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导读:阳春时节,古都洛阳又迎来了国花牡丹盛开的时刻,雍容华贵的牡丹,让四方游人沉醉不已。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被延期至明年举行,虽然人们不能畅游古都尽赏牡丹芳容,但各种媒体刊发播放的牡丹绽放画面,依然令人惊艳不已。中国著名书法大师沈安良新作佳文《疫情中的洛阳牡丹》,以优美浪漫的文笔,豪放酣畅的风格,描述了在自家花园“竹园”里欣赏盛开的牡丹,依然感受国花牡丹昂首绽放,雍容华贵,风韵迷人的浪漫情怀。闻昇经沈安良大师应允,特转载于此,以飨读者诸君。

《疫情中的洛阳牡丹》

沈安良

牡丹被誉为百花之王,又被国人称之为“国花”。牡丹因那段家喻户晓的历史传说,被一代女皇武则天由西京贬至洛阳,以不惧皇威的傲骨而名声显赫,至今仍位尊气傲,雍容华贵,富丽妖娆,无花与其相左右。

我不是研究花卉的专家,更不是品评牡丹的学者,所以,我不去定论它属什么科别?也不考究它生于何时?更不钻研它历经了多少沧桑岁月?甚至牡丹的身份有多么的高贵等等也不用我发表对它的认知和评论。

那么,我单从洛阳牡丹花会开始说起,从年春第一届,至年春第三十九届,洛阳牡丹花会几次易名,几次升级,由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河南洛阳牡丹花会,再升华为中国牡丹花会。三十九年来洛阳牡丹花会巳名扬天下,影响世界。

洛阳牡丹为洛阳带来了无以伦比的知名度,无花可同声而喻的影响力,无物可论的经济效益和无法想象的骄傲感和自信心。

洛阳人为牡丹而自豪,因牡丹而喜悦,牡丹映照在洛阳人的脸上,欢乐在洛阳人的心里。洛阳牡丹巳成为洛阳、河南、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已成了牡丹文化,牡丹现象,牡丹奇迹。

我们作为洛阳人,应该热爱牡丹,拥戴牡丹,为牡丹而高歌,为牡丹而欢呼!

我作为洛阳人,更是喜从心生,乐由情出。因而,早在十几年前,我便在自家的花园——“竹园”中,精心种植了数株牡丹,它们仿佛独具灵性,根植竹园沃土,沐浴阳光雨露,生长的枝繁叶茂。每逢春来,四月芬芳,花色耀眼,色秀沁心,与郁郁葱葱的翠竹青松交相辉映,万分诱人。多年以来,每逢阳春时节,我与慕名而来的客人一同漫步竹园,观赏园中醉人景致,雍容华贵,傲然绽放的牡丹千姿万容,抢走了玉兰、青松、翠竹、红枫、桂树、奇石、碑林、草茵等一切景物的光芒,令人叹为观止。

虎年今日,春和景明,我晨起漫步竹园,晨风拂面,沁人心脾,恍然之中顿觉那朵朵牡丹,仿佛有灵性一般,伴着和煦的春风,悦动着舞姿朝我拥来,我微闭双目,惬然静思,此时此刻,唯我独揽牡丹富贵之形态,高雅之容颜,香气之沁心,醉我之灵魂,使我不由自主的从胸腔内传出一声微音,似乎在问“我独赏独品牡丹,有谁与我有此同感?又有谁能与我有此同感?”

风物含情,花儿含笑,此情此景,我醉了,我笑了,我微笑了,就是没有大笑,因为我的微音也是震天动地的,也是山摇海啸的。当不用大声而能产生如此效应时,何必大声?整个园中唯有牡丹簇拥着我,我拥抱着牡丹这一景境了。

世事无常,天有不测风云,新冠疲情肆虐全球,世界因此而受难。惟有中国以超凡之力,抗击疫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大国担当和能力。中国在做好本国防控抗疫的同时,支持世界抗疫,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评价和崇高赞誉。而今春疫情又突然卷土重来,影响了世界,影响了中国,影响了河南,影响了洛阳。洛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抗击疫情,捍卫人民健康考量,果断决定,第四十届中国洛阳牡丹花会延期至明年举办,为洛阳人民筑起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铜墙铁壁。

四月春风,花海荡漾,牡丹依旧,姚黄魏紫,姹紫嫣红,此时此刻我在我家的花园中独领牡丹之风骚,尽享国色之天香,何不快哉!

心兴情出,赋文,述也!

.4.5于墨竹斋竹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wh/1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