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40876.html

我国航空事业的历史坐标点——人民空军起飞旧址及东北老航校旧址

春日里的牡丹江,草长莺飞、山花烂漫,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充满生机。

牡丹江是一座文化之城,更是一座英雄之城,在战争年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革命的遗址遗迹遍布雪城大地。时至今天,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依然激励着国人奋发图强。

牡丹江还是人民空军的起飞地,更是大国空军孕育成长、“横空出世”的摇篮。中国共产党第一条红色起飞线镌刻在牡丹江大地的碧空之上,铁翼轰鸣中镂刻出人民空军腾飞的足迹。4月中旬以来,本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采访活动第一阶段第一站来到人民空军起飞旧址及东北老航校旧址,聆听那段镌刻铮铮誓言浴血荣光的历史,感受那炮火硝烟所点燃的腾飞的激情与梦想。

人民空军起飞旧址:我国航空事业的历史坐标点

记者来到位于海浪国际机场跑道以西的人民空军起飞旧址,脚下历经风霜雨雪已变得斑驳开裂的跑道,目之所及的并排矗立着的几个带有厚重铁门的机堡,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静谧。

老航校跑道

眼前的人民空军起飞遗址由一条跑道、一座塔台、四个机库、五处机堡等飞行训练及防护设施所组成,飞机跑道四周虽被田地所包围,但置身其中视野很是开阔。

据介绍,这条跑道是年日本关东军强令牡丹江群众修建的,后经历两次扩建。

老航校机库

离开跑道前往机库所在地,远远地就看见四个并排而立的拱形机库,来到近前,厚重的铁门紧闭着,四周环境干净整洁,在机库之间的空地上,一簇簇淡黄色的小野花随风摇曳。机库始建于年,由水泥填筑而成,顶部呈拱形,在东北老航校时期用于停放飞机。机堡始建于年,现存五个,东西呈一条直线,相互等距,形如山包,也是由水泥填充而成,用于飞行时临时存放飞机。塔台始建于年5月,是东北老航校时期建设的首批塔台之一,用于飞行训练指挥。

老航校跑塔台

“这里是我党我军培养的首批男飞行员女飞行员起飞地,是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历史坐标点,承载着我党我军培养航空人才、建设人民空军的伟大历程。”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很多人为航空事业奉献了青春,甚至是生命,他们用热血浇灌了我国的航空事业。在我市儿童公园内有一座蔡云翔烈士纪念碑,四周被苍翠的樟子松所环绕。蔡云翔,东北老航校成立之初任教育长,年6月在执行战斗任务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葬在牡丹江的北山南麓,并修建了纪念碑,纪念其在人民航空事业奠基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

目前,“人民空军起飞遗址”已由部队上报至国家文物局,保护见证人民空军起飞的遗址,并发挥红色历史资源教育功能,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东北老航校:开启共和国空中蓝图的光辉起点

从机库和机堡离开后,记者来到声名远播的东北老航校旧址,经过整修的暗红色建筑虽然已焕然一新,但仍然难掩岁月留下的气息和痕迹,让我们不禁感怀东北老航校艰难的建校历程。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老航校的初创者们,把血汗挥洒在布满战争疮痍的东北大地,开启了共和国空中蓝图的光辉起点。把青春铆定在艰苦卓绝的日日夜夜,让梦想的烈焰在岁月深处噼啪炸响。

据随行的老航校研究会负责人介绍,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不久,党中央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与当时东北的条件,决定立即着手在东北建立一所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年3月1日,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在通化正式成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东北老航校。

年2月,国民党军队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进攻,3月占领沈阳,直逼本溪、四平,东北老航校搬迁到牡丹江海浪机场。老航校从通化搬到牡丹江,后又从牡丹江搬到东安(今密山),在牡丹江停留不过半年时间,却解决了教练机、燃料和机械教学程序三大难题,为老航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3月,航校校部从东安(今密山)搬回牡丹江。年3月,航校校部由牡丹江迁到长春。

年11月14日,航校首长按照空军司令部“将航校原有学员改编为两个轰炸学校及四个驱逐机学校”的命令,下达整编命令。11月18日,奉军委命令,在牡丹江组建第七航校,将整编留在牡丹江的人员和日本籍航空技术人员人编入第七航校。

12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完成整编,奉命停止办公。

从年3月1日建校,东北老航校作为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在3年零9个月的光辉岁月中(其中在牡丹江的时间最长,一年零七个月),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培养出各种航空技术人才名,其中飞行员名,领航员24名,机务人员名,场站、气象、通信、仪表、参谋人员88名。在创立发展阶段,创造了人推火车、马拉飞机、酒精代替航油、直上高教机等航空史上的奇迹。

这些红色记忆在眼前重现,东北老航校不但为人民航空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摸索积累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创办航校丰富经验,而且在建校过程中,形成了“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老航校精神。这所航校在炮火硝烟中起飞,在黑土地上创业,在共和国晨光中展翅,使中国共产党的航空梦想成真,并为创建人民空军培养了人才,留下了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