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三绝之二牡丹石逯玉克
先给你说个字谜吧:“三面墙,一面空,里边坐个女学童,有心进去说说话,墙外一人在偷听。” 谜底嘛,就是“偃师”的“偃”。 公元前年,中原王朝发生了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凯旋途中,周武王的部队在黄河南岸一个依山傍水水草丰美的地方,马放南山,牛放桃林,并筑城以“息偃戎师”。《通典》载:“武王伐纣,于此筑城,息偃戎师,因以名焉”。从此,那个原本是商朝最早的都城——商都西亳,就改用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名字:偃师。 知道玄奘吧?知道杜甫吧?偃师是大唐高僧、佛学大师玄奘的出生地,也是诗圣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归葬地, 还有,听说过“偃师三绝”吗? 来,把酒斟上,听俺给你喷上几句。 牡丹石 你见过开在石头里的花吗?你见过会开花的石头吗? 你会怀疑,世上哪有这样的奇珍? 偃师就有。确切地说应该是,只有偃师才有。 亿万年间,地球内部熔岩的迸发使得地球表面近三分之一的地方或重峦叠嶂,如波似涛,或异峰突起,高插如云,或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从纵贯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到雄踞亚洲中部的喜马拉雅山,熔岩迸发凝固而塑成的千姿百态的大山中深藏着很多珍奇的东西。 横亘偃师南部的万安山是秦岭的余脉,上世纪末人们惊奇的发现,距龙门石窟十余公里的山中,出产一种奇特的石头——黑色的石头里竟错落有致的镶嵌着一朵朵白色或浅绿的花,很像民国时期风行乡下的印花蓝土布。奇妙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开,或纵然把它砸成碎块,它依然表里如一。因其白色的图案形似牡丹,故当地人名之曰牡丹石。 牡丹石姗姗来迟,似乎没有“古韵”,但牡丹石的存在、阅历又地老天荒的长——它已在地壳中被时光孕育打磨了十五亿年。在地层深处,它藏在深闺人未识;在岁月深处,它寒尽不知年,长醉不复醒。 牡丹石没有雨花石的细腻温润,晶莹如玉,异彩纷呈,如梦似幻,没有太湖石千奇百怪的瘦、透、漏、皱,但它黑石白花,自然天成,倒也素洁雅致,别有风韵。当地人因势就形,别出心裁,把它加工成各种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或购,或藏,无不珍爱有加。 让人感慨的是,绵延百里的万安山中,也只有偃师寇店五龙山一带有不多的储量。物以稀为贵,不知是该惋惜上帝吝啬呢,还是该庆幸造物主惜石如金却情有独钟的赐予。 作者简介 逯玉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苑》杂志名誉主编,《洛阳日报》《少年月刊》专栏作者,在国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作品,有文字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等多种选本。主编《芳草青青·散文卷》《河洛散文百家》《洛风——河洛散文选》,出版散文集《三川烟雨》《野生的月色》。作者自述: 三代所都,吾之故土。 出身寒门,免贵姓逯。 学业不成,落魄江湖, 吟风弄月,误入歧途。 忝列作协,主编曰副; 谬称作家,实为三无。 诤友四五,洛都翘楚, 俱怀绝艺,魏晋风骨。 独吾不才,喜斗地主, 天马行空,不按套路。 煮字疗饥,身无半亩, 浪得浮名,为文所误。 文章千古,寸心甘苦, 倘有来世,犹为文乎? 朗读者简介 江岩,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喜欢音乐、文学。江岩,江边的一块岩石,无论风吹雨打,都会在那里巍然屹立,细细品味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笑看人生的风云变幻! 投稿注意事项 谢谢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孕期有这篇就够了,检查时间注意事项全都
- 下一篇文章: 特价1580元看河南赏牡丹花看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