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前世,一块被女娲补天遗弃的石头,他眼里的一僧一道是这样的: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高谈阔论,雅兴非凡。可谓是在天有仙格;可到了人间,却是另一个模样: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行动疯癫,言语怪诞。简直是俗不可耐!

看《红楼梦》,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更不要忽略他们的提醒哦!

江南乡宦甄士隐对待癞头和尚的提醒可谓是半信半疑。

抱着生得越发粉妆玉琢、乖巧可爱的英莲,甄士隐是欢喜的,虽然年已半百,有膝下无儿的缺憾。但是甄士隐第一次满满的父爱,遭遇了癞头和尚的嚎啕大哭:

“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

看到那癞头赤脚、疯疯癫癫的和尚,还有他莫名其妙的疯话,甄士隐怎么会去理他?!换作一个普通人,不几耳光扇过去就算客气了!

甄士隐毕竟秉性恬淡,乃一介书生气质。不是蛮横的村夫。所以面对癞头和尚要带走英莲的举动,更是视作荒唐,他拒绝的方式是:把孩子抱进家里。

癞头和尚还不甘心,做了最后的提醒,当然是文雅的方式: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嘶嘶。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四句词,让爱好吟诗作对的甄士隐听的明明白白,他开始有了触动,有了警觉。他知道:这一僧一道必有来历,而他们所说的话,也许并非无稽之谈!

可是,等他想一问究竟,那癞头和尚和跛脚蓬头道士早已无影无踪了!

当一切成真,女儿被拐、房屋被烧、家产被骗……暮年之人,贫病交加,此时的甄士隐万念俱灰。当跛足道人唱着《好了歌》而来时,他心里早已彻悟,万千感悟涌上心头,将《好了歌》解的真真切切,让跛足道人拍掌而赞!

而他,也丢下了人世的纷纷扰扰,一句“走罢!”告别了红尘往事。潇洒出家而去。

正是“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有时,放下,不是绝情。而是寻找,所以,最后甄士隐将女儿香魂引回了故乡,不至于做一个孤魂野鬼。

癞头和尚的话,被视为疯癫之语。不但林如海夫妇不理,贾母听了,也是一笑置之。

黛玉到贾府,众人见她身体衰弱,便问她为何不及时治疗吃药。林黛玉说:

“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让黛玉不哭!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黛玉的前世是什么?是一棵绛珠草,受神瑛侍者浇灌,得以久延岁月,加以日月精华孕育,修成女体成绛珠仙子,她下凡来是报宝玉之恩的: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让黛玉不见外姓亲友,也是不近人情之举。母亲去世,父亲公务繁忙,无暇照看,无力教育,贾母出于关爱,派人来接,多病年幼的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到贾府去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一是到繁华京都,可以开拓视野,有更多机会;二是贾府豪门气势犹在,可以享受全方位照顾;三是贾母母仪贾府,有她的重视,黛玉不会受委屈;四是姊妹兄弟多,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玩耍。

所以,癞头和尚的话,被视为疯癫之语,不但林如海夫妇不理,就是贾母听了,也是一笑置之。

后来的结果证明,黛玉的人生,因为缺少健康而饱受痛苦;因为得不到爱情的滋养而“魂归离恨天”!

癞头和尚的话,并不疯癫,只是当时的人们被繁华遮住了眼。“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而薛宝钗家,对于癞头和尚的话,则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相信。

周瑞家的问宝钗小小年纪,何以的这样的怪病,要她趁早请大夫,多吃药,尽早除掉病根。宝钗是这样回答的:

“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病,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想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哪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啊,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而那个癞头和尚所说的偏方简直是奇葩:一个字:巧!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收集这些,就得三年的功夫!

更折磨人的还有下面这些:

“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个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药送下。”

原材料之奇巧,时间之漫长。用周瑞家的惊叹是:“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更确切的是:功夫不负相信人!

因为相信,薛家硬是迎难而上,按照癞头和尚的药方,抓住巧字全心收集,居然在一两年间配齐了药方!

如果薛家把癞头和尚的话当做疯癫之语,不屑一顾。宝钗的病能治好吗?!

正是:偏方真奇巧,治病有特效!薛家不停地尝试,不停地相信,最终出现了奇迹。

但是淫欲蔽眼的贾瑞,明显是因为不相信而丢了命。

因为贪恋凤姐美色,贾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居然向凤姐示爱!

一心要整死贾瑞的凤姐可谓妙计频出:第一次诱其在寒冷冬夜苦等一夜,差点冻死!第二天又被其祖父痛打三四十大板;第二次凤姐调兵遣将,让贾蓉贾蔷戏弄贾瑞,敲诈勒索银子、泼大粪……

被捉弄不人不鬼的贾瑞,依旧对凤姐执迷不悟:知道是凤姐调戏他,想想凤姐的模样儿,又恨不得一时搂在怀里!

得了相思病的贾瑞不久便病入膏肓:梦魂颠倒,满口胡言,惊恐异常。

四处求医,吃了几十斤的肉桂、鳖甲等大补特补药丸,也不见效果。

保命心切的贾瑞是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

于是,口称专治冤业之症的跛足道人出现了!

跛足道人带来的不是药,而是一面镜子:风月宝鉴!专治邪思妄动之症。

而且再三叮嘱: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贾瑞一试反面,一照,吓了一跳:是一骷髅立在里面!于是大骂道士混帐。

再试正面,可不得了啊。只见凤姐在里面招手叫他……喜不自禁的贾瑞,荡悠悠地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

此时凤姐的诱惑力完全逼退了跛足道士的警告,贾瑞只管照正面,享受虚无的快感,直至精竭人亡!

贾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妖镜害人。架火而烧。只听镜内哭道: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是啊,不信道士言,丢命在眼前!

贾端求爱稀里糊涂,死的也足稀里糊涂!

如果他能悟出凤姐的真实面目,犹如骷髅般的可怕,及时抽身而去,远离虚无的快乐,他一定可以找到自己踏踏实实的幸福的!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形象看似猥琐不堪,行动也是疯疯癫癫。但是,他们是一种自由潇洒的存在,引导人们走出浮华的现实,直抵生活的真实!

我是《每天读名著》,原创首发。欢迎光临分享!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x/1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