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牡丹知恩图报25
琵琶曲《琵琶语》 洛阳,孟当县,崔沟村 数九寒冬,中原大地,乡村进入休养生息的冬闲。年过古稀,一家之主的崔月奇,平日里并不染指家务。这样的场景一年只有一次。 家里的炉灶上正沸腾着一锅骨汤。身处零下10度的室外,骨汤之中也融进了天地的味道。 烹煮并无难度,灶台之边的心情却是起伏澎湃。在寒冷的冬日里,沸腾起来的精心熬煮的牛骨汤,浓郁鲜香,即将享受美味的是家族中最与众不同的成员,几乎同样的一幕,崔月奇已经行走了几十年。 那是在56年前,崔月奇在白云山黑龙潭下头挖回了一棵牡丹,那时他才13岁。现在一晃50多年过去了。当时还是少年,现在孙子都12岁了,已是四世同堂。 在许多专家的眼中,这棵牡丹树的存在,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今天,我们知道它树高1.7米,树冠直径超过2米,开花数量多达数百朵,除此之外,一切都一无所知。 冬令进补,这是崔月奇对于这株牡丹的奇妙想象。老崔眼中,这棵牡丹树体型过于巨大,普通的施肥,远不能供给充足的养分。牡丹单株开花,很少超过百朵,植株的寿命也很少超过50年。在生命的10至20年间,牡丹开花最多最美,之后走向衰老。今天的洛阳,年龄超过半个世纪的老牡丹树不过10株。 老崔是位木匠,沉默寡言,乡亲们都称他为“崔老闷儿”。以自己的个体生命,“崔老闷儿”见证了这株牡丹仅有的两段历史。在山野之中,与天地共生的未知时光,家中,与自己朝夕相伴近一个甲子的岁月。以此推算,这棵牡丹接近人类岁的年纪。 这棵花,如同他的性命一样,平日对待孩子也没有这么好。这些年不管刮风、下雨、打雷、下冰雹,他半夜就起来,怕花淋湿了。年复一年,背后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是生命的色彩,平静中暗潮涌动。庭院中的牡丹,正蓄积能量,它和崔月奇都在等待,来年的那个时刻。 冬去春来,中原大地万物复苏,漫长而沉寂的等待,崔月奇的院子里,这棵古老的牡丹树终于迎来花开的季节。 每隔3到5天,老崔都要用井水为刚吐露花蕾的牡丹补充水分,他坚信,唯有天地之水才是最好的滋润。这棵陪伴老崔半个多世纪的牡丹树,在又是一年花开之时,绽放出了整个春天的容貌。 期待已久的大日子,终于到来。一代花王,诠释的是人与花这一生的情缘。 没有人知道最初来到崔家的30年时间里,这颗牡丹从未开过花。 年那一年的春天,老崔站在院子中,突然眼前一亮,这棵牡丹花居然绽放出5朵鲜花!开花,这是老崔从未奢望过的场景。 之后,年复一年,牡丹花越开越多,直至花开多朵。 每年牡丹花的开放时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慕名者蜂拥而至,将这个农家小院挤得满满的。 满园春色,饱含了人与花两位老者之间半个多世纪的故事。牡丹的经历就如同老崔一生的经历一样。今天的绽放,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每次的花开都被镜头纪录。 老催的眼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
↓精彩继续↓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1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玉器上各种题材的寓意,送人前尤其要看先
- 下一篇文章: 冥界众生说,与其烧纸,不如另一些方式更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