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牡丹
牡丹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帝贵族无不喜欢牡丹。他们不仅爱花、赏花、宴花、结花、拜花,而且种花、插花、写花,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善于用“鬼神”小说来揭露现实的阴暗面,辑成《聊斋志异》一书。文笔流畅,寓意深长,其中有以牡丹为题材的两篇小说《葛巾》和《香玉》,以花写仙,以仙喻人,文章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史料性。 《葛巾》故事梗概 故事中,书生常大用去曹州游玩,见牡丹绮丽缤纷,如梦如幻,遂流连忘返,诗兴大发,把牡丹之美尽情地咏叹了一番。轻嗅一株紫牡丹,幽幽冷香使他浑身松软,忽有女子温柔言语:“我叫葛巾。”两人陷入爱河,承诺终生相依。幸福地过了好几年,书生惊奇地发现妻子艳丽如初,心生狐疑,明察暗访发现妻子竟是一个花妖,遂对葛巾日益疏远。葛巾明白了:“当年感君是个真心爱花之人,所以愿将终身托付。现在见君猜疑,情当永诀。”语罢,举起孩儿掷于门外,孩子落地一瞬,葛巾也如风而逝。数日后,堕儿处生出一株紫色牡丹,其态若凄绝女子黯然垂泪。人曰,这正是葛巾的化身,取名“葛巾紫”。 《葛巾》故事的悲剧,主要是因为穷书生的猜疑。疑心才能生暗鬼。而疑心生暗鬼,是很多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香玉》故事梗概 胶州黄生,寓居崂山太清宫,得牡丹仙子香玉垂青,二人情投意合,结为连理。后香玉遭劫,被人挖掘移走,数日后凋零,从此再不能变还花仙,黄生痛不欲生。 香玉好姊妹耐冬仙子绛雪代替香玉,陪伴黄生,宽慰其心,黄生终不能忘怀香玉。痴情终于感动花神,并指出拯救香玉的方法。在绛雪的帮助下,香玉复生,与黄生重逢。 三人结为莫逆。十年后,黄生病死,变成一株五叶草陪伴在香玉身旁。因不开花,被小道士砍掉,不久,牡丹、耐冬相继凋零。 黄生爱香玉,他可以爱花的本身,他也可以爱现身的花魂,他还照样爱花的鬼魂。他是一个彻底的达人。他达到直到最后,自己变成花。 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中,牡丹不只是一种植物,经过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渗透,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既有外在的美感,也有内在的蕴含。它是高贵的象征,也可以引发我们对短暂生命的赞美和珍惜。牡丹带给我们的生活以美好,也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灵感。我们或许可以说,有牡丹的地方往往也是有内涵、有文化的地方。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7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烟价牡丹软蓝多少钱一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