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牡丹传播线路图
牡丹,别名洛阳花,是中国传统名花,花泽艳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牡丹象征着富贵、圆满、浓情、幸福,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语即为圆满富贵,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风范,有关于牡丹的传说,历朝历代丰富多彩。牡丹原产于我国秦岭最东端的洛阳杨山,6种原生牡丹,杨山占了4种,至今杨山这里还有4个野生牡丹族群。 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洛河边就已经种植有牡丹。 隋代:洛阳 《海山记》:“隋帝辟二百里为西苑,召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易州进二十箱牡丹” 盛唐:洛阳《洛阳牡丹记》:“自唐则天已后,洛阳牡丹始盛” 中晚唐:长安 《刘禹锡集笺证》卷记载:“贞元末长安尚未多见牡丹”。可知直到唐德宗末年长安还未多见牡丹,所以现在所能看到的描写长安牡丹的诗作,几乎都是中晚唐时期的。 中唐:日本奈良《年超える石窟造営》:“年前に遣唐使が、朝廷に献上した洛陽のボタン(牡丹)は京都、奈良から日本全土に広がり、しっかり根を下ろしている。” 五代:洛阳 《清异录》:“及本朝,见洛阳牡丹,大骇叹。有搢绅谓曰:此名大北胜。” 北宋:洛阳《洛阳牡丹记》:“是洛阳者,是天下第一也。” 北宋:陈州 《李简夫少卿诗集序》:“陈人喜种花比于洛阳,每岁春夏游者,相属弥月。” 南宋-天彭《天彭牡丹谱》:“皆尝买洛中新花以归。自是,洛花散于人间,花户始盛。” 明朝:亳州《亳州牡丹史》:“德、靖间,亳有牡丹自此始。” 明清:曹州(菏泽)《曹南牡丹谱》:“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 明清:临夏明嘉靖癸亥本《河州志》载:“栽培花卉首选牡丹” 明清:北京《明宫史》载:“钦安殿之东曰永寿殿,曰观花殿,植牡丹、芍药甚多。 明清:思恩《广西思恩县志》记载:“思恩牡丹出洛阳,民宅多植,高数丈,与京花相艳,其地名小洛阳”。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于牡丹的喜爱不胜枚举,除了唐宋以来的各种诗词,以洛阳牡丹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在明清不胜枚举,比如: 明代《琼花集》把扬州琼花比作洛阳牡丹。 《盛明杂剧》里的戏剧《风月牡丹仙》《丹桂钿合》专门是为洛阳牡丹写的杂剧。 冯梦龙《醒世恒言》里《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故事也是说“这牡丹乃花中之王,惟洛阳为天下第一”。 清代的《凤凰池》第一回就是以洛阳牡丹会为背景展开故事,《镜花缘》也是中虚构了“武后贬牡丹”的故事。 就连远在北京的明朝皇帝,也想要洛阳牡丹。《明史》记载,庞泮,字元化,天台人。成化二十年进士。迁河南右布政使。中旨取洛阳牡丹,疏请罢之。转广西左布政使,致仕。 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截至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票,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 年北京奥运会、年上海世博会、年北京APEC会议、年9.3大阅兵和年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洛阳牡丹作为礼宾用花,展现了国花牡丹的魅力;年10月,洛阳牡丹真花艺术品走进土耳其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年,应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之邀,洛阳牡丹亮相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最中原∣和1亿中原儿女在一起!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x/7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双省联游,纯玩无购物赏国色天香洛阳牡
- 下一篇文章: 免费就在长沙牡丹花王旅游节门票福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