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穿对襟绣花汉服过生日,上面的大雁叼
明朝人的着装十分讲究与时令节日的对应,他们会在一年四季当中穿上不同花纹如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的衣裳,以组成一年四景的题材。 而在一年当中比较重要的月份呢,他们就会选择相对重要的服饰图案,比较有特殊意义的图案。 在孟春正月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一种叫做雁衔芦的花样。 雁衔芦的意向来自于古代,古人认为大雁是很有智慧的鸟类,在从南飞向北的过程中,因为体重增加难以飞高。 所以为了防止猎人的猎杀,他们就会在口中衔一只芦苇,来保护翅膀。 虽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用芦苇来抵御短箭的袭击的,但是这确实是他们用来抵御袭击的方法。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大雁衔芦是为了抵御罗网。罗网就是用来捕捉大雁的网,如果将芦管横在内口,可以起到拦阻的作用,避免大雁钻进网孔里面被捕。 在金瓶梅当中,就曾经讲到潘金莲在过生日的时候穿上了一件雁衔芦的对襟袄儿。而她的生日就正好是在正月正月初九,为什么说雁衔芦的意象代表正月呢? 因为大雁是从季东开始向北飞得,先到的大雁多半都是从正月就到达了中原。 放到我们今天的自然界来看,现在的大雁并没有口中衔芦苇来迁徙的习性,所以雁衔芦的意象其实来自于古人的浪漫想象。 古人也经常在诗歌当中使用这种意象,现存的明代的雁衔芦之物上。 大雁和连续的云纹一同出现,用嘴衔着未秀之芦展翅翱翔,外面用如意云朵衬托,云中间点缀着杂宝,意境确实美好。 杂宝纹是一种宝物形象比较多的吉祥纹样,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任意选用,所以称杂宝纹。同时这种纹饰花样的最早的出现并非在明代,而是在元代就有记载。 元代的人也喜欢穿上绣有这种纹饰的服饰出行,雁衔芦的花样在元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而除了用在服饰上的大雁衔芦的图样,还有将它用在画这种艺术作品上的。一般在画作上,画芦苇和芦花还有大雁,都是为了表明季节的不同。 而且以大雁和芦苇为题材的画作,是中国画当中的重要题材。 明代的官服当中也曾经用芦苇作为花纹,但是这个芦苇意象花纹表示的是一种等级,而不是一种节令含义。 在早一点的年代里面,一只飞鸟衔着植物的造型就很受人们的喜爱。唐代的铜镜上就出现过各种口衔花草或者绶带的飞鸟纹,这些形象也许为雁衔芦的形象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wh/10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牡丹洛阳城从节庆营销到全时旅游的转型
- 下一篇文章: 燕子楼空,佳人不再,名妓关盼盼为亡夫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