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工匠丨黑牡丹集团姜永强干起活来l
与进口设备打交道,从电气消化吸收、维修保养到技术改造,黑牡丹集团邓建军科研组组长姜永强,一干就是27年。他说:“每一次技术改造都是工匠精神的磨砺,只有专心专注,才能有收获。” 进科研组,身边有榜样年7月,姜永强从常州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便进入黑牡丹前织车间,当起了机修工。 初入厂门,姜永强对每台设备都感兴趣,每天跟在老师傅后面学维修。3年学徒生涯,他对车间里的设备大多了如指掌,一般的小毛病都能及时解决。 年,姜永强在前织车间独当一面,负责车间里多台设备的维修。 年,邓建军科研组成立,姜永强很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 年,姜永强担任邓建军科研组组长。 20多年来,兢兢业业,扎根一线,姜永强成为黑牡丹设备维护及技术改造的骨干。他说:“进入邓建军科研组,身边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遇到技术难题,大家一起讨论,那种学习劲头和钻劲,助推我往前跨步走。” 技改项目,不容有失误随着市场流行趋势的变化,对牛仔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充分发掘设备性能、满足生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关键一点,就是降低技改资金投入。姜永强说:“每一项技改,都不容有半点失误。” 前几年,前织车间从杭州引进一批次新设备,技术资料都不齐全,且国外厂家把重要技术参数还作了删减。但是,整套设备中的“瓶颈型”工序——分经机亟需改造。姜永强主动请缨,提出了自主改造方案。 据了解,引进一台进口分经机约要45万元,国产机也要25万元,而改造1台分经机的费用约为5万元。“前织车间共有14台分经机,前后一对比,可节省一大笔资金。但改造这些设备,涉及的机械、电气设计都十分复杂。”姜永强说,当时公司领导问“几天可以完成1台改造”时,按常理,一般要3至5天。 立下军令状,姜永强连夜编制程序。没想到,隔天通电试机时,“卡壳”了,设备根本无法正常运转。“之前编制的程序完全行不通,这下子懵了。怎么办?只有推倒重来。这意味着晚上就不能睡觉了,必须赶在白班上班前,把所有程序重新编制出来。”姜永强说,只能从最基本的参数入手,一点点摸索,一条条记录,仅参数一项,就列了条。他把整个程序分割成几块,每一块都设计了几种方案,利用排列组合法进行逐一比对……天亮了,当再次试机时,一夜的“功夫”终于有了成果:设备能转了。但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设备只能在低于米/分状态下,满足运转要求。一旦超过时速,整个系统就产生共振,出现变频器故障和纱线断裂。 可是,分经机的设计要求是米/分,现在距“要求”还差一半。姜永强再次静下心来,与技术团队展开头脑风暴……直到第4天,听到操作工喊“正常了”三个字时,姜永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第1台改造成功,其余的13台设备仅用了1天多时间,全部搞定。改造后的分经机,不仅满足生产需求,且大幅提升了原有设备的质量和效率,每班还减少了2名操作工。 类似的技改项目,经姜永强之手的就达数十起。协助班组领办人邓建军、作为主要开发人员之一,姜永强先后取得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研发》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由此,姜永强先后获省首席技师、天宁工匠、市五一劳动奖章、市革新能手奖章、省轻纺企业十佳班组长、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带好团队,手把手传授“工匠精神就是要有做事‘有点轴’的劲头,常州话叫‘一根筋’。其实,这种‘轴’,就是一种追求极致,不断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姜永强说,每一次技术改造,都是一次全新的蜕变。失败与挫折,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财富。 姜永强的徒弟谈晓俊告诉记者:“跟着姜师傅干,很有劲。他不仅手把手教你技术,更教你如何去思考问题,是我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借助邓建军科研组这一平台,姜永强为企业创效数千万元,还培养了一大批自动化维修人才,已成为公司织机改造的后备军、小组改善的生力军。 来源:常州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x/6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卉饰品教程黑牡丹指环
- 下一篇文章: 重磅黑牡丹集团并购艾特网能iTea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