的热切。或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宝钗。 但是,宝钗选择的这条“终南捷径”,或许能成就她山中高士之名,却注定无法实现其山中高士之志。于是,满腔热血便注定只能被压制。 所以,《红楼梦》里,宝钗生禀热毒,唯有冷香丸才能压制得住。其实,需要压制的,何尝不就是宝钗振兴薛家的踌躇满志? 也正是冷香丸的“压制”,才成就了宝钗最后的结局! 关于冷香丸,原著的阐述是非常奇诡的: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 很多人都只注意到了冷香丸的原料之苛刻,以及制作之繁琐。殊不知,作者真正留白之处,却在宝钗最后的那句交代里:埋在梨花树底下。 说到梨花,我们必然首先想到一个出处:薛姨妈上京来到荣国府,贾政立即安排了梨香院供其居住。这个梨香院和宝钗口里的“梨花树下”没有联系吗? 如果冷香丸埋在梨花树下,和宝钗居住的梨香院有所关联,那么,我们足可以相信,这个“梨花”必然会是对宝钗有格外含义的一个意象。 梨花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却又是传统文化里一个很有内涵的景象。历代文人墨客,创作了海量的关于梨花的诗词。其中唐代刘方平有一首很出名的闺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虽然,《红楼梦》仅存80回,后40回只是续书。但从前80回的情节,以及宝钗的判词来分析,续书里“黛玉早逝、宝钗和宝玉大婚”,这个情节还是基本符合原作者的本意的。 但宝玉宝钗大婚之后,必然难以白头偕老。这原因,也很类似于刘方平的诗句了。 金屋无人见泪痕。诗词里素有“金屋藏娇”的典故。宝钗嫁给宝玉,最初应该也算得上金屋藏娇吧。即使在贾宝玉心中,宝钗不是自己本愿的“娇妻”。 但“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或许,在贾宝玉心中,也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两人还算是鱼水和谐的。 但金屋之中,谁的泪痕?当然只可能是宝钗了。梨花满地,洁白如雪,刚好又谐了“薛”的音。 于是,我们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宝玉宝钗大婚之后,必然是一种悲剧收场,甚至隐隐有男主人不见,唯剩女主人宝钗对着白茫茫的满地梨花,一个人独自垂泪…… 而这个结局,刚好应证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12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客厅可以挂什么画美观有内涵的花鸟画拯救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