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谚语大全了解掌握牡丹生长习性
牡丹谚语是牡丹前辈们的心得!通过这些牡丹谚语,更深的了解牡丹的生长习性,对油用牡丹的种植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春开花、夏打盹、秋发根、冬休眠 此谚语是对牡丹一年四季生长发育情况的形象概括。 在牡丹的年周期中,春季,从发芽、展叶、长枝、育蕾到谷雨前后开花,称为“春开花”。这一阶段生长最快,完成一年的生长量。 当牡丹花谢后,进入立夏,在夏季,从牡丹的外观上好似处于生长停顿状态,俗称“夏打盹”,形容欲睡的样子。实质上,牡丹的生理活动处在最活跃时期,叶可进行光合作用,大量积累营养物质,供给芽的分化并形成花芽,花枝木质化,种子发育成熟以及养分贮藏等。 立秋以后,种子已经成熟。地温适宜,牡丹的根系生长出现高峰期,长出大量新根,谓之“秋发根”。 “冬休眠”,谓立冬之后,叶子枯萎脱落,进入了休眠期。 2 牡丹为王、芍药为相 说明牡丹和芍药不仅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相似或相近,而且还有一定亲缘关系。 在植物分类上牡丹和芍药属同科同属,牡丹为木本,芍药为草本,人类认识芍药早于牡丹。汉代以前,牡丹、芍药统称为“勺药”。汉代称牡丹为“木勺药”。 牡丹的开花期较芍药早,色、香、韵均佳,而芍药花形酷似牡丹,花农们往往在栽植牡丹时,配植些芍药,以延长花期。由于人们崇尚牡丹,故称牡丹花为“王”,谓芍药花为“相”。 3 七芍药、八牡丹 指牡丹、芍药的农历栽植季节,芍药在七月,牡丹为八月。古时人们曰:“八月十五日是牡丹的生日”,这期间栽牡丹易成活。 4 播种覆土,深不过五 此谚语是指牡丹播种后覆盖土壤的厚度,不要超过牡丹种子直径的五倍,也就是4~5厘米为宜。 5 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 此谚语是说牡丹若在春分时令栽,已过了栽植时间,不易正常生长,即使成活,由于植株生长过弱,也不易开花。 中原地区,油用牡丹的移栽时间一般在9~10月。凤丹牡丹入秋以后有一个根系生长高峰,是移栽的最佳季节。 6 牡丹舍命不舍花 此谚语所指不是牡丹具有的开花习性。 春天栽牡丹,舍命不舍花。这是因为,牡丹的根系是贮存养分的肉质根,根系生长及养分贮存,主要在上年的秋季进行,花芽也是在头一年完成分化过程的。 春季移植、分栽牡丹,势必伤及根系,使其不能及时从土壤中吸取生长所需营养,移栽以后当年开花和生长只能消耗根里储存的营养,牡丹花大,开花需要消耗根里的绝大部分养分,所以一待开花,便精力耗尽,以致植株死亡。这就是“舍命不舍花”。 7 牡丹最怕胎里穷 牡丹的“胎”是指牡丹的花芽。“最怕胎里穷”是对牡丹花芽时期需要丰富养分的形象比喻。 牡丹从当年6月上旬开始花芽分化到翌年花芽成蕾破绽期以前,都可能因营养不足影响分化或使花蕾败育。 这个时期长达10个月,所以,“胎”期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才能保证花芽分化良好,形成饱满的花芽,从而才能达到开时的花大色艳。也说明牡丹喜肥,若供肥不足,则花芽分化不良,发育差,影响开花。 古时亦有护“胎”之说:“霜降以前牡丹叶不可使之枯落,叶落则有秋发之患,倘受灾害自落太早,看胎将有萌动时,须以薄绢将胎缚严,可避其害,否则来年无花”。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芍药可与牡丹争美,那芍药有哪些功效呢
- 下一篇文章: 媲美牡丹的球根海棠,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