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平斗山:赴一场牡丹花之约作者:三戒

牡丹之歌

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

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冰封大地的时候

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

春风吹来的时候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啊牡丹 啊牡丹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电影《红牡丹》主题曲

  年,电影《红牡丹》上映,影片讲述了旧社会马戏明星红牡丹的坎坷经历和悲惨命运。

自上映起,由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歌“牡丹之歌”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而历来有“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美誉的牡丹花,也是第一次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床单、搪瓷盆等日用品上最常见的图案,变成影像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后来读初中了,学过《爱莲说》,方知“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唐代诗人们留下了多首咏牡丹的诗歌,其中不乏千古名句,由此可见唐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可以说,对牡丹的热爱,是唐王朝的流行时尚。

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赞美牡丹。芍药虽艳丽,但格调不高;荷花虽明净,但缺少热情。只有艳丽高贵的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倾国之色,当它盛开的时候,轰动了整个东都洛阳城,惊艳到了所有人。

皮日休在七绝《牡丹》中则说:“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被称为“花王”,便自此诗始。

然而,唐人赞美牡丹的压卷绝唱却来自晚唐一位颇不知名的士人李正封的残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能够当得起“国色天香”这种顶级赞誉的花卉,自古以来,唯牡丹而已。

李白诗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如此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美人如玉,杨贵妃与牡丹花,同样的容颜靓丽,仪容丰满富态。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王维《红牡丹》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白居易《牡丹》节选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白居易《惜牡丹》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韦庄《白牡丹》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邵雍《洛阳春吟》

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

牡丹花发酒增价,夜半游人犹未归。

范纯仁《牡丹》

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

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

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

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晁冲之《如梦令》

门在垂杨阴里。楼枕曲江春水。一阵牡丹风,香压满园花气。沈醉。沈醉。不记绿窗先睡。

侯置《昭君怨》

晴日烘香花睡。花艳浮杯人醉。杨柳绿丝风。水溶溶。留恋芳丛深处。懒上锦鞯归去。待得牡丹开。更同来。

《忆秦娥》

胭脂点。海棠落尽青春晚。青春晚。少年游乐,而今慵懒。春光不可无人管。花边酌酒随深浅。随深浅。牡丹红透,荼香远。

刘仙伦《菩萨蛮》

东风去了秦楼畔。一川烟草无人管。芳树雨初晴。黄鹂三两声。海棠花已谢。春事无多也。只有牡丹时。知他归不归。

汪莘《玉楼春》

一片江南春色晚。牡丹花谢莺声懒。问君离恨几多长,芳草连天犹觉短。昨夜溪头新溜满。樽前自起喷龙管。明朝飞棹下钱塘,心共白苹香不断。

汪莘《谒金门》

檐溜滴。都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争看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李曾伯《谒金门》

春且驻。休惜残红无主。柳色青青还未絮。牡丹犹待雨。金鸭沈烟一缕。人在纱窗觅句。仿佛家山三月暮。隔帘闻燕语。

陈著《捣练子》

花影乱,晓窗明。莺弄春笙柳外声。和梦卷帘飞絮入,牡丹无语正盈盈。

周密《少年游》

帘消宝篆卷宫罗。蜂蝶扑飞梭。一样东风,燕梁莺院,那处春多。晓妆日日随香辇,多在牡丹坡。花深深处,柳阴阴处,一片笙歌。

  尽管牡丹如此有名,年之前,我还没有机会一睹真容。97年4月,洛阳出差时,路过牡丹公园,匆匆瞅了一眼,算是一睹为快。

同年,东湖牡丹园的前身--东湖花卉盆景研究所,从洛阳、甘肃等地引进牡丹,进行“北花南植”试种。年东湖花卉盆景研究所大面积种植成功,改写了“自古江南无牡丹”的历史,正式建立东湖牡丹园。

牡丹作为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花卉之一。从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象征了吉祥富贵,因而成为皇亲国戚,文人雅客,士民庶子广泛喜爱的花卉。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经打算评选国花,其中一个呼声比较高的方案就是以梅花、牡丹为双国花,因为这二者分别象征了中国人精神中高雅和世俗的一面。不仅如此,只有在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才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又是盛世的象征。

当年听《牡丹之歌》,实际上很难理解历尽贫寒的内涵的。直到作此文,想全面了解一下牡丹花的前世今生,搜到看到《牡丹:以我血泪,贺汝盛世》一文。文中说:从唐代开始的一千多年来,牡丹是以“家破人亡”的血泪为代价为中国人吉祥富贵的美好愿望献礼的。

文中写到: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不仅如此,当时对野生牡丹的研究也很不充分。在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27卷中记载了11种中国产芍药属植物,其中芍药组8种,牡丹组只有3种。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正如历朝历代的情形一样,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   改变“自古江南无牡丹”历史的,还有我家乡湖北省麻城市三河口镇最为偏远的平斗山村。

这个位于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米的高寒山村,历来给我的印象是山高弯急路崎岖。出产印象最深的是树多,因为在以木材为主要建材的年代,我们山势较低的地方要是想买木材,总是说“到平斗山岗上去搞一车”,当然,那时的车,主要是手扶拖拉机。

还有一个特产是老米酒,许是山泉水咧,许是空气清新,气候合适。平斗山的老米酒微微苦涩中带着一股甘甜,绝对不是现在商业化酿酒的那种人工香气。其实,不带点苦涩味的老米酒能叫老米酒么?

有印象的特产还有葛粉,野生葛根制作,现在打葛粉的人比较少了,零打碎敲的难成规模。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平斗山村以道路改造和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依托自然山水和森林资源,着力打造十里旅游长廊,建千亩牡丹园,打造村级旅游品牌。

  今春,平斗山村的数十亩牡丹伴随着春风怒放之际。恰好迎来了数十天封禁的解除,游人迫不及待地走进这满山的牡丹花海。

走进牡丹园,放眼望去,白牡丹绯云绛雪,摇曳多姿;粉牡丹婀娜妖娆,鲜艳欲滴;紫牡丹端庄秀丽,安雅娴静……一朵朵牡丹雍容华贵,别有一番风情……芬芳四溢,沁人心脾。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娥眉轻敛,花开流年。花有千娇百媚,人自心花怒放。初春微风荡漾,天生丽质芬芳。识得桃花粉面,心舒明媚笑颜。青山白云景象,芳菲几许斜阳。楼台烟色如画,携游满袖飞花。亭台朱阁添春意,看得清明几人迷。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行于陌上清尘心入画入心入流年   人生苦短,岁月悠长。在经历了这个压抑到令人窒息的春末,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着家人去邂逅一场红色的浪漫,在这样一个被红花绿叶包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里,放慢脚步,消弭欲望,放空身心,享受牡丹的视觉盛筵,去收获完全不一样的心境。这,何尝不是春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图文均有网络引用,致谢原作者!

一方传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