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你已开始打包行李了吗?

◆从铁饭盒到手机,大学生们更新换代的“入学装备”,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属于你那个年代的独家记忆,是什么?

6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换洗衣服、大个的饭碗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国家包办了很多装备,入学时学生们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学习需要的一支钢笔,生活需要的换洗衣物几乎就是全部的行李。

60年代新生入学场景

今年80岁的陈老先生分享了自己半个世纪前的大学生活:

读大学的几年中,学杂费、伙食费、住宿费等等,全由国家包了,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

新生报到时,很多学生都只带一件行李,因为学校不收学杂费、不收讲义费、不收伙食住宿费,连洗澡费也不收,有的大学生在校时甚至还享受公费医疗。

当时的大学录取是推荐和考试结合,我年在部队成为干部,然后就被推荐去读大专,年到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读气象专业。

当时上学跟现在是反过来的,读中学费用是要自己付,能上大学的,费用基本由国家全部承担,生活用的被褥、脸盆等,还有学习用的讲义、笔记本之类的都是由学校发,学生一般就需要自备一支学习用的钢笔,每月还会得到20多元津贴。因为我是部队干部身份,每月领工资,所以需要交12元/月的伙食费。

年入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朱先生则有不同回忆:

去的时候带了3件行李:一个背包,一只箱子,还有装着热水瓶、脸盆、饭碗之类的网兜。衣服里缝着两个月的生活费24元。我们寝室里有个山东同学,看来家境还不错,箱子是用很好的木头打成的。最穷的是个安徽同学,裤脚管是用各色布片接长的。

印象最深的是,大家的饭碗一个比一个大。我的饭盆能装半斤饭,最能吃的一个同学,饭盆足有小号的脸盆那么大。

70年代

入学装备:脸盆、被褥、搪瓷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新生常规入学品大多是雪花膏、暖壶、被褥和鸡蛋,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年考入暨南大学的崔爱国:

当时行李箱还没普及,不少同学都拿着彩虹色的网兜去报到,网兜里必定有三件套: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茶缸子。

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

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茶缸子

8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收音机、手表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基本上都会戴一块表。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

年考入广西大学的莫祖胜回忆:

我那会儿迁出户口学校会发粮票,每月33斤,报到时要带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除了迁户口外,那时还得迁粮食关系,自带一个月的粮票,因为考的是本省的大学,所以带地方粮票就行了,考到外省的同学,还要带全国粮票。大概到年、年左右粮票才取消。

年,杨劲松考入西北轻工业学院(现改为陕西科技大学):

那时候的生活极其简朴,入学的必备品是自己的饭盒,因为食堂没有公共的餐具。记忆里,那时候大家都很节俭,除了学习用具,没有能力购置其他物品。少数家庭条件好的,有随身听或者吉他。

食堂没有公共餐具,饭盒需要自备

由于当时通讯仍不发达,只能靠书信往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在中山装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是那个年代的标志。

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都会戴一块表

晚上能在被窝里听收音机,那时候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吉他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尤其是男生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90年代

入学装备: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

见证了数码的更新换代。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年考取兰州大学的贾晖回忆:

我们的被褥由学校统一发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校园可以买到,带银行卡就行。我报到时还带了听英语和广播用的单放机,日记本和好几个版本的字典。

早晨的走廊到处是为备考大英四级而练习英语听力的学生

当时的年轻人流行用磁带听音乐、学习

BP机在学生中属于奢侈品了

21世纪

入学装备:手机、笔记本电脑、单反相机等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再到这两年的iphon、ipad、单反相机等,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

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

行李箱也从笨拙的木箱演变成了带轮子的拉杆箱

一转眼,毕业已经好多年....

你大学入学是哪一年?

当年你的行李中都有些什么?

快来和我们分享吧!

来源:瞭望、民生周刊、羊城晚报、申江服务导报

  融媒活动   

晚报福利|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现在机会来了,你的参与(推荐和竞答)都是一种善举!

报业活动|“我与绍兴古城”征文比赛今天开启……

大家都在看

早些天,有晚粉问如何当绍兴“双马赛”的志愿者?今天答案来了……

绍兴举办“双马赛”,会给绍兴带来什么?这些答案你想到了吗?

绍兴国际马拉松赛今天开始报名了,各种注意事项戳进来看!

绍兴的司机们看清了,今后开车时再做这个小小的动作要受罚了……

有1/4的绍兴人享受到“家庭医生”的服务!你家有吗?

震惊!守护你家小区的“制服人”居然不叫……大多数绍兴人不知道吧?先生说“名不正,言不顺”是有道理的!

天呐!绍兴世茂房产前5期有多户违建!看他们是怎样“领证”的?

家长要赚钱谋生,孩子却放暑假了,留孩子一个人在家吗?绍兴的父母,你是怎样安排的?

在绍兴,有开发商称90多平方米的可以多出20多平方米!如今问题来了:土地证办不出来!

绍兴晚报∣一个值得   绍兴晚报新媒

-(工作时间)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xx/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