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乾隆皇帝的40多名后妃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妃子,就是香妃,传说她是一名维吾尔族女子,遍体生香,香妃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还是后世杜撰出来的,已经无从考证。

在清代小说《红楼梦》里,曹雪芹也写了两个身体具有异香的女子,一个是带有冷香的宝钗,一个是带有奇香的黛玉,虽然她们身上都有一股体香,但是仔细区分起来,却是天差地别的。

宝钗的“冷香”来源于人工制作的“冷香丸”

宝钗和黛玉身上的香味都是通过宝玉闻出来的,第八回宝玉去看宝钗,看完了宝钗的金锁和宝玉的玉,接着宝玉就闻到了宝钗身上的一阵香气。

宝玉此时与宝钗挨肩坐着,只闻一阵阵的香气,不知何味,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没闻过这味儿。”宝钗道:“我最怕熏香。好好儿的衣裳,为什么熏他?”宝玉道:“那么着这是什么香呢?”宝钗想了想,说:“是了,是我早起吃了冷香丸的香气。”

宝玉闻到宝钗身上的香味,以为是宝钗熏的香,就问宝钗熏的什么香,然后宝钗就解释说自己从来不熏香,这香味是自己早起吃了冷香丸的香气。

虽然这个香味不来源于熏香,但也不是宝钗天生带来的香味,而是通过人工制成的冷香丸炮制出来的香味。冷香丸的制作过程颇为复杂,是一个和尚给宝钗说的个“海上仙方儿”,“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既是个和尚给的仙方,又是用这么多花蕊制作出来的,自然是一种不一般的神奇之药,因此不仅治好了宝钗的热毒之症,还给宝钗带来了一阵身体的冷香,让宝玉这个少年男子闻到了以后非常好奇,更体现出了宝钗的少女魅力。

黛玉的“奇香”才是真正与身俱来的体香

不过,宝钗这种通过人为方法制作出来的冷香,在黛玉的奇香出来以后,却是显得有些望尘莫及了,因为黛玉的奇香,才真正是天生就带来的一种体香。

而宝玉闻到黛玉身上的奇香后,与闻道宝钗的冷香的反应也是大不一样。

宝玉总没听见这些话,只闻见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衣袖拉住,要瞧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这时候谁带什么香呢?”宝玉笑道:“那么着,这香是哪里来的?”

对黛玉身上散发出来的这一股幽香,宝玉的反应是闻了以后醉魂酥骨,黛玉身上这个香味这么迷人,闻的宝玉魂都醉了,骨头都酥软了,这就跟薛蟠见到黛玉的风流妩媚,一时酥倒在那里一样。

而两相对比,在闻到宝钗的冷香味时,宝玉的反应是比较平淡的,不过是好奇,“只闻一阵阵的香气,不知何味”,说明宝钗身上这股香味的魅力远远没有黛玉的那么大。

黛玉的回答也跟宝钗不一样,宝钗说自己不爱熏香,就想强调这香味就是自己自带的,而黛玉却说这香味可能是柜子里香气熏染的,否认自己身上有这个香味。

接着,黛玉还嘲笑了宝钗的虚伪做作,一下子指出了宝钗的冷香都是用什么花儿、朵儿、霜儿、雪儿炮制出来的俗香。

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奇香不成?就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不仅讽刺宝钗这个冷香是炮制出来的,还直接指出了薛家人为制作金锁来配宝玉:

一面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笑叹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

黛玉是个多么心思灵透的人,对薛家炮制金玉良缘的说法最是心知肚明,连黛玉都知道,贾母、王夫人、凤姐这些人不可能不知道,只不过有的人是在顺水推舟,有的人则是在处处抵制。

那么,不同于宝钗的冷香,黛玉的奇香又是来自哪里呢?曹雪芹经常讲黛玉比作“病西施”,外号颦颦,也是来自东施效颦的成语,因为黛玉皱眉就很像生病的西施一样美丽,是被别人模仿的对象。

而西施还有一个非常闻名的特点,就是身上带有异香,《瑯环记采兰杂志》记载,西施每次洗完澡,宫女们都争着抢要她的洗澡水,贮存在瓮里,用松枝醮水洒在帷幄上,满室生香。时间久了,瓮底沉积灰垢,凝结如膏,宫女们把它晒干后,奇香无比。吴王夫差给西施建的洗澡池,就叫香水溪。

李白写诗说:“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空馀床。床上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犹闻香。”用夸张的手法写到,西施消失之后都三年了,她的绣花被子仍有余香。

“病弱西子胜三分”的黛玉,带着天生的奇香,自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而且黛玉又是绛珠仙子下凡,本身就是太虚幻境的仙草,身上带有的香味就是天生的,不是通过冷香丸炮制的,这也是黛玉对宝钗的冷香嗤之以鼻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1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