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那里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2/8582703.html

牡丹花大气芬芳,雍容华贵,向来被称作是中国的国花。刘禹锡的一首《赏牡丹》中“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写出了牡丹花开时节的的京城洛阳繁华盛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描写牡丹花的诗—《惜牡丹花》,不同于一般的惜花伤感,以牡丹花落感叹岁月的流逝。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想到到傍晚只剩两支残花了。傍晚诗人看着眼前的红牡丹花落,只剩两支残花了,该是多落寞。自古多愁善感的文人感叹春光流逝皆是感伤落花。白居易这里惜花诗中的别具一格,由眼前的艳丽的红牡丹,到日后它衰败时的样子。时光流逝苒苒物华休,再艳丽的花朵也会有花瓣萎蔫之时。

诗人这里是由花落而想到岁月青春的逝去。诗人非常惆怅地看着台阶前艳丽的花朵,再美丽的花也会枯萎,再美好的事物也会消散,自然心情非常惆怅。到晚些时候陪伴自己的衰红了,“唯有”两字也是在感叹花落的一种落寞的情怀。“两枝残”似乎诗人认真数过了的,发现美艳的花多就还剩两枝,说明诗人是细心之人,将满园子的花都清点了一遍,才发现,当时的牡丹花开得正艳就剩这俩了。

这句将诗人的惜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满园的牡丹花就只有两枝残败的大可不必这么惆怅。可是诗人看到花一谢,花谢花飞飞满天,不久春天就会过去。春天象征人的青葱岁月,美好的春天已过,诗人有种岁月流逝青春难永驻的感慨。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料想明天大风刮起来之时,定是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诗人担心剩下来的两枝花,还会被风吹尽。已经是夜晚掌灯时分了,还手持火把,欣赏残花。这句写得非常独特,独辟蹊径,真是惜花到了极致。

白居易的这中写作风格,后代的一些文人,比如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红烛灼灼光亮照残花,伤感之意不言而喻。苏轼的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害怕夜里花朵开过后偷偷地睡去,于是点起了蜡烛,用烛光照亮花朵细细欣赏,这是对花有多爱,才会忘却睡眠,只为欣赏那娇艳的美。残花虽然即将凋零,不再艳丽,但为了欣赏最后一抹美,都把把烛赏花,欣赏即将逝去的那份美好。李商隐和苏轼这首诗历来为人称道,这里也是在受了白居易的影响。

这首诗全诗只有四句,却写得跌宕起伏,回环往复,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极其独特,既写了庭院的雅致,又写了牡丹花的鲜艳,到后来的语义反转,只有“两枝残”。全诗语言通俗,自然质朴,将诗人惜花赏花心理到黄昏时分流连忘返细细把看的情致表现得惟妙惟肖。诗人惜花赏花深层的意义还是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无限感慨。的确青春一去不返,花开正艳时,好好珍惜青春年华,莫要在暮年之时把烛细赏,无限怅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1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