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绝之首花丝镶嵌
诗人王建在《宫词》里写道:“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讲的就是花丝镶嵌工艺。 花丝镶嵌 又被称之为细金工艺,是我国最传统最经典的金属工手工制作技艺。 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商周时期,技艺完善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在年时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丝镶嵌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金银镶嵌艺术,与世界的其他任何一种金银镶嵌艺术都有区别,一直作为皇家御用的艺术瑰宝,是中国传统金银加工艺术的最高代表,更是“燕京八绝”之首。 精美的小鸟中国细金工艺的传承: 在战国时期,工匠开始冶炼白银,并且开始利用金银的延伸性制作金银错,把金银拉成细丝,镶嵌在青铜器、铜器、银器、漆器以及玉的表面上,盘成各种图案或文字,这被称之为错金银技术。 汉代时出现了花丝与焊缀金珠技艺。 当时花丝的制丝是将金银敲打成极薄的金银片,剪成细条,慢慢地扭搓成丝,然后进行掐丝成为图案。 焊缀金珠是把小段金丝加热熔聚成粒,或将金丝端头加热熔化滴落成圆珠,焊缀于器物上。 这也是中国细金工艺花丝镶嵌的雏形。 金碧辉煌花丝镶嵌技艺通常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作为原材料,制作技艺精湛。 有‘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大基本工艺,同时还有制胎、花丝、錾刻、鎏金、烧蓝、镀金、点翠等诸多技法辅助,是世界首饰工艺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主要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 花丝工艺利用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延展性拉成细丝,采用八大基本工艺,在银片上或胎体上达成造型和装饰的艺术。 其过程中使用的丝、珠已经达到了人工所能达到的最小构成结构,制作手法使得贵金属的柔韧性达到了极致,可以薄至蝉翼、细如毫发。层层的累叠加使得花丝首饰的立体感大大增加却又不失轻盈,繁复的人工让花丝显得更加精致奇巧,图案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让制作出来的首饰巧夺天工。 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这样下来,宝石点缀其中内敛又不失风华,也使金银本身的质感变得更加柔和轻盈,宝光内收,更加承托出宝石的璀璨夺目,玉器的温润朴实。 巧夺天工花丝镶嵌技艺由于用料贵重、工艺繁复,难度极高。 如唐代的《新唐书百官志》中记载,花丝镶嵌工匠在为皇家金银加工作坊服务前都要“细缕之工,教以四年”,是所有工匠里面培训时间最长的工种。 也因为如此,它自古以来一直为皇家贵族所垄断和享用。 唐代的金银制作作坊,宋代的文思院掌造,元代的金银工局,明代的银作局到清代设立的造办处,都表明了花丝镶嵌技艺出身名贵,为历代皇室贵族所喜爱。 细缕之工,教以四年花丝镶嵌技法对大量宝石的完美运用和它独具一格的镶嵌方法,对中国传统首饰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改变了中国自古以来首饰重视纹饰图案而轻宝石修饰的传统。 而且它与金银器相辅相成,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宗教色彩和民族特点,世代传承,自成一体,流传下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如今这门技艺却走向衰亡,这不仅仅是花丝镶嵌艺术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众多中国传统艺术都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艺术传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被世界所冷落的它们,应何去何从? 艺术珍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x/10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火焰百合藤蔓上开满的火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