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红楼薛宝钗的冷香丸谈艺录
北京中科忽悠 http://www.zherpaint.com/search.asp?Keyword=%D6%CE%C1%C6%B0%D7%F1%B0%B7%E7%D2%BD%D4%BA&field=title 先说“冷香丸”的来历: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串门见到宝钗,谈话之间,宝钗说到一方药,药名叫做“冷香丸”。“冷香丸”的成分制泡制及食用方法是:“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些花蕊在次年春分日晒干,一齐研好。再用雨水节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节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将药和匀,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揉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瓷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冷香丸”出场)多繁复,多“坑人”的药啊,难怪周瑞家的听了不住地念佛。我们可以把《红楼梦》里的写到的药方都翻一遍,这些药方大多都能在中药典籍里找到依据,唯独这个“冷香丸”,药方奇特,制作艰难而来历不明,明显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药,为什么曹雪芹(也可能是其他人)要杜撰这样一味药呢? 一、“冷香丸”的来由 “冷香丸”的来历很神奇,薛宝钗的病不重,就是有些咳嗽,“但是治不好”,于是遍求海内,终于来了个“专治无名之症”的癞头和尚…… 这个的癞头和尚是不是眼熟: (宝钗与黛玉)林黛玉进贾府时说:她从小有不足之症,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到三岁那一年,“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不能好得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癞头和尚的这个条件,林黛玉自然做不到,于是最终听多了哭声,见多了外人,最终死掉了。 (宝钗进贾府)你看,宝钗的药方是癞头和尚给的,宝钗的金锁是癞头和尚给的,这显然是要治宝钗的病、成就宝钗的姻缘,还是癞头和尚,他却要让黛玉出家,《红楼梦》是一部略带神话色彩的小说,“冷香丸”的药方跟癞头和尚有关,无疑使神秘色彩加重了一层,宝黛是注定的“前世冤家”,她们的种种纠割是宿命,不是偶然。其实,香菱、妙玉等人的命运也一样,她们的人生重大关节,也都有癞头和尚出场。 二、“冷香丸”的名字 “冷香丸”的名字当然不是胡乱起的,因为药足够冷,材料就是水、露、霜、雪,药也足够香,因为是各种花蕊制成,但这并不是它叫“冷香丸”的主旨,它之所以叫“冷香丸”,当然是给宝钗“量身定制”的,因为它足够“冷”,她姓薛(雪),这已经够冷了,她性格够冷,冷静,理智,她遇事从不跟人着急,也从来不跟人急眼…… (如牡丹一样的宝钗)后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钗抽到的“牡丹”签,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也是宝钗的象征,它够冷、但也够香,所以,“无情也动人”。 三、“冷香丸”的繁复 冷香丸的炮制有多繁复,自不必多说,从周瑞家的那句“阿弥陀佛”就足说明,为什么要设定一种这么繁复的药呢? 当然也是为了宝钗,为了宝钗复杂的心机!宝钗无乱表面如何平和,如何与世无争,如何表面“无害”,她始终是一个心机复杂的美人,她处处收复人心,丫环婆子们对他心服口服,元春对她赞赏有加,心直口快的湘云觉得她没有错处,最后甚至连最为挑剔,最为敏感的黛玉最终也“孟光接了梁鸿案”,试想,如果不是宝钗心机繁杂,她如何做得到呢? (宝钗扑蝶)我们看宝钗最可爱一节,就是她扑蝶这一节,但却是最暴露她本性的一节,当她听到滴翠亭里红玉跟坠儿的对话时,她极迅速地反应过来,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27回),立即嫁祸给了黛玉,可怜的黛玉完全不在场,已经替她背了一只巨大的黑锅。试想,如果寻常日子里,她肚子里的心机不够复杂,她如何做到这样的“快速反应”。 四、冷香丸的材料 冷香丸的主要材料是水(各式各样的美丽凑巧的水)、花蕊(各种各科精彩美丽的花的蕊)。在《红楼梦》体系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而实质上,每个女孩子对应的也有各自的花,水的消亡、花的毁灭,只不过都是为了做成“冷香丸”,甚至水是十二钱、十二分,蕊是十二两,蜂蜜是十二钱、白糖也是十二钱……对应的其实就是金陵十二钗、副册、又副册的十二钗…… (众美作画)也就是说为了镇压宝钗的“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甚至宝钗自己,也是这股热毒的牺牲者,因为她也是花,是牡丹花嘛。 宝钗不是反面人物(红楼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物是反面人物,只有各种各样的人),但却是作者不喜欢的人,因此,“胎里带的热毒”自然只能安排在她身上。 (冷美人宝钗)总之:“冷香丸”的构思,包含了作者对于众多不幸女子的悲天悯人的情怀,隐藏着全书的至高境界。这样的奇妙意象,绝不是书中任何一个凡夫俗子所能想出,它只能是癞头和尚的策划安排,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心血结晶。大观园中女儿们所患的怪病,也绝非生理上的真病,而是在表征她们各自在思想上和人格上的缺陷。和尚道士们所开出的仙方、古方,也肯定不是物质层面的真药,而是象征着精神层面的点化。 (之24,图片引自网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wh/11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绘画作品欣赏丁珂笔下的荷花,气韵十足有灵
- 下一篇文章: 纳兰性德经典的咏雪词,将牡丹和雪花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