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隐藏在时光深处,在某个时空忽然现身,勾起你内心的忆念。你豁然了悟,它们不只藏在时光深处,也藏在你心深处。

丽江古城天雨大酒店。喜爱这种木质的调调。饭后,一行人出去随意逛逛丽江古镇,游人不少,却很安静,是让心灵沉下来的那种安静。

古城里,可见许多红灯笼。那些灯笼,不高不低的正好挂在屋檐下门楣边,映红了雕花的墙,映红了青色的砖。那幽微的古意,就在中国红的光彩里流淌出来,好似一个身姿曼妙的清雅女子,着大红汉服,从时光河流的幽深处,执红灯盏而来。她冲你嫣然一笑,一招手就引出一千八百年来,每一个时段里那些红衣女子,各个身形窈窕,风华无双,以琵琶掩面,轻舒歌喉,唱一曲幽思渺远的梅花落。唤醒了你心中沉睡的记忆,让你无端涌起一种相思,思念那遥远的汉风唐韵,宋词元曲。

眼前丽江古城的红灯笼,清丽淡雅的带我回到了旧时光。也让我忆起和它的另一次相遇,那些红灯笼却是灿烂生辉,华丽张扬。

是年去马来西亚云顶高原的赌场。一进去,骤然看见到处都张挂着大红灯笼,一盏盏,一排排,数不清看不尽,艳光四射,华耀辉煌,满堂喜气洋洋,祥和蓬勃,空气里流动着浓浓的中国风。当时心里激起一种暖流,一种感动,感动在异国遇见中国红。在国内,已经许久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红灯笼了,在异国他乡忽然遇见,久别重逢倍感亲切暖心。

许多年过去了,回忆起新马泰之行,竟然最不能忘记的就是那夜的红灯笼,以及红灯笼带给我的心情。后来我听说在海外许多华人社区,一年四季都悬挂着红灯笼,那是他们的一种乡思,也是中国精神的一种符号。也是从那一年我才知道,内心深处是那么喜欢红灯笼。如果不是异国相逢,我还不知道自己心中深藏的情结。

后来在西安,我便成了灯笼迷,不论多么冷,晚上我都到大街上去拍红灯笼。西安,几条主街上都是红灯笼,像一簇簇潋滟奔放的火焰,引燃了西安的夜晚。又像是冬夜里热烈跳动的心脏,推着你向充满光明和温暖的前方走去。站在钟楼眺望,东西南北,每一条长街,都红光夺目,隆重而热烈,红红火火,喜气腾腾。

夜里光彩纷呈,阳光下也绝不黯然无光。有它在就增加了一份喜气,增加了一种圆满。在古色古香的大宅门前,有了它,才觉得这是一处幸福的所在,让人想到一个家的温馨融洽。冬天西安古城墙上,湛湛蓝天下大红灯笼迎风招展,现代与古意完美结合在一起,疾行的脚步因之而舒缓,心也跟着变得沉静。

喜欢红灯笼。喜欢云顶高原的那种千盏万盏在一个空间里大放光芒的璀璨,也喜欢西安古街上一排排长龙一样的热烈红火。

而今夜,这古镇的红灯笼是安静的,像优雅的明花,开在安静的丽江古城。远的近的,大的小的,长的圆的,以各自的姿态点缀着、烘托着温婉的夜色,勾勒出一份典雅的古韵,生出一缕淡淡的悠远的离愁,牵惹出我们对一段远去的光阴的怀念。这丽江古城,就是红灯笼的半壁江山,没有它们的守护,古城必将花容失色,风雅减半。

且看,这一盏上是金丝绣的金玉满堂,那一盏是牡丹花正开富贵,下一盏是鱼福同庆,见灯笼而知主人心迹。这一家主人却什么也不说,只一长串的红灯从上到下来一个地久天长。咖啡店门上大大的一盏不是孤独而是惊艳,中西合璧别具风情,客栈的灯笼上写着六朝春色,给你无穷的想象……它们悄然无声的亮在门楣,守着主人的心,也打开他们的心。它们迎来送往,给游客一份深情的祝福,也给游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你在这个异乡的古城,没有了游子的惆怅落寞,却似故人迟迟归来,恰好看陌上花开。每一盏都带给你一份喜悦,平和,亲切,暖意。看到它们,就像风尘仆仆的远行客,回到了久别的家。那家里的人,都很风雅,或弹琴望月,或对弈饮茶,有丝竹之声入耳,善吟诗作赋赏花。

那个家,是红灯笼给我的念想。无论在哪里,看见它,就想起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个家。而今,那个家已经走得很远很远,已经走过古道驿站,住进了时光的幽幽深处。

作者简介:程歆,上海市高中语文教师。喜欢写写文字,做瑜伽,弹古筝。热爱阅读,古今中外不形式不限,武打言情侦探通吃。热爱旅游,爱山水爱花草爱世界。

第一届“作家平台”创作大赛征文启事

第一届“作家平台”创作大赛自年1月11日起开展,体裁为散文、诗歌,内容不限,每篇文章字数在一万六千字内,每首诗在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t/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