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改山

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阳江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年定居北京

年作品收录《当代艺术家工作室》

年作品收录《新中国美术编年史-》

年折扇创作

现为职业画家

其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以及独有的艺术风格,在北京、广州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深受广大观众的青睐。部分作品被海内外藏家收藏。

主要展览:

年广州“后革命女性”

年法国“开放的状态”

年北京“改山PARTY”

年中国“十城市巡展”

创作历程及代表作品:

《舞女图》

《后革命女性大本营》

《人之初性本善》

《自画像》

《百裸图》

《世界和平》

《八零年的秋天》

《阴茎系列》

《书法系列》

《牡丹系列》

《梅兰竹菊》

《折扇系列》

邓改山

邓改山:真正的大写意绘画一定要有情绪

不懂得欣赏大写意绘画就不懂得欣赏中国的传统绘画。因为大写意极具民族性尤其与书法相结合就是东方艺术里的一朵奇葩。(当然中国画能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得有人类即世界各国不同人种共性的东西多一点,简单点说得有普世价值,这是人类文化和审美无意识的潜规则。这个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说回大写意,中国历代就有几位大写意大师如宋代的梁楷,明代的徐渭,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近代的齐白石(当然齐白石不太算大写意,就拿书法当个比喻他就是属于写行书的不太属于写草书的。他自己应该也这么认为,他的虾画得很理性很生动很精到当属近代美术史的一绝。)八大山人的画也很理性,他的鸟造型夸张构图独特非常幽默嘲讽,这是一种冷暴力美学当属大写意里的另类。

欣赏大写意绘画与欣赏草书很相似,一幅草书大部份没学过字体的人是看不懂他写的是什么内容的,可是还是会觉得他很美很耐看很吸引你。具体我想说说这一点,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吸引你,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大写意作品里的那一种情绪,再拿书法举个例子,书法史里的名帖颜真卿《祭侄文稿》写错涂改的比比皆是,可是还会觉得它很有意思吸引你,我想这正是作品里的那种情绪所致。

欣赏大写意绘画不能按画得像不像也不能盯着看某一笔好某一笔又画坏了又是败笔这都属于片面的不对的。这就好像看一个人你不能只看他的外表和光听他说话,你得看他内在的格局和他所做的。所为看格局就是不能只看他的缺点,大写意绘画也是如此。

回顾中国传统大写意绘画,古人对纸、笔、墨的研究是绝对的理解掌握的,对线条的熟练讲究可谓是登封造极了。到了元朝就封顶了,后人想越过这坐高峰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机会的。你看看有些壁画里的线条达3米多长画得像钢筋一样有力,直的画得比尺画得还直。古人创造总结出了一套“十八描”称得上是线条大全了。本人读书求学之余偷偷的多学了一招就是“十八描”现在觉得是受益匪浅。

大写意绘画发展到今天,画坛众说纷纭,都说走向衰退,其实这种现象不可避免的,清代之后画大写意的人很多,特别近现代很多人当作是一种陶冶性情的东西(当然能陶冶性情是很好一回事可是作为艺术来说就小儿科了)认为这种一两笔就画完的东西太容易了,其实刚好相反大写意的门槛是很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味越来越浓,特别今天这商业化规模(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但绝大多数好的艺术品绝对不是商业化能出来的),太多太泛滥一阶段造成审美疲劳,收藏家买到的也贬值了等等这都让人既逃避又期待的矛盾心理。

可是一阶段过去了,东方人的写意血统(相对西方的写实)又会被重新认识起来的,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艺术的多元化,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齐白石之前的年代,大写意有很多的可能性,例如题材,内容,材料,肌理,没骨,泼墨,抽像,当代观念等很多东西是可容为一体的。总之艺术得往前走,但大写意绘画里的那个“情绪”不可掉。

邓改山黑牡丹欣赏

风中的黑牡丹cmxcm年

风中的黑牡丹局部

黑牡丹69cmxcm年

黑牡丹69cmx69cm年

黑牡丹69cmx69cm年

黑牡丹69cmx46cm年

黑牡丹69cmx46cm年

黑牡丹46cmx69cm年

黑牡丹69cmxcm年

黑牡丹69cmxcm年

黑牡丹46cmx69cm年

黑牡丹69cmx46cm年

黑牡丹34cmxcm年

黑牡丹34cmxcm年

黑牡丹69cmxcm年

牡丹图cmx69cm年

富贵图69cmx69cm年

黑牡丹46cmx69cm年

黑牡丹cmx69cm年

黑牡丹折扇年

黑牡丹折扇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x/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