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象设计上,以自然具象为依据,写实而不照搬实像,画如其真,而实物不存,其方法和过程是:理解对象的生长结构,牢记对象的表里特征,创造性地组合和默写,构建心中理想的艺术形象,称为“创意默写”。主要理论是:动静结合,阴阳结合,有形与无形结合。

主要方法是:

1、破方避圆

牡丹称花中之王,其形婀娜多姿并无常形,这是自然之美:它不能以简单的几何型体来代替,它松松散散,潇潇洒洒,不方不圆,无拘无束。

在绘画创作时,最忌有形的定格,要破方避圆,使每一朵花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如少女翩翩起舞;如雄鹰展翅振臂飞翔;如凤似蝶,嬉戏自由,毫无造作。外形视之有曲有伸,内形察之有收有放。要画出静中生动,无风起舞,飘逸诱人的视觉感,醉人如梦的心灵感,方能舒牡丹之情,传牡丹之神。

2、重复变化

牡丹花美贵在重叠。其品种繁多,故花瓣有多有少,数以十计,百计,千计不等。但无论瓣大瓣小,层多层少,均以同种规律生长。“重复变化”是所有牡丹的共同属性。牡丹花朵可分内形和外形。内形众多的花瓣拥挤,便产生了你遮我掩,你曲我直,你大我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正是内形的繁茂之美。外形则又不同,有其宽舒的空间可任意伸展,尽情飘动。但有风吹雨淋烈日的暴晒,时有枯萎和残败之险。这正是残缺之美的体现。月有圆缺而常存,花有残缺而应时,圆缺乃天地变化之理,而美在其中。

牡丹花朵众多花瓣的重复,形成了内紧外舒、内整外残、内葱外黄、内静外动的变化。他们的变化是随着内外层次的多少逐渐衍化而成,正和自然节奏之美的旋律。理解这些规律,运用在创作上就会避免概念化与平庸、空洞无物的弊病。

3、顺生与逆生

矛盾是世界存在的普遍规律,万物相生相克,相顺相逆,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从而产生了抗衡美。牡丹花瓣的生长体现抗衡之美更为典型。这在千层牡丹品种中朵朵可见。假如设想去掉逆向生长的花瓣,立刻让人感觉是人为机械的组合而会失去自然生气。只有顺逆互存才有生命力。

但是,在创作时,切不可将顺逆数量相等,如果数量相等就会导致两败俱伤的感觉而美感同时消失。顺生与逆生在创作时不能规规矩矩,一味正襟危坐。花瓣要有正有斜,有纵有横,有中有侧,使人感觉变化多端,生动自然。

4、阴阳相成,视觉立体

中国画讲凹凸,实际上就是阴阳效果,凸为阳,凹为阴;凸为起,凹为伏,有起伏则产生黑白色调。黑为阴,白为阳,黑白想成则产生视觉立体感。

默写牡丹花朵,单纯掌握造型的原理和方法远远不够,有形无体并不完善,只有形体兼备才能使画面产生视觉的冲击感,使形象更加突出。在创作时,我们将“东方五行默写素描”的阴阳五行理论融会贯通,以写意的笔法概括出素描的立体关系。其过程是首先构想出心中呈现的美丽牡丹花朵,然后分为阴阳两大系统,并以明色和暗色分别用中国画简单而肯定的笔法画出阴面和阳面,使其形象完整,立体呈现。

我们着重研究探讨的是将中国画的用笔与恰当地表现素描关系有机结合,达到笔笔见形,笔笔见色,笔笔见明暗,笔笔塑形体。并注意明部和暗部自身微妙的变化,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深深浅浅,起起伏伏,色调丰富,变化自然,这时生动的牡丹花朵会鲜活的跃然纸上,使人感觉形象逼真而无俗气。

东方五行默写素描,造型的思维方法在写意牡丹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描绘牡丹的技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我们以此为契机,创编了写意牡丹系列教学50集,长达分钟的电视系列教学讲座,均由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受到了全国艺术界人士的赞赏,也创造了目前的世界之最。多种学习资料均已出版教材并多次再版,受到了全国众多美术爱好者的欢迎。

更多学习资料请







































中科白癜风医院健康庆双节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x/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