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日

零时,香港会展中心

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五星红旗和紫荆花红旗徐徐升起

穿越年岁月沧桑的香港

在亿万华夏儿女饱含热泪的注视中

回到暌违已久的祖国怀抱

这一刻

也将无数中国人的个体记忆与民族历史融为一体

那首字字泣血的《七子之歌》

终于在百年怆痛终结之时渐渐微弱

相信昨晚不少小伙伴们都在家

守着电视看香港回归20周年晚会吧?~

洛小夕记得当年香港回归之时

妈妈还带着我跑去南昌路看精彩的烟火表演

不知道可否有相同记忆的小伙伴?

转眼一瞬,已是20年过去

那么,你还记得

97年香港回归时,洛阳是怎样的吗?

细想一下,香港回归之时,

作为90后的我们大概

都只有6岁7岁左右

朦朦胧胧的记忆已然开始形成

今日,洛小夕就跟你分享一些20年前我的洛阳记忆

关于建筑,关于风物,关于城市

关于人

关于建筑

记忆洛阳·牡丹广场

牡丹广场自然是洛阳人

绕不过去的一个深刻记忆

尤其是像洛小夕这种涧西土著

整个童年都是围绕着牡丹广场展开的

洛小夕还记得香港回归时牡丹广场

还有很多卖小国旗的哈

那时的牡丹广场草坪和参天大树

都已初具轮廓

当时的夏天特别多的市民

会带着凉席带着孩子在草坪上玩耍纳凉

如今

牡丹广场作为人流量极大的一站,

自然而然成为地铁一号线中的重点建设部分

如今为了配合地铁的全线动工

东半幅的牡丹广场已然全线封闭

原有的植物以及娱乐设施也已挪植别地

发展总是会带来一些离别的

记忆洛阳·友谊宾馆

友谊宾馆,起初是被作为当年

来援助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的公寓楼建设的

因此老一辈人又叫它“专家大楼”

不仅“友谊”二字充满了时代色彩

其红色的外墙建筑风格,

更是有着浓浓的苏式风格

97年前后时,洛阳的苏式建筑还是存留不少的

如今

经过半世纪风吹雨打之后

老的友谊宾馆已经无法继续承担其招待服务的作用了

因此在本世纪初被拆除,取而代之的

就是这栋现代化,高层次的建筑

记忆洛阳·火车站

90年代的洛阳站

“中国一拖”、“中铜加工厂”

等十大厂矿的字样

以及周边环境还见证着洛阳

一个重工业城市的发展历史

也就是在香港回归前后,

涧西的各大厂矿还依旧活力满满

焕发着……几乎是最后的生机……

如今

又是20年雨打风吹去

老旧的洛阳站依然

步履不停地为大家提供服务

20年前出远门还以火车为主

而今,速度飞快的高铁日渐成为洛阳人出门的第一选择,

龙门站也因此成为一大地标,最高日发行旅客1.4万人

记忆洛阳·七里河

七里河的岗亭一直是一个标志

可以看到图中的徐徐开过

如今

洛小夕的个人体会就是每次从这儿过

都要等很久的红绿灯……

三岔路口,车来车往

我走在路上,听听洛阳

记忆洛阳·老城鼓楼

90年代,老城东大街的鼓楼

如今

钟鼓楼是古时用于白天报时,夜间报更,其基础是用大青砖砌成三丈余的高卷台,台下拱券门洞为行人通道,宽一丈五,高二丈,券台两边修有三尺台阶登楼之道。如今,鼓楼早已失去其原有作用,但作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仍旧留存于洛阳人的脑海里。

记忆洛阳·上海市场

90年代的上海市场和广州市场可谓是

整个洛阳时尚的潮流指向标

如今

如今虽说依旧人流量依旧不减

但是风华不再,早已无法引领时尚了

关于风物

记忆洛阳·电车

年4月,

洛阳第三条电车公交线路开通,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

它承载了不知多少洛阳人民的记忆。

那噼里啪啦闪烁的电火花,

还有“大辫子”,你都还记得吗?

如今

供职了30多年的电车眼下依旧还在,

洛阳人的电车情怀暂时得以承载和保留

但是随着地铁的全面动工

路面上的轨道很有可能会面临拆除

因此3路电车也很有可能会

面临停运的命运

这大概就是时代前进中

必须要面对的诀别吧

关于人

零碎旧影

年左右的九都路

年前后

洛浦公园的一幕

年,

新安县城,

“娃娃剧团”演员表演之余

在墙根下休息

90年代的洛阳时装模特表演

90年代初的马市街

历史的车轮不可抵挡地滚滚前进

从97年香港回归至今,整整20年时光

从一帧帧画面中可以看出

洛阳一点又一点的变化

同样,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也发生着变化

你还记得那时候的自己在做什么吗?

评论里欢迎分享

赞赏

长按







































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x/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