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纹,中国最富贵的陶瓷纹饰
牡丹纹是明清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牡丹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植物,然而在古代却没有牡丹之名,统称为芍药。秦汉时期人们用木芍药来称呼牡丹。品种繁多。枝多挺生,叶片宽大互生,羽状复叶,具长柄。花或单瓣或重瓣。有黄、白、紫、粉、红诸色,谷雨时节花始盛开,大而艳,有“国色天香”之谓。 这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唐代刘禹锡《牡丹》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逐渐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古人将其作为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纹的陶瓷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 越窑青釉划牡丹纹盘口瓶五代 耀州窑青釉牡丹萱草纹北宋 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这段时期多刻划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 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执壶五代 越窑刻花执壶北宋 宋辽金时期牡丹纹布局和组织手法变幻多样,既有一枝独放的牡丹,花容娇娆,枝叶舒展;或两枝相交,茎蔓交错,花朵怒放环抱枝头;还有花叶缠绕牡丹。也有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磁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等。 定窑酱釉剔花开光牡丹纹枕北宋 三彩釉印牡丹双蝶纹海棠式长盘辽 磁州窑牡丹纹梅瓶金 牡丹纹饰瓷器走过了发展的初期,到了元代开始盛行,尤以元青花和釉里红最负盛名,作为主题纹饰或辅助纹饰。花瓣内填色,外以细线勾边。叶粗壮而有规则,多为两个角裂,勾叶脉后填色。 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元 伊朗馆藏青花牡丹纹带盖梅瓶元 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元 釉里红牡丹纹大碗元 元代牡丹纹饰多为横带式二方连续构图,也有环绕式四方连续构图和花瓣边缘为多组圆曲形状,造型别致,纹饰布局严谨,并且突破了宋代牡丹纹只有正、侧面造型的束缚,俯仰相映,千姿百态。 青花牡丹云龙纹荷叶盖罐元 青花牡丹纹铺首耳盖罐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元 牡丹纹细节图 明初洪武官窑装饰有牡丹纹饰的瓷器较多,在承袭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构图较元代疏朗大方,纹饰所留的空间较大,牡丹花瓣渐趋圆润,并有细线勾描的花脉。牡丹纹饰包括缠枝和折枝两种形式。器物有瓶、碗、盘、执壶、军持等,并在青花的基础上还开发以釉里红绘画牡丹纹饰的新品种。 青花瓷缠枝牡丹纹大碗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明洪武 这一时期的牡丹纹饰以二方连续居多,与元代不同的是缠绕幅度较大,基本上将花朵环在中心,花瓣内填色后外以单线勾边,花叶的角裂增多。特别是花瓣的画法受到元代影响,有较多的圆曲线,但勾边填色并留白为元代所不见有,辅助纹饰中互借边框的莲瓣纹是洪武时期缠枝牡丹纹饰的典型特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明洪武 洪武官窑缠枝牡丹纹的另一个特征是虽然纹饰层次较多,纹饰以三、四层为主,花形各异,叶片较小。但构图严谨,主题纹饰较元代鲜明醒目。 釉里红牡丹纹碗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明洪武 永乐官窑牡丹纹饰构图一改元代及洪武时期时期繁缛之风,以清丽雅致取胜。虽然画法仍以双勾填色,但多用小笔触,纹饰的层次感较好。纹饰的布局为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及环形缠绕为主。 青花折枝牡丹纹棱口折沿盘明永乐 青花牡丹纹局部明永乐 青花牡丹纹局部明永乐 永乐官窑二方连续缠枝牡丹纹饰的“S”形骨架清晰简洁,花朵多为同花同向。而永乐四方连续牡丹纹饰的骨架走向清晰简洁,构图疏朗,所留空间较多,主题纹饰突出。 龙泉窑青釉刻花四季花果纹墩式碗明永乐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明永乐 明代宣德官窑二方连续缠枝牡丹纹器物较多,器型丰富,有高足杯、碗、罐、军持等,其构图及画法一如永乐,但纹饰有豪放粗犷之风,且青花浓艳晕散。种牡丹纹饰还有一个特征是,纹饰较少留白表现层次变化,而是利用青花的深浅加以表现,另外叶脉多用浓重的青料勾描。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画像 青花缠枝牡丹纹高足碗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天球瓶明宣德 明代宣德官窑四方连续缠枝牡丹纹器物相对较少,具有花朵饱满圆润,花叶下部为圆弧形的特点。而环绕式缠枝牡丹纹并不多见,所见的层次不甚清晰。 黄地青花花卉纹盖罐明宣德 经历了明代永宣盛世之后,进入到正统时期,牡丹纹饰的线条有轻重粗细的变化,严谨而秀丽,用笔酣畅。牡丹多与孔雀组合为统一的画面,纯粹意义上的牡丹纹则不多见。这时期缠枝牡丹纹的绘画较为细腻,花朵的层次感较强,这一时期的缠枝牡丹纹饰开始追求状饰韵味,充分利用留白来增加纹饰的层次感。青花蓝中泛黑,为正统青花典型发色特征。 青花缠枝莲洞石牡丹莲瓣纹双兽耳盘口大罐明正统 青花“孔雀牡丹”图大罐明正统 明代弘治时期出现缠枝牡丹纹饰,其特征是以简笔勾画花朵轮廓,然后分水平涂,填色漫出线外,了无层次,并辅以“个”字形花叶,花叶小而繁密。 青花牡丹纹三足炉明弘治 青花牡丹纹盘明弘治 明代正德时期官窑纹饰已道教和阿拉伯纹为多见。缠枝牡丹纹饰相对较少,具有成化遗风,画法仍为双勾填染,但细碎的勾线过多,青花色泽浅淡,有深浅两种色阶。正德缠枝牡丹纹饰的典型特征是花大叶大,不见有弘治时期细碎的“个”字形叶片。线条趋细,较弘治时期工整。 青花阿拉伯文烛台明正德 青花灵芝阿拉伯文罐明正德 青花牡丹“IHS”字母纹大盘明正德 到了明代嘉靖时代,官窑牡丹纹饰出现了缠枝和折枝两种方式。其构图特点是较为饱满,勾线填色不留白,但花瓣上有细密茎线。青花牡丹纹碗明嘉靖 青花花折枝牡丹纹花口盘明嘉靖 青花孔雀牡丹纹绣墩(一对)明嘉靖 嘉靖时期的牡丹纹饰是花瓣边缘为小弧线连成,有元代遗风,花瓣内密勾脉线。器物外壁多绘有缠枝牡丹纹饰,具有花小叶小。层次感不强的特点。 青花缠枝牡丹孔雀纹罐明嘉靖 红绿彩凤穿牡丹纹罐明嘉靖 万历官窑牡丹纹饰构图饱满,绘工精湛,花瓣及叶片多有细线勾脉,但比较嘉靖时期更为工致,画法或双勾填染,或青花地留白线绘,有缠枝与折枝两种纹饰。万历青花地留白线绘牡丹纹饰在承袭前朝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其特点是线条工整挺拔,有硬笔画的韵味。 青花花卉纹螭龙瓶明万历 五彩牡丹纹盘明万历 万历时期缠枝牡丹纹饰构图饱满,枝蔓缠绕清晰,为同花异向式,花头渐长,填色不甚准确。到了明末,随着经济的凋敝和政局的动荡,制瓷业变得十分萧条,瓷器产量逐年下降,制作水平每况愈下,呈现出衰败的气象。 五彩缠枝凤凰牡丹纹梅瓶明万历 五彩花卉纹盘明万历 五彩牡丹纹盘明万历 清代装饰有牡丹纹饰的器物较多,并且基本上贯穿始终,时代特征明显。 斗彩龙穿牡丹纹梅瓶清初 顺治官窑烧造的瓷器不多见,而装饰有牡丹纹饰的器物就更是凤毛麟角。这是由于满清刚刚入关,正处在定鼎中原之际,尚无瑕恢复已经停烧的景德镇御窑厂。虽处在兵荒马乱之时,但顺治时期仍出现许多精品,还带有明末崇祯时期的遗风。 五彩缠枝牡丹纹尊顺治 五彩缠枝牡丹纹尊细节图清顺治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细节图清顺治 清代顺治时期缠枝牡丹纹饰的布局结构极为繁缛,基本上没有什么空白的地方,以多种颜色描画的牡丹多为双犄或半圆,均以墨线勾边,内填颜色,不经意之间所留的白边极为自然,花朵的层次感较好。另一个特征是多以青花描绘在碗、盘类器物的内心,多为有花无叶。 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尊清顺治 到了清代康熙时期,国内政局趋于稳定,加上康熙皇帝实行与民休养生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渐走向繁荣,康乾盛世由此发端。清代康熙时期官窑装饰有牡丹纹饰的器物较多,以青花居多,另有首创的珐琅彩瓷等品种。其构图布局是二方连续为主,牡丹花头或圆,或半圆,尤以双犄牡丹最具时代特征,因其花头上半部分分出双叉酷似动物头上的犄角而得名。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局部图清康熙 五彩狮子穿牡丹花纹罐清康熙 此时的二方连续缠枝牡丹纹饰构图饱满,缠绕的枝蔓流畅生动,花叶有反侧之分,花瓣上有细线勾描筋脉,绘画精细 斗彩凤穿牡丹暗花夔龙纹盘清康熙 青花凤穿牡丹纹军持清康熙 康熙时期官窑的折枝牡丹纹别具一格,多与山石花草组合为完整的画面,构图极为疏朗,花形或饱满圆润,或双犄,富有变化感。这种纹饰喜用开光技法表现此类纹饰,其典型特征是花朵饱满,生动逼真,加以色彩的艳丽,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三彩牡丹菊蝶纹碗清康熙 青花折枝牡丹纹盘清康熙 青花孔雀牡丹盘清康熙 康熙时珐琅彩瓷盛行,器物上多喜欢绘画含苞欲放的牡丹花,其特点是花瓣肥厚,花朵饱满,叶片卷曲,有写实和装饰韵味两种风格。 珊瑚红地缠枝牡丹珐琅彩印盒清康熙 蓝地牡丹纹珐琅彩碗清康熙 牡丹纹珐琅彩瓷碗清康熙 这时的缠枝牡丹纹饰有康熙朝的遗风,特别是环绕连续的牡丹纹饰,花形、布局与画法的承袭关系明显,但亦有所创新。 青花缠枝牡丹纹将军罐清康熙 青花缠枝牡丹纹盘清康熙 清代雍正官窑瓷器名品迭出,牡丹纹饰超越前后两朝而居清代之冠。构图疏朗别致,既有传统的二方连续,环绕式连续,四方连续的缠枝牡丹纹饰,也有独创与花枝一起入画的折枝牡丹纹饰,图案生动而富于新意,写生效果绝妙。既有青花、粉彩、珐琅彩,也有釉里红器物,特别是粉彩与珐琅彩突破了康熙时期色彩花色品种少的局限,以淡雅柔和的色彩和极强的立体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与康熙朝不同的是绝少双犄牡丹的画法,代之而起的是类同传统国画的写实画法,构成独特的时代风格。 斗彩菊花牡丹纹盘清雍正 珐琅彩牡丹纹小碗清雍正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双耳瓶清雍正 雍正四方连续缠枝牡丹纹饰装饰韵味浓郁,首先是花叶变形,其次是打破了传统的四方连续纹饰向四方重复延续或延伸,而是为放射状由中心向四方延伸,有蛛网般的层次感。 粉彩富贵长寿图折腰碗清雍正 珊瑚紅地五彩牡丹紋盌清雍正 最能代表雍正官窑牡丹纹饰艺术水平的是折枝牡丹花,特别是那些粉彩、珐琅彩纹饰,不仅形似,而且达到了恽南田所说“但觉清芬拂拂从纸间出”传神的绘画效果。这一时期的珐琅彩牡丹纹饰更是特征明显,达到了制作工细,随心所欲的成熟阶段,特别是白色为地的器物大量涌现,将牡丹纹饰衬托得更加鲜明、秀丽,使“国色天色”在瓷器上的表现达到了顶峰。诚如前人所谓“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颈颈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若蝇头,四绝也”。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清雍正 粉彩牡丹纹官窑盘口瓶清雍正 雍正朝另有墨彩珐琅料明代纹饰器物,呈色较为淡雅,由于纹饰上不再施釉,故有干涩之感,缺乏康熙时墨彩黑如漆、明如镜的效果,但画工一如同时期的牡丹纹饰,工细异常。 瓷胎画珐琅墨地牡丹图鼻烟壶清雍正 清代乾隆朝牡丹纹饰多为折枝山石牡丹纹。既有承袭雍正传统的较为写实的牡丹纹饰,也有图案式的二方连续牡丹纹饰。这一时期写实性的牡丹纹饰多为珐琅彩及粉彩器物,绘工精湛,花瓣层次较多,有雍正遗韵,但精细程度稍差一些。 珊瑚红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乾隆 粉彩孔雀牡丹纹托盘清乾隆 珐琅彩缠枝牡丹纹双耳瓶清·乾隆 乾隆朝二方连续牡丹纹饰图案味浓郁,采用横带式布局,同花异向,主叶角裂过多,叶尖卷曲,辅叶小而变形,花朵几近正圆形。 青花缠枝牡丹纹赏瓶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贯耳瓶清乾隆 民窑青花牡丹纹碗清乾隆 乾隆时期瓷器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心理需求,多追求富丽堂皇的装饰韵味,特别是一些镂空雕琢的器物,不仅造型新颖奇特,而且纹饰有单纯的绘画所不能企及的精美华丽。 粉彩镂空仿石纹锦鸡牡丹纹盘清乾隆 到了嘉庆时期,随着清代康乾盛世的结束,制瓷水平也就下降了。嘉庆官窑单纯的牡丹纹饰较为少见,多为龙凤穿花牡丹纹一类,其牡丹的画法较为精细,花形或如康熙双犄,或如雍正写实。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小碗清嘉庆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清嘉庆 松石绿地白彩福寿花卉撇口瓶清嘉庆 道光时期官窑的牡丹花纹多为传统的二方连续,其风格类同乾隆。在图案化上走得更远,绘工远不如乾隆时代精细。这一时期的折枝牡丹纹饰较为淡雅,从风格上看较为接近乾隆。清代中期以后,国势渐衰,瓷器纹饰追求寓意,企盼吉祥成为时尚,故牡丹纹饰多与龙凤等组合成完整的画面,象征祥瑞、富贵。这类纹饰中的牡丹花纹较为写实,但刻板单薄之风显露无疑。 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盘清道光 青花缠枝牡丹纹碗清道光 咸丰朝官窑器物极为少见,其牡丹纹饰绘工粗糙,有繁简两种风格,简单者三五花瓣,繁者层层堆砌,共同的特点是花形不准,缺乏写实的韵味。咸丰缠枝牡丹纹饰的构图极为混乱,穿插无序。 青花蛱蝶牡丹纹框式瓷板清咸丰 粉彩雏鸡牡丹纹罐清咸丰 同治官窑牡丹纹饰以色彩艳俗,层次单薄,勾线生硬哦日典型特征。但其青花釉里红牡丹纹器物的画工及色泽明显优于咸丰时期。 粉彩牡丹纹大将军罐清同治 粉彩过枝牡丹纹碗清同治 粉彩锦鸡牡丹纹画筒清·同治 清末纯粹意义上的牡丹花纹较少,而寓意吉祥纹饰中的牡丹花多见有康熙时双犄牡丹的遗风,恐怕这与后人追思先祖的文治武功,企盼盛世来临不无关系。 广彩描金牡丹纹盘清末 青花凤穿牡丹纹大盘清同治 光绪官窑纯粹牡丹纹饰器物不多见,就吉祥寓意纹饰的牡丹来看,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为康熙风格的双犄牡丹,一种为雍正风格的写实牡丹。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图钵缸清光绪 珊瑚红地开光粉彩牡丹纹碗清光绪大雅斋款黄地墨彩牡丹纹匙清光绪 光绪民窑缠枝牡丹纹饰图案味甚为浓郁,花朵没有层次,叶片夸张细碎,布局中所留空间极少,绘工较官窑更为粗糙。而折枝牡丹纹饰的风格多样,或细腻写实,或粗犷写意,艺术成就较缠枝牡丹纹饰艺术成就要高。 黄地粉彩缠枝牡丹纹大钵缸清光绪 青花釉里红凤穿牡丹灯笼瓶清光绪民窑 宣统朝官窑牡丹纹饰甚为少见,但就仅见者来看,花瓣肥大,勾线渲染,绘工较为细腻。随着年辛亥革命的到来,清王朝的覆灭,皇家独享的制瓷技艺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湮没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 粉彩鹤鹿同春纹荸荠瓶清宣统 五彩龙凤纹盘清宣统 牡丹纹饰以其富贵艳丽的姿态,不仅深受历朝统治阶级的喜爱,还受到广大平民百姓的追捧,成为人间“第一香贵客”的美称,被誉为“国色天香”。“国运昌时花运昌”,牡丹纹饰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历史的盛衰无常。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元代 釉里红牡丹纹苹果尊清初 本文转载自长物居美瓷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2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简笔画丨各种植物简笔画大全为孩子收藏
- 下一篇文章: 今日鉴藏179期世人甚爱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