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湄水河畔牡丹红

----画家贺正洋写真

文/周优华

画家档案:贺正洋,男,年生,我县印塘乡人。年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美术专业。中学一级教师。

艺术特色:工于山水、花鸟画创作,尤以牡丹见长。作品朴实中见大气,凝炼、厚重,颇具视觉的冲击力和心灵的振憾力。

巍巍黄龙,潺潺湄水,在湄水与黄龙之间,有一个小山村曰澎沙湾村,山水花鸟画家贺正洋先生就出生在这里。黄龙大山的灵气和湄水河四时景物的秀美最终成就了他艺术上的超凡脱俗。正洋先生今年四十有五,已步入中年,这恰似他画笔下开得鲜活红润的牡丹,生命的异彩尽情地绽放在蓝天白云下。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正洋系科班出身,曾系统地学习过绘画理论和中外美术史,故深谙以史为鉴,方能少走弯路的道理。

他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也画野兽,而最喜欢的还是山水和牡丹,尤以牡丹见长。

牡丹者,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美誉。据记载,在夏朝帝相元年,条谷山地区的官民进贡牡丹,夏王帝相甚喜,命武罗柏速栽于后苑。由此可证,牡丹在我国的人工栽培已有四千年历史。牡丹多枝、多花、多形、多品,其花皆为独朵顶生。花分三类,色计九系,气味芬芳,雍容华贵,成为我国历代画家喜爱的表现题材。

正洋画牡丹,走的是大众化的道路,多以厚重的颜料在纸上兼工带写来表现硕大艳丽的粉、红、黄、橙、紫色花系复瓣型牡丹。这样的造型,比较适合大众的审美习惯。正洋认为,一切艺术,总要回归大众,要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其作品才有生命力。为艺术而艺术,曲高和寡,不是说不可以,但他并不欣赏那种束之高阁,孤芳自赏的效果。

正洋作画,凝炼、厚重、朴实、自然、雅俗共享,表现的是一种大气、真实和质美。由外观之,不但喜气盈盈,而更具勃勃之生气。他站在历代画家的肩膀上,高瞻远瞩而最终提炼出自己独特的画法。因此,他的画技既承古风,又博取今人之长,所谓古风今韵之集大成者,实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精品。

好的画品,其“立意”也高。正洋认为,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客体与人的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重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正洋的牡丹为什么那么喜气?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喜庆之事,老百姓精神层面的愉悦、满足,用一种什么方式去表达,去诠释?在这一点上,他找到了一个与大众的交融点。与其说,他在画牡丹,不如说他在诠释自己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这就是气,是灵魂。

以人为鉴,可以知优劣

大凡作画者,先前的作品都是很讲究工整与精细的,大致会经历“得其形到丢其形,再得其神韵”的过程。

正洋画牡丹,以写意为主,追求其神态,不求其外形。而近段时间,反而以兼工带写的方式求其形,以形求神,形神兼备。

正洋先生一直低调,潜心读书作画,独处斗室,不喜社交。他说,他不是画家,更谈不上大师,在画界,顶多是一名小学生。对于社会上名头繁多利字当头的所谓竞赛,也不去凑热闹。一名艺术家,淡泊名利到此等程度,可谓心静如水,坐怀不乱,达到了真正大师的境界。他最崇尚我县知名书画大师憨山先生的一段话: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

对于憨山大师,无论其画品人品,永远是书画界后秀景仰的一座大山。正洋对其是作过深入研究的。大师早期的作品是工整的,画的小鸡,人观之而不敢高声语,生怕惊动了它们。年,画的麻雀与小鸡还墨分五色,讲究传统笔墨的所谓“墨韵”,在造型上也还没有脱离写生的“真实”。到年,造型上趋于抽象,只保留并夸张地表现几个基本特征,笔墨上开始拚弃“墨分五色”,多为中锋用笔,其线条大方大圆,刚柔相济,显中见藏,藏中见显。在笔墨语言上走重、拙、大、硬、直、简的险径,在造型上夸张抽象,构图上险辟孤峭,笔墨上凌厉简直,色彩上单纯浓烈。文人画达到这个境界,不是图表形式,而是表达自己的品格、血肉、精神。这便是“舍其形,得其神韵”。

正洋曾师承当今画坛大师曹明求先生。有次,正洋在曹先生的画室看到墙壁上悬挂的巨幅工笔牡丹,一朵牡丹几尺见方。十余年后,曹先生的写意风格,着意于红与墨、润与焦、圆与方、柔与刚的对比。一反前人牡丹画那种雍容华贵,妩媚娇滴的思想,赋予牡丹一种新的精神。

由此可见,正洋并不满足于成为一个画匠,他在寻觅一条适合自己的大师之路,并且,他找到了这条路。所以,他的牡丹才画得那么有个性,那么有特色!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正洋的牡丹有四个突出特点:活、美、喜、厚。

活,即鲜活真实,几欲乱真;

美,即大红大紫,美不胜收;

喜,即喜气盈盈,满室生辉;

厚,即泼墨厚重,立意高远。

这四点,与当今大众的审美价值观非常吻合,与当今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非常吻合,故而正洋的画才会持续受到普通百姓的追捧和市场的欢迎。

以德为鉴,可以立身名

正洋为画而生,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可见一斑:

念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回上学,他习惯性地从碗里抓起一把炒豆子放进衣兜里,等到路上嚼嚼。当他抓起几粒炒豆放进嘴里嚼时,感觉味道怪怪,忙掏出衣兜儿里的炒豆子查验,方知有小蜡笔头夹杂其间,他将小蜡笔头当炒粒粒嚼了!这些小蜡笔头是他小时候的最爱,总随身带着,就算只剩下丁点儿豆子般大小了,也舍不得丢掉。这一次嚼掉了几颗,让他可惜了好一阵子。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正洋,爱画如命,却买不起画笔、颜料和纸,小小年纪的他,就学会了与命运抗争。当时,大姑父在县印刷厂工作,姑父都要将厂里遗弃的碎纸张留着。每次去姑父家,正洋看到姑父给他的这些纸张,都是如获至宝。因为纸张不仅仅可以拿来当草稿,更重要的是,可以拿来画画!画大一点的画儿,蜡笔不好使,他迫切需要颜料。没有颜料,他就自制。墨汁当黑色颜料,蓝墨水当蓝色颜料,红墨水当红色颜料,黄色广告粉调水后当黄色颜料,甚至于上山去采摘一些果果,榨汁当染料……直至广告(水粉)、水彩颜料的出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冷江师范美术班学习。年毕业后,原本以为会有用武之地,不想却被分配到最偏僻的家乡小学任教。那几年,偶尔画点作品送朋友。农村的学校是不太重视美术教育的。后调入中学,正洋教的是数学,与自己的专业相去甚远。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年,他考入湖南教育学院美术专业继续深造。毕业后,除了加强了自身的内功修养,境况一点也不曾改变。直到今天,还是在中学任教。正洋说,他首先是老师,然后才是画家,他总想把最精彩的部分献给社会,献给别人。所以他教学作画之外,还挤出时间带徒,那些有美术爱好和特长的孩子,他都愿意带。他知道农村的孩子有这个爱好很不容易,他愿意当好他们的导师,为日后孩子们走出大山作精心准备。这是一种高尚师德的体现。每年春节,那些来自中央美院、四川美院等高等学府的爱徒的祝福,通过电波频频送来。每当这时,画者正洋,师者正洋,心里像喝了一缸蜜,甜滋滋的。

湄水河衅牡丹红,正洋和他的牡丹,正款款地向大众的视野走来……

贺正洋牡丹画欣赏:

推荐阅读

艺术

剪纸大师李希特(视频)

人物

肖银锄:双峰声音最美的男人

人物

李长庚:一面老墙十年守望

投稿: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wh/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