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61.html
进入文学圈,多次听到、用到“熏陶”二字,其释义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这两个字对我而言,原来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浅薄认识,直到进入徐光照老师的小院,我才终于深深地体会到“熏陶”二字的意义与价值。走进徐老师的小院,我被她笔下的牡丹仙子迷住了,那一幅幅牡丹花繁枝茂、生机勃勃、随风摇摆、妩媚可爱。瞧!蝴蝶都被它引得飞了过来。徐光照老师落落大方,她带我进入了她的闺房,多种材质创作的牡丹映入眼帘,棉、麻、丝绸、绢制的衣服和装饰物上,被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牡丹点缀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随后,徐光照老师给我讲述了她画画的历程。国色迎春徐光照出生于邯郸市河沙镇的一个文化世家。她的父亲是镇上的名人,写得一手好字,尤以蝇头小楷最为突出。不仅如此,他还会绘画、设计、制版,可以说既是一位文化人,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能人。在他的影响下,儿女们都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徐光照的四个哥哥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方面都很有造诣,而徐光照本人则优雅文静、能歌善舞。在这个艺术家庭的熏陶之下,她的性情娴静而笃诚,心地善良而通达,为人热情而正直,性格奔放而细腻,品行高雅而宽厚。徐光照喜欢牡丹、痴迷牡丹,她不仅喜欢牡丹的花形丰润、高贵典雅和端庄大气,更喜欢它的寓意深远。为了画好牡丹,她经常去牡丹园写生,以增强对大自然中牡丹之美的感受;她还在老家的院落里种植了不少牡丹,以方便观察花开花落、阴晴云雨中牡丹的形态变化。长期和牡丹的亲密接触,让徐光照的一举一动都浸染了牡丹的气息。看她短短的沙宣头,宽宽的脸庞,架着眼镜,春风满面,雍容典雅。她穿着宽松民族风服饰在阳光的照耀下款款走来,服饰上的牡丹花摇叶摆,就好像牡丹仙子来到了人间。徐光照的创作理念是贴近百姓生活。她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笔墨语言,花鸟鱼虫、栅栏奇石,灵活搭配、意味深长,虽以牡丹为主题,不过紫藤、竹子、梅花、菊花也时常出现在她的笔下。徐光照说:“国画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浓淡干湿和灵动多变的笔墨功夫中,还体现在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的笔墨语言以及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中。比如牡丹象征着富贵和美好,菊花象征着慈善和纯净,竹子象征着向上和高洁,紫藤象征着喜气和吉祥等等,这些画面语言,就是中国花鸟画的灵魂。”徐光照不但在宣纸上、墙壁上、蒲扇上画花鸟,让人惊奇的是,她还别出心裁地在旗袍、裙子、围巾、台布、门帘等生活物品上画花鸟。这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感受和体会到国画艺术的魅力。徐光照是美的化身,她对美的认知和描绘感染了她家乡的妇女,熏陶着她们对美进行赏识和追求。年,徐光照自费购买了服装道具,组织村里的妇女成立了农村模特队和舞蹈队,丰富了她们的精神生活。年,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徐光照一马当先,将传统手工织染引进到村里,纺织品手绘和扎染等传统女红迅速风靡,成为特色乡村中软实力文化的亮点。雍容华贵、端庄大气的牡丹及牡丹饰品,在全国多地深受百姓的喜爱,每年都会有关于牡丹题材的展览,吸引着游人呼朋引伴前去欣赏。徐光照的作品多次入选省市级以及全国性展览并刊入画册,特别是年和年,她可谓收获满满。年,在庆祝“北京奥运会全国书画联展”中,其作品《国色天香》荣获一等奖;同年12月,她参加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黄山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作品《报春》获得金奖。年5月,大众出版社出版的《刘丕同诗集》采用了徐光照的18幅作品为诗歌配图;同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文明办等组织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书画摄影联展中,作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获得一等奖。“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花开时节,百姓们都走出家门欣赏,与花同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