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牡丹园里牡丹花

3月26日。

下午有饭局,上午大好天气,想出去走走。本地摄影人又发现一个打卡地,鄂州杨叶江边的红石滩,红色的石头,金黄色的油菜花,远处还有大树下的农舍,江上大轮船开过。即使不拍照,置身其间,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元素也很多。当年听说要回到黄石父母身边来生活,我还是个少年,憧憬的不就是这种场景吗?只不过,在江上表演的不是巨轮,而是点点白帆。

然而,我没与老陈约,独自一个人去吧,又怕老陈有意见,思想着牡丹老陈也拍过,对于他而言没什么新鲜感,我独自去拍牡丹,他不会产生任何想法。前几次去用过三款不同的全幅机,在网上看了看,据说半幅机加长焦来拍牡丹,味道可能会更好,这就带了尼康的D与小驴炮,顺便带了支85的头子。我出门经常会带一款定焦,主要是备用,万一碰上可人的小妹纸,可以蹭拍。

这支85的头子用在半幅机上,相当于,也算比较长了。多带一支镜头还有另外一个考虑,是因为我的小驴炮出问题了,变焦的时候,无论在什么焦段,都要剧烈地抖动一阵子,咔咔直响,如果它的脾气再大一点,拒绝工作,那就白出来一趟,于是总要带一支备用的镜头。小驴炮现在并不贵,但它升级了。我的这款是G头,价格在元左右,现在升级到了E头,价格上涨了一倍有多,据说效果相当于一万多元的电磁炮,是不是这样,我也不知道。

出门上车一看,又碰上老年团,满车都是大爷大妈。我在最后一排找了个非正式的座位,就是两排椅子间的空档坐了下来。听他们说话的口音,车上聚集的是一批黄陂人,也是闹腾得紧。下一站,我身边的一位女孩下车,我坐了她的座位,而我身后的一位黄陂老汉,居然蹭过来,一屁股坐到了后窗上,他放脚的地方便是我先头坐的位置。坐下来后,两只侉子不停地摇晃,不是蹭了我,就是蹭了对过的那位女士。

被一位男人的大腿小腿蹭来蹭去,非常难受和肉麻。我说的不是身体的感觉,而是心理感觉,总觉得这人裤子里头黑乎乎的腿毛在你身上蹭啊蹭啊。更何况,他又是一个老男人。小鲜肉蹭,我都会觉得不适,更何况是老头子呢?我不是歧视老人,而是感受不好。也许是我个人的心理有问题吧,其实我也是遭人厌的老头子了。

还没到团城山公园,我就站了起来,转移到了门口,准备下车。这帮黄陂人没什么动静,我以为他们是到前头的一所寺庙去烧香的,没承想,我刚下车,公交将要启动的时候,车上叫喊了起来,说,就是这一站,就是这一站。依旧是黄陂口音,原来他们也是到公园去,只是不太熟悉地方而已。我回头一看,一群大爷大妈跟着走过来,心说,好了,这一下惹事的主儿都来齐,后头指不定会怎么折腾呢。

到了牡丹园,看见保安晃了一阵,不见了踪影。装上镜头,四处看了看,准备拍照。我一直拍不好牡丹,拍不出它的雍容尔雅的味道,年到菏泽拍了很多牡丹片,让我满意的也不过一两张而已。在摄影群里,有朋友说,你喷点水可能会好一点。我说,喷了水,牡丹的花瓣会烂掉,后面的人就没法拍,所以,虽然我出行随身都带着一个小喷水瓶,但很少用它。

围着小小的牡丹园转了一圈,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才好。而正在这时候,黄陂的一拨老同志来了,在园子里头进进出出。幸好保安不在,没人管,也就由着他们自由拍照。这些老同志拍照也就罢了,他们非得用手托住牡丹花来拍,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很担心哪位顺手就把娇嫩的牡丹花给摘下来,那样,祸就闯得大了。不久,保安过来,呼喝了一阵子,他们才没进入牡丹园。

这天,吹唢呐的师傅还在,两位徒弟没来。这拨人又看上了唢呐,围着唢呐师傅点歌唱歌。唢呐伴奏唱歌本来就很滑稽,而这拨人却乐此不疲,咿咿呀呀唱个不停,不惟大娘们要唱,大爷们也要唱,场景非常地喜庆热闹。我拍了几张,远远来了一位老摄影师,一看,却原来认识。他从前是本地摄协论坛花鸟版的版主,年龄大了,精力不济,辞去版主,让位给了年轻人。已经有好几年没见面,这次见到,很是亲热。他从前用单反,后来用微单,现在拿了个长焦的卡片机,说是更小巧,重了背不起。

再过了一会,黄陂人离开,又来了一拨老人,由一位女士带着。我看这位女士面相很是熟悉,她指挥着一群老人前前后后排队,然后为他们拍照。我觉得她似乎是家里人的一位前同事,但又不能确认。偷偷拍了一张照片,给家里人看,说,这是不是某某?家里人一看,还真是的。我明白了,对家里人说,她肯定到养老院去工作了,把养老院的老人带出来玩的。

这孩子才30多岁,从前做幼教工作,但有点口吃,虽然是幼师身份,干的却大多是生活老师的事情。现在到养老院去工作,也算是得其所哉,而且,我听她说话,居然一点都不口吃。口吃没法做幼师,家长不会答应,当然也没法与老人们沟通。要知道,大多数老人性子都很急,你结结巴巴地与他们交流,怕不要把这些大爷大妈给急死。家里人说,这位前同事性格很好,做事也卖力,如果真的不结巴了,这倒是一份非常适合她做的工作。

给老人拍照之后,这孩子又带着老人跳舞,拍抖音,真的很关心体贴老人们。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对养老院多有闲言碎语,觉得进了养老院就是等死,甚至是速死,至少,我这天看到的场景并不是如此。

拍了一阵子牡丹花,保安与我聊天说,再过一周,芍药花就开了,芍药也挺好看的。我能分辨芍药与牡丹,虽然它们生得很相像。牡丹是木本,芍药是草本,看它们的枝干就可以区别开来。另外,牡丹的叶子像一只小手掌,一片三出,而芍药的叶子一片一出,比较细长。最后一条不容易分辨,即,牡丹花瓣繁复一些,而芍药却没有那么多重的花瓣。之所以说不容易分辨,是因为当芍药开的时候,牡丹基本上就谢了,没法比照。

从前有一句话说,牡丹是小姐,芍药是丫鬟。我听了这话觉得很有趣,你想啊,牡丹谢了,芍药才开花,这位小姐由谁来伺候呢。正想着这个事情的时候,来了一群女孩子,其中一位兴奋地大叫: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我不禁失笑,这孩子,怎么领会这句话的啊!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是3月26日,外面下着大雨,牡丹园的牡丹该又给淋得没头没脸了吧,如果有空,还是想去看看。

lgb

闲聊家常话,真诚写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