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贵州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
在政府、市场的双重推动下,贵州煤炭、房产、养殖、工程等企业、合作社奋不顾身地跨界而来,回顾一下往年的历程不难看出。 贵州省整个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尤其是在年以来,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一味跟风因技术管理不当、规划欠缺、产业发展缺少认知,产业规范不健全以及发展方向模糊等因素导致的大量油用牡丹种植基地杂草丛生,病虫泛滥,无人管理,就此搁浅。 很多人认为政策多,前景好,应该很好很容易去发展。心态和目的不一样,思想也各有不同。他们仅仅认识到油用牡丹产业前景广阔,达到一个共识是认为它是一个好产业,但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定位、建立的关系、是否形成一定体系、是否有联盟支撑力量等等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油用牡丹技术要求比较高,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有一个过程,很多企业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高不成低不就。 油用牡丹是机会,但你未必有那个命。投资的钱打了水漂、政府规划难产才明白油用牡丹没那么容易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回头看去,一个有前景的产业并不是谁都能发展好,这几年在牡丹这条路上倒下的人也不计其数,尤其今年以来,唱衰的人越来越多了。 1、投机的人倒下去了, 油用牡丹和其他农作物不一样,它的种植一定要规模化。没有联盟或背后的支撑完全不行。必须要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有了问题才可以协调解决。如果有其他公司资源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也可,否则进入就需要慎重考虑。 2、没资金实力的倒下去了 油用牡丹前期投入非常大,周期长,前三年微弱收入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至少要有资金可以维持前三到四年几乎没有产量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发展下去,没有充足的资金力量,开支无法解决。劳动力、各种资金费用、正常的开支都要计算进去和考虑到。 3、没有技术的人倒下去了 有资金有社会资源,计划宏大,规划可以,但是没有懂牡丹种植的技术人才,那是万万不行。因为发展油用牡丹不仅是栽植问题,更重要的是后期管理。比如说在牡丹的生长过程中,要进行修剪、施肥等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前期的投入付之东流,因此,发展油用牡丹必须要有可靠技术的支撑,不同的气候环境,采取不同的种植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4、没有团队的人倒下去了 企业的“企”字可以看出,上面的人没了,就停止了,发展油用牡丹需要懂农业技术、需要懂营销策划、需要文案设计、需要懂市场动态,需要懂互联网等,倒卖苗木种子走不长,踏踏实实种地也走不长。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具体来抓,单打独斗不可能做好。 当然:如果仔细研究这些人的“遭遇”,其实有着诸多共同点: ?投资人都是跨界而来,之前没有经历过农业,或者小规模几亩地的管理经验。 ?投资的冲动都是听闻身边某个朋友的朋友说油用牡丹补贴多。 ?投身油用牡丹产业之初,尝过一点“小甜头”,然后自信地大规模投入。 ?他们的失败,多是侥幸和贪小便宜,难逃“天灾受损”的怪圈。 几家欢喜几家愁 经过连个月的实地考察、走访十几个市县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从实地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很多乡镇油用牡丹基地田间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种植季节不对选择油用牡丹最佳种植时期,才能保证成活。南北气候不同,栽植时间也不一致。过早或者过完移栽都会导致牡丹生根困难,难以越冬。南方天气虽然暖和,寒冷天气来临比较晚,但是部分单位在一、二月移栽,直接导致新种植的牡丹不长新根,或者新根量少。 二、土质 笼统地说,土壤分三种:沙土、壤土和粘土。壤土是有一定含沙量、较多腐殖质,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很适合油用牡丹种植。沙土次之、粘土最不适合。盐碱土更不用想,没法种植油用牡丹。偏酸土适合油用牡丹种植,但PH值低至5.0,,就必须采取措施调节酸了。PH7.8以上尽量不要考虑种植。 a、黄黏土贵州很多牡丹基地是黄黏土种植, 而粘土不适宜油用牡丹生长因黏土不疏松、不透气、容易引起根系腐烂死亡。 施肥后肥效释放慢,作物生根难,人们常称这种土壤“发老苗不发小苗”。举例:颗/亩,某处油用牡丹基地年产量比沙土种植减少三分之一且果荚小而不饱满 b、盐碱土 牡丹是耐旱、耐贫瘠,是可以成活,但是你有没与考虑到:成活和产量是两码事,没有营养的土,如何能结出丰厚的果实呢?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土壤,PH值呈碱性。 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不易促苗。 举例:某处基地PH值大于7.8,却被不良商家忽悠可以栽种,亩的油用牡丹,苗子体弱多病,三年苗还不及两年苗长势好。 这是长势相对较弱的苗子,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苗子的叶片数量以及叶片颜色,可以很明确的判断苗子的营养缺失,这张图的整个的毛细根主根不如第二张的长势比较好的苗子。也就是说长势好的苗子根系一定是很旺盛,根系发展的好的苗子长势一定好。 我们可以这么推算,如果我们能让自己的苗子的根系比其他的苗子壮,那么只要我们定时的预防菌害、虫害的发生,那么我们的产量一定要高于他们。 根系发达了,苗子各种抗性都相对的提高很多,更利于我们的管理和丰收。 这是长势好的苗子的叶片和根系。这里挖开的不到一半,能看到白色的毛细根主根,这种根系发达的苗子抗旱、抗病害都要比其他弱苗强太多。 c、移栽地块高农残或者高病菌拟种植地块原有种植作物施过量的高毒性除草剂或者农药, 或者前作物引发土壤病菌太多,导致牡丹不生根。 (尤其是烤烟地)再次声明,烤烟地不允许种植油用牡丹。 d、土层深度 贵州多属山地,油用牡丹盛产期根深50公分以上, 高产要求60公分土层厚, 如果只是20公分涂层的话,后期长势受限, 产量如何高产呢 三、雨水量: 油用牡丹确实耐旱,说的是成活以后的油用牡丹。但种植小苗则怕积水,低洼地,高湿排水不良地块不适合种植。低洼之地或者南方地区常因下雨积水使得根系腐烂,移植油用牡丹难以成活。 贵州雨水大且持续,起拢高度要比北方高一倍。 四、牡丹苗质量问题: 是把苗子卖给种植户后不管不问,还是能携手客户一直长期走下去,苗木贩子没有售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牡丹合作社都是在走贩卖苗木行业的老路子,让“为国种好油料”的好思路慢慢走进纯粹的“为卖苗和种子而种油用牡丹”的怪圈! 贵州很多基地的牡丹苗长势很弱,以两年苗为基础,生长一年后再看根系长势,相差很大,先天不足,后天怎么培养,也很难茁壮成长,那还谈什么产量?但是你想复壮,多付出的代价肯定要高很多:不仅推迟了产量同时也加大了田间管理的成本,弄不好信心也没了。 由于苗木来源质量不过关及处理不科学,有的苗本身带有伤口或者病菌,遇到梅雨季节和持续潮湿季节后,就会引起连坐的根腐病,导致大面积死掉。 这是一张我认为长势比较好的图片,能看到那些毛细根吗? 根具备趋肥性,总是会往肥多的地方生长,在土壤肥沃的前提条件下,根系发育发达,细根生长密集,活动时间长;而若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中,根系生长会变得瘦弱,细根生长稀少,寿命相对比较短。采用适当施有机肥的措施有利于苗木发生吸收根,以此促进根的生长,增加根系生长密度,提髙根系的吸收能力。适当施无机肥同样也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适当施氮肥能够增加有机营养和生长激素含量,以此增加根系的发根量,不过过度施用会引起枝叶过度生长而消耗大量营养物质,这样会削弱根系的生长。 六、套种(以短养长) 油用牡丹前期投入非常大,周期长,前三年微弱收入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至少要有资金可以维持前三到四年几乎没有产量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发展下去,没有充足的资金力量,开支无法解决。劳动力、各种资金费用、正常的开支都要计算进去和考虑到。举例:亩:两天除草一亩地,元/亩,合计70元,一年至少五次除草,合计370元,一年除草几十万,还需要农药、化肥,人工,采摘等,没有其他收入拿什么支撑牡丹产业发展之路 油用牡丹种植一般2-3年后才有效益,前期苗小,土地空隙大,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脖子长”问题,根据多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贵州国韵牡丹郑重推荐几种成功模式。 间作套种作物选择原则 1.以低短、冠幅小、生长期短的为上,如土豆、花生、辣椒等,忌葡萄型的作物,如地瓜等。 2.应避开病虫害的作物,如山药根结等线虫病等。 3.避开油用牡丹生长旺盛期的作物,适宜作物:红小豆、菠菜、大白菜、枣树、核桃树等。 间作套种的几种主要类型 1.蔬菜套种:可选土豆。辣椒、菠菜、白菜等 2.粮油作物:大豆、红小豆、芝麻等 3.中药材类型:板蓝根、白术、丹参、生地等 4.果树类型:绿化苗木、核桃、枣、柿子、西府海棠、紫薇等。 5.果树、牡丹、养鸡模式。 七、技术管理 当一个技术人才不能因地适宜的去做技术管理,照本宣科的老谈,只能加快地方牡丹产业的死亡,发展油用牡丹不仅是栽植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农业不是照本宣科,三分栽,七分管。 种植牡丹又需要有一定的技术,修剪等都需要技术人才和有农业劳动经验的人员。所以必须要有可靠的技术支撑力量,创新发展,因地制宜,不能将经验互搬混淆。 规模种植想要减少投入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田间管理,说白了就是土法人工PK科学机械化。 八、缺少牡丹产业发展规划 很多老板种植农业没问题,但是一旦牵扯到后期发展思路,营销策划方面,就大眼瞪小眼了,如何以油用牡丹为农业基础,跟上贵州省旅游扶贫的脚步,结合观赏牡丹、观赏芍药等其他花卉绿植,定位休闲旅游旅游生态团呢? 如果你不懂营销策划:那么请慎重找到合作商。 发展节奏把控难 业内有这样的声音:同样是小油种,按照目前国内每年橄榄油消费水平的60万吨计算,需要油用牡丹原料林万亩。扣除已经发展的,还有万亩的发展空间。 “不能这么简单地算账。”虽然到年,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约万吨,其中2万吨是居家消费的食用油,但牡丹籽油的消费量不足吨,这种程度还不是真正地走上餐桌。而吨油仅需要1万亩稳产的油用牡丹原料基地供应种籽即可。按囤积2倍计算,2万亩成熟原料基地也足够了。以前,一个小油种的推广时间需要30年左右,现代信息传播快速多向,若按需要10年推开计算,也要等到年才能达到如今橄榄油的市场程度。因此,动辄数百万亩的面积,恐怕还为时过早。 “面对这样的发展热情,把握好节奏才能规避风险。”以前是以种苗和种子的生产销售为主,如今产业链越来越长,除了榨取牡丹籽油,制作牡丹花茶、牡丹花蕊茶、牡丹化妆品的企业也在增加。从原料基地到深加工企业,很多面临资金、市场、技术等难题,需要加以引导。 种植没那么简单 与种植热情未能形成正比的是有待提高的油用牡丹种植和培育技术,尤其是很多新入行的企业和农户,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种苗和种子通常是在农历八九月份栽植。”不同地区根据降水量、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区别有所不同,这些基本知识对新企业还需要普及。他指出,播种生产的种子采收后要尽快播种,种子水分保持在25%至30%之间最好。在时间上,南方地区尤其注意不能栽植过早,否则容易发生“秋发”情况——如果秋季叶子发了出来,到第二年春天能提供的养分会减少,不利于苗木养根。反之,如果种苗种植时间过晚,苗木的新生根会比较少,体质弱,因此要增加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的用量。 茎腐病对油用牡丹的破坏性很大,一旦染病传播速度很快,可能导致成片死亡。尤其是之前根部有伤口的种苗,或者质量不好的种子,第二年开春如果气温突然升高,就很容易染病。生产者种植之前要深入了解土壤情况,比如打过除草剂的土地就不适合种植。“一旦出现病菌要马上喷施杀菌剂。”最好的办法是机械化成片打药,适合现在大面积种植、苗圃集中连片的情况。很多苗圃是就病治病,若要根治需要与周边苗圃合作。 深加工产品需保质 被人们持于怀疑态度的牡丹油也会在年进入战略期,同期牡丹的其他深加工产品牡丹花蕊茶、牡丹精油胶囊、牡丹酒、牡丹全花茶等也会被人们熟知依赖。大量资本会注入牡丹深加工行业,为部署战略企业第一步做的就是抢原料。-年谁控制的原料多,谁就是油牡丹行业的话语者,大量生产牡丹深加工产品的企业会出现,哄抬牡丹籽价格是一种必然。 有竞争就会有淘汰,随之油用牡丹的产业链也会日渐完善,“油用牡丹生态健康产业”模式成为这场农林革命的正统。油用牡丹生态健康产业化的形成势必造成行业门槛越来越高,后来者将很难分到油牡丹蛋糕或者是被拒之门外。 既然油用牡丹产业有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奋不顾身的投奔油牡丹产业大军呢? 各种相关政策的出台,农业项目很轻松都能获取几十万,上百万的国家补贴,是不是很诱人?油用牡丹产业领头企业的成功,成千上万亩的推广,看着是不是很心动?但是就看你如何来规划你的牡丹发展之路。 相关政策大家已经非常熟悉,那么我们再来探究你心中所想的“别人家”到底到底是如何成功,和跌进大坑的那些投资者有何不同? 油用牡丹+本土化产品深加工 随着贵州省几万、十几万亩的油用种植进入结籽后,再运送到外地加工后也会增加成本的投入,贵州本身原生态的空气质量,气候环境会让牡丹结的籽更加纯质,贴有贵州原生态品牌的优质牡丹籽油和牡丹其他产品,自然要更加让客户喜爱。但是一定在加工产品前小规模试用,确定好稳定的销售渠道。 1、牡丹籽油加工 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生产方法,也可采取各种不同的牡丹籽油灌装和包装方式。从安全与环保上来看,采用压榨法即物理方法的压榨油较有优势。它能够保持原料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正,但以压榨法生产出油率低下。 2、延伸加工 牡丹籽油的营养成分丰富,功能全面,可以向高端精制食用油、化妆品、保健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 3、循环加工 利用牡丹籽榨油后的废弃料,比如:可从废弃的果荚中提取芍药苷;种皮里含有5%的牡丹精油;压榨后产生的饼粕,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种子胶饼粕提取种子胶后,,可以生产含优质蛋白质的营养饲料或营养食品等。 营养饲料又可养殖无公害猪、鸡、鱼等畜禽渔产品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作为生产、生活能源利用 沼液代替农药用于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治 沼渣制成绿色有机肥料返回用于牡丹等种植基地。 4、综合加工 牡丹花瓣和牡丹花蕊可加工成牡丹茶、牡丹生物医药的原料;牡丹花的萃取物可加工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干花可做茶和工艺品;牡丹叶含细胞纤维、没食子酸。叶片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叶片同其它中药混合可做茶,防辐射、降血压、降血脂等。牡丹籽除了榨油外,还可提取药用成分。抽调根皮后的木质部分还可做活性炭。 目前市场销售的产品主要有: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花瓣茶、牡丹面膜、牡丹化妆品、牡丹系列饮品、牡丹营养粉,胶囊、牡丹牙膏、牡丹香水、牡丹精油、牡丹护手霜等。 分析:从年开始,有远比贩卖苗木种子大千万倍的红利期拉开序幕,那就是牡丹油进入市场。中国一年消耗食用油在万吨,在这万吨背后有些可怕数字,万吨变质油、万吨地沟油、万吨潲水油、10万吨有毒棉籽油,还有进口万吨转基因大豆油料。这就是牡丹人迎来的第二波巨大无比的红利。把牡丹种好、把牡丹油生产出来我们做到了,但牡丹油推向消费市场让国人吃得上牡丹油我们还做的不够,所以牡丹人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市场和种植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以目前来看,牡丹油卖出去还得依靠自身力量,种好牡丹躺着等人来买油可能你要损失很多,或就此终结牡丹事业。农业基本靠天吃饭,涉农个人或公司资金只够农业方面流转,农业发展周期长,资金流转率低,资本市场大都不愿意介入,导致农业发展很难。 让国人吃的上牡丹油,在宣传、销售网络等方面费用是个巨大的数字,没有独角兽能担当的起,牡丹人的牡丹梦是个伟大的梦,但实现起来有点难,同时也就是因为难,所以伟大。 就目前情况,如何把牡丹油销出去,我给出几种方案,大家看自己能力对号入座,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式卖牡丹油,钱肯定是能赚到的。 一、大企业抱团联盟走资本市场之路 三到五家的牡丹公司,较有实力一点,联合起来,把产品匹配到市场上,商业模式确定下来,进行一轮融资打造样板市场,二轮、三轮融资进行市场复制,第四步上市圈钱规避风险。 二、中个小企业走个性化定制之路 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定制开发,产品不要太多,2-3款足以,方向是细分领域,例如月子牡丹油、儿童牡丹油、牡丹油礼品、西餐专用油、牛排专用油等和市场细分领域结合,移花接木转化市场已有需求,发育成长。 三、个人种植户为牡丹油代言走微商零售之路 从事牡丹行业的人有30万人,大家都拿起手机为自己种的牡丹油宣传、零售牡丹油,不但可以再调高牡丹的收益,还可以大大推动牡丹梦的进程,个人依可以树立小微品牌,利用“自家牡丹”优势,给小群体供应牡丹油,发展牡丹农家模式,不仅脱贫,还要富起来,更要国色天香、富贵吉祥。 集中资源,选择条件优、基础好的油用牡丹核心产区,从种植、采收、运输到加工、销售,以产业链思维建设油用牡丹产业示范基地。逐渐形成辐射效应,带动更多的种植户、企业、经销商建立产业集群。争取在油用牡丹主产区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种植户为种植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稳定的从种植到加工的油用牡丹产业链 油用牡丹+本土良种化 苗木产业趋势是多样性、群落性和生态性,功能性树种将会受到重视。随着国家对精准扶贫力度的逐年加大,油用牡丹市场也将越来越大,其中本土化的良种选育技术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卖点。 适合本土化气候环境的牡丹苗需求越来越大,外省倒卖苗木的商贩会慢慢减少,培育属于贵州省本土气候、温度、土壤等因素的高产牡丹新品种,是贵州牡丹科研人员不断研发的目标。 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地区。其地理气候特征和南方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培育油用牡丹育苗及栽培技术,对培育优质油用牡丹苗以及牡丹籽的高产、稳产显得非常重要。 预计到年全国利用退耕还林、残次林改造、林下套种、荒漠化治理、市政绿化、旅游景区亮化等综合发展油牡丹面积0万亩,每亩按需要种苗0株计,需要亿株商品苗,约合万亩育苗基地的成品苗。有限的资源,巨大的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因此,最近5年之内油牡丹苗木繁育机遇应该是前景极好。 油用牡丹根、枝、花、籽、叶全身具有利用价值,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本土植物。 油用牡丹抗旱、节水、少病虫害、抗污染,是一种具有环保内涵的乡土植物。 油用牡丹耐旱、抗寒等抗逆性强,有防护效果,是一种能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绿化的树种。 油用牡丹40年不换茬是一种抗性强、生长慢、低维护的树种。 油用牡丹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是一种兼具生态效益的经济林树种。 油用牡丹+精准扶贫 近年来,产业扶贫模式成为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有效路径。 选准产业,可谓产业扶贫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必须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否则可能导致重新返贫,甚至可能造成新的贫困人口。油用牡丹是多年生灌木,一次性种植可以50年至上百年不换茬,堪称铁杆庄稼。不换茬就意味着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是保持山区人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源泉。 把油用牡丹产业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生态就业,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又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收入。贫困地区大多生态脆弱,生存条件较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据科研部门测定,在风沙区种植覆盖度60%以上的油用牡丹,能有效降低风速22.7%,减少风蚀达50%,是今后我国进行防风固沙的首选灌木树种之一。 同时,油用牡丹根系发达,据监测数据显示,栽植油用牡丹的地块比荒山荒地每年每亩能减少水土流失0.8立方米左右,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效益。更重要的是,油用牡丹还能让农民实现精准脱贫,可谓一花多效益。 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和潜力所在。 油用牡丹技术要求和市场门槛都不高,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栽种后可30-50年不用换茬,并且管理方便。栽植成活后,每年仅需锄草、施肥等一般管理即可,省工、省时、节约成本,符合当前贫困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种植油用牡丹的农户每年都能有客观的收益,既能达到国家“要被子”的目标,又能满足农民"要票子“的需求。 近年来,中西部很多地区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沙漠旅游、沙区体育等,找到了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路子。 油用牡丹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特点。 高产出:牡丹籽单位面积产量高,5年亩产可达到公斤左右,按每公斤7元计算,每亩地每年的收入达4元。 高含油率:牡丹籽含油率22%,高于传统油料作物大豆、油茶和橄榄。 高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领跑植物油家族,更适合婴幼儿和老人消化吸收。 低成本:油用牡丹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林下种植;一年种百年收,堪称“铁杆庄稼”,大大解放劳动力,降低成本。 油用牡丹是国家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的朝阳产业,决不能抱着为获取国家补贴应付种植的想法,脱贫致富是一场长久战,而不是简单的毛糙应付。认定就要发展,不去探风。 油用牡丹间作套种技术与效益分析 油用牡丹+旅游扶贫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把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把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为加速推进旅游扶贫,贵州省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全域山地旅游,优先对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和个深度贫困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根据方案,旅游扶贫的重点任务有9项,包括: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扶贫、景区带动旅游扶贫、旅游资源开发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扶贫工程等。 各种名目的花卉 已成为各地旅游推介的一大看点 例如牡丹园、薰衣园、百合园、玫瑰园、 油菜花、蒲公英花、菊花等等。 这些都能成为一个公园或者景区的‘明星’ 贵州省已有油用牡丹种植15—20万亩左右, 已经有优先的观光基础, 下面如何以油用牡丹为基础, 结合贵州省旅游扶贫产业规划, 打造特色旅游生态观光园, 这是每个牡丹企业所要考虑的事情。 牡丹作为国花,花色艳丽,婀娜多姿, 同时也是我国花卉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 以牡丹花观赏为主 结合休闲旅游、生态观光的景区 已成为当下都市年轻人旅游的选择! 牡丹花开时期 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 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为此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因此,推动牡丹多元化发展, 有利于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化 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牡丹是花中之王,素有富贵花之美誉。发展油用牡丹种植不仅是“一招鲜”的产业,更能带动旅游观光、科技创新、健康养生产业发展。 油用牡丹浑身是宝,根可入药、花可做茶、籽可榨油,完全可以在荒山秃岭地区广泛种植。 因此各市县有用牡丹种植企业,想发展生态旅游的老板们 可以考虑增加观赏牡丹的元素了。 结合生态休闲农业。大城市近郊,或者是周边有旅游资源的地块。要方便引来人、留住人,还得有消费项目:游览、婚纱摄影、娱乐、采摘、垂钓、餐饮、五谷杂粮等等,重点考虑亲子项目。 需要做景观规划,结合园林种植,功能区划等。种植要结合观赏牡丹、芍药,其他花卉,要做到三季有花。 结合养生。养生将会成为城市高消费群体主要消费目标,是一个新兴的项目。适合有中药材传统种植基础较好,或者五谷杂粮有机种植发达的地域。要结合油用牡丹打造独特的养生文化,要有养生科普体系,辅以中医、系列养生产品、药膳等开展,打造“牡丹养生谷”等概念。 总而言之,用油用牡丹形成的花海把游客引来,游玩、拍照后,让他们住在能看到牡丹花海的小屋里,吃到与牡丹相关的美食,饮用的牡丹花和牡丹花蕊茶。临走,再带上强身健体的牡丹相关产品等。 举办“xxx牡丹丹节”,结合一些牡丹产品,能做的工作很多,观赏、摄影、绘画、比赛等等,牡丹鲜花茶都是一个有卖点的区域产品,还有鲜花饼、牡丹牙膏、牡丹护手霜、牡丹面膜等等,生产成本极低,就看企业怎么琢磨了。) 油用牡丹+退耕还林 为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近日,贵州省政府下发《关于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力争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森林消耗。到年,力争全省森林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意见明确,继续实施《贵州省县乡村造林绿化规划(—年)》和《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将万亩宜林荒山全部造林绿化,完成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万亩。在此基础上,年—年,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区15—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和调整种植结构万亩,力争经果林、用材林造林达到80%以上。同时,开展农村四旁植树和城镇造林绿化,城镇绿化率达到40%以上。 同时,扩大退耕还林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发展山地绿色经济。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集中连片栽培木本油料、木本中药材、精品水果及林化工原料等特色优势经果林,实行林草、林粮、林药、林菜、林畜、林禽、林游结合,大力推进林下套种套养,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为了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支持退耕还林,到年要还多万亩。因此,年,涉及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22个省市自治区还将实行还林元/亩,还草元/亩的补贴政策。 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根据各地申报情况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国家按退耕还林每亩补助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造林费元);退耕还草每亩补助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种草费元)。 补贴资金如何发放? 中央安排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分三次下达给省级人民政府,每亩第一年元(其中种苗造林费元)、第三年元、第五年元;退耕还草补助资金分两次下达,每亩第一年元(其中种苗种草费元)、第三年元。各地要及时拨付中央下达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 补贴资金发放是由县级环林局会通过“一折通”方式兑现给农户手中。 部分地区提供额外补助 在一些地方除了中央下发的补贴资金,政府还额外提供补助,如山西省新出的年规定,对58个贫困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山西省在国家补助基础上每亩增加元,对退耕农户每亩增加元;对其他非贫困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山西省在国家补助基础上每亩增加元,对退耕农户每亩增加元。 不过,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支出的增加,退耕还林补助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现在处在精准扶贫的档口,莫要让部分农牧民因此而返贫。 此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发放,涉及申报、公示、核发多个环节,避免“影子人”混杂其中、虚报冒领,希望相关部门能充分监督审查,不要损失了农民的利益。 今年的牡丹市场有点萎靡,这般萎靡在经济学里属于客观,拐点处的阵痛,原因供求不平衡引起的畸形现象,以及现状下对未来预期期望不高等导致。牡丹油是很好,但是在和市场匹配上有很多的问题解决,牡丹油在市场上流通不起来,导致种植投资陷入观望,也直接引发了“牡丹籽降价伤农”的事情。 年好巧,建军90周年,十九大,牡丹深加工产品面市。那些倒下的我就在不扯了,没倒下的还活的好吗?实则一部分没倒下正在处于倒下的路上,一部分则已经做好升级正在享受更厉害的发展机遇。牡丹油的市场虽说正处于培育期,但部分企业已经找到市场突破口,在市场扩张的路上,大家在这个时候要做的是等待和给予支持。我很不想看到牡丹油像茶油一样惨场,但同时我也相信在我们牡丹人共同的努力下,花开富贵指日可待。 “种植”升级为“深加工”是牡丹人刻不容缓要做的事情,但同时也恰到时机。转型深加工要做好几个方面。对市场的研究是首先要解决的,年行业刚兴起时,有部分企业跳过种植直接发展深加工,用传统老路营销牡丹油,并没有做起来,试问,牡丹油除了营养价值高出橄榄油倍还有什么优势?如今已经不在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房地产很能赚钱,但是你有本事搞吗?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适的,国人如今越来越务实主义。 产品简介(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个产品是什么) 需求分析(阐述产品解决了什么人什么问题) 产品分析(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竞争分析(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市场格局怎样,别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各有什么优缺点) “互联网+”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牡丹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涉及技术、生产、策划、管理、运营、品牌、销售等各个环节。我们应该重点利用“互联网+”加大牡丹科研力度和加强相关产业的开发,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供更适应市场的产品,并把“互联网+”作为重要营销战略,通过市场的转型升级,改善和提升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整个牡丹产业的发展。 我和我的团队正处在贵州牡丹产业发展的前线,致力于促进贵州牡丹产业链的整合,推进牡丹品牌的发展 —往期精选— 油用牡丹示范项目基地建设指南 贵州牡丹园:旅游+扶贫,唱响旅游扶贫新旋律 不用羡慕别人的花海,现在教你如何打造牡丹、芍药观赏园 牡丹种植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长期合作伙伴 贵州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 可以直接喝的纯牡丹健康食用油 牡丹芍药鲜切花:引领下一个风口,助力精准扶贫 —近期活动推荐— 牡丹产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x/1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洋牡丹丨绚丽的冬日色彩
- 下一篇文章: 种球开售丨只要种一次,年年都开花,花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