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牡丹,可能大家脑海里闪现出的就是富贵、典雅,或者是有名的牡丹花城洛阳。的确,牡丹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被赞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被当作中国的国花。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家希望繁荣昌盛,家庭期盼富贵平安,人们祈愿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使得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有关牡丹的画作和诗词也不尽其数。

一直以来,凡是涉略笔墨丹青的人总是绕不过“牡丹”这一艳丽的花儿,在初春游园赏花后,拿起画笔,把心中所有关于对“富贵、美好”的期盼都寄托在笔下的宣纸里,而后,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牡丹画作悬挂于房屋中堂,日日欣赏、时时拂拭。

作为吟诵牡丹的千古名篇,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自问世以来便得到了不少文人骚客的赞赏。如李白在《清平乐》中的牡丹是这样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刘禹锡在《赏牡丹》中则写下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一千古名句。时至今日,依然有太多的写作者钟情于牡丹,游走在牡丹花园里,无需苦思冥想,一两句优美的词句便轻而易举的浮现在脑海里。

若说爱,那么摄影师对牡丹也是无比痴迷的,每当牡丹开花的时节,在牡丹花丛里观赏的人中有多半是摄影师,把相机对准绽放的花朵,摄取自己中意的一张又一张画面,从早到晚,怎么也拍不够它娇艳欲滴的模样,直到败落的牡丹花瓣被风吹尽,才依依不舍的收起手中的镜头。

曾有一段时间,我也痴迷于国画,于是买来宣纸、颜料、毛笔,找来一些牡丹的图片照猫画虎,常常是画一晚上不知疲倦。后来看网上的视频学习牡丹的画法,画出来的牡丹才渐渐有了点样子,而后把画出来的尽数贴到房中,串门到家里的邻居们看到墙上的画,纷纷要我给他们画一副,后来却因为各种原因放下的画笔再也没有拿起来。

赏牡丹,可能最好的去处就是洛阳,而我却未曾踏访过那一座花城,虽然每年春天都会在公园里能看到怒放的牡丹,但我始终觉得,除了牡丹的故乡洛阳之外,其他任何地方的牡丹都无法与洛阳的牡丹相媲美,愿来年春回大地时,能够前往古都洛阳,去看那绽放了千百年的花儿。

牡丹不像其他初春的花一样争着开放,等杏花、桃花开完败尽时,它才以优雅的姿态展示自己雍容华贵的美。牡丹的美,不仅仅是它艳丽的花朵,还少不了那墨绿的叶子默默的衬托。

我想,自古以来那么多人喜欢牡丹可能不只是因为它娇艳的模样,更是它不争不抢的品格吧。

拍牡丹、画牡丹、写牡丹……用尽世间一切能用的方法,把牡丹的美以照片、画作、诗词的形式展现出来,然而它“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的美艳,唯有置身花丛,才能感受到它“花中之王”的独特之处!

牡丹花,名副其实,不愧是“花中之王”、“国色天香”,在画家的笔下,它更以一种古朴、大气的方式展现出来。画家笔下的牡丹,在提笔、落笔间加入了绘画者独到的想法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此水墨丹青绘就的牡丹显的更加美艳、绚烂。

国画作为我国三大国粹之一,传承千年依然生生不息,而国画和牡丹的融合更是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绘画:杨勇,号孤禅,年出生于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自幼于丹青结缘,酷爱书画艺术、酷爱摄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wh/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