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本文虽说是八年前的一篇文章,但它对我国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引导作用,特别是对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化的发展对策,至今都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因而我们隆重推荐了这篇文章,让它伴随着我国年轻的油用牡丹产业健康发展!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属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木本花卉,至今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相关调研发现,牡丹除可用作观赏和药用栽培外,还可作为木本粮油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综合利用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年3月22日以牡丹籽仁为原料提炼出的牡丹籽油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标志着牡丹籽油可以批量生产,进入食用油行列。随后,牡丹籽油产业被列为国家积极倡导和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项目。作为牡丹的主栽培区之一,山东省将其列入了油料产业振兴规划(-年)。国家林业局年1月将菏泽市列为全国油用牡丹生产基地试点区。牡丹主栽地区积极抓住有利契机,制定出台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热潮正在到来。

然而,牡丹作为油料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当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下,伴随着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油用牡丹的开发利用现状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产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技术思路,以期为制定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规范提供依据,也为未来油用牡丹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1.1油用牡丹主栽品种与基地建设与传统观赏和药用用途不同,油用牡丹的选择主要以结籽量大、出油率高、适应性广和生长势强等指标为主。目前,我国种植和推广的油用牡丹主要有‘凤丹’和紫斑牡丹2大系列品种。其中,紫斑牡丹品种系列适宜北方半干旱地区,主要选择其中瓣化程度较低、种子产量高及油质好的全缘叶品种类型,包括‘雪海丹心’、‘冰山雪莲’和‘书生捧墨’等20余个品种。而‘凤丹’系列属江南牡丹品种群,适生于长江流域,全国有20多个省市适合种植。该系列以花量大、结实多、萌蘖少、生态适应性强为主要特点,以‘凤丹白’为代表,经过多年栽培选育,主要品种有‘凤丹粉’、‘凤丹紫’、‘凤丹玉’、‘凤丹绫’、‘凤丹韵’和‘凤丹荷’等10余个,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山东菏泽等地在良种选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年12月31日“油用牡丹品种筛选及规范化栽培技术”通过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选育出的凤丹和紫斑牡丹1号等高油牡丹良种已列入山东省油料产业振兴规划(-年)进行重点推广。在基地建设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已达到2.03万hm2,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甘肃、安徽、湖北、重庆、青海和西藏等地;牡丹籽年产量达到约.5万kg;牡丹籽油加工企业9个,年加工能力达.6万kg。1.2牡丹籽科学研究概况1.2.1牡丹籽成分与理化特性分析油脂中的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是衡量食用油料植物优劣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有关牡丹籽油脂肪酸组分及活性成分等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戚君超、刘建华和周海梅等分别采用不同萃取和分析方法对牡丹籽油中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占总油量的80%以上),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脂肪酸组成比例符合健康食用油的标准,具有较高的保健、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王洋等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从牡丹籽油中分离出谷甾醇和岩藻甾醇等甾醇类化合物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γ-VE等,证明牡丹籽油中含有多种天然保健活性成分。此外,牡丹籽中还含有氧化芍药苷、8-去苯甲酰芍药苷、芪类和黄酮类等其他药理活性物质,以及Ca,Na,Fe,K,Zn,Mg,Cu等多种微量元素。对牡丹籽油理化特性研究发现,牡丹籽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抗氧化和防晒特性。朱文学等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1.2.2牡丹籽油提取工艺研究目前,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提取牡丹籽油的报道最多。其中,邓瑞雪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萃取过程中的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及CO2流量因素等进行优化,获得的油脂萃取率最高,为30.7%。易军鹏等采用提取时间较短、工艺更为简便的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出油率分别为24.89%和24.52%。另外,白喜婷等在牡丹籽油的精炼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牡丹籽油采用活性白土二次脱色效果较好,并且脱色过程可使过氧化物和磷脂含量降低。2油用牡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缺乏良种良法的研发和推广在牡丹育种方面,我国有史以来一直侧重花色和花型等观赏性状,而且大多通过嫁接或分株实现快速繁育,牡丹籽除少数用于播种繁殖外,绝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处理。这就造成现有技术储备无法满足以高效、高品质牡丹种子生产为保障的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油用牡丹的良种选育以及相关配套栽培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良种配合良法,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2产业发展模式尚未建立,原料供应总量相对不足据统计,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11亿hm2已接近预警红线。而油用牡丹发展时间很短,无论从品种选择、栽培方式和生产经营方面都与传统的牡丹产业有很大不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原料供给,并探索出适合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是产业发展中需要突破的最大瓶颈之一。2.3科技和资金投入不足,相关政策制度有待完善目前,油用牡丹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仍处于初期阶段,亟需加强科技和资金支撑力度,加快相关技术流程的深入开发和完善。同时,与产业化生产配套的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出台几乎是空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牡丹籽油产业的发展。

3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策略与技术思路

3.1提高认识,加强政府主导,充分重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提倡政府对当地具有一定基础并有传统习惯的牡丹产业予以高度重视,引导各级领导和企业、农户充分认识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意义。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市场经济规律为指导,在充分尊重花农意愿的基础上,将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与传统观赏、药用牡丹产业等其他产业进行综合考虑,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注重与国家林业工程相结合,将油用牡丹产业作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后续产业大力推行,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促进退耕农户增收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

3.2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加强区域合作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以北京、山东菏泽、重庆、甘肃、湖北、河南、山西、陕西和安徽等省区(市)为主要区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随着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各区域要打破行政壁垒,在产业、市场、技术、信息和防疫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鼓励在籽油产品的原料供给、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以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油用牡丹经济专业委员会等为依托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边界城市为试点,探索合作模式和经验,通过示范推广,最终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3.3加强科技支撑,完善配套技术

3.3.1良种选育和品种改良

开展适应性广、高结实率、高出油率牡丹品种的筛选评价研究,围绕高产、稳产、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强等指标,尽快制定油用牡丹优选方法和产量测定标准。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按照优选标准,加快开展油用牡丹良种选育。同时,将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开展聚合育种,实现油用牡丹定向改良。

3.3.2种苗繁育技术和高效栽培技术

开展良种的标准化育苗、种苗质量评价及栽培管理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具体包括:围绕苗圃地准备、播种时间及密度、抚育管理等问题开展良种标准化育苗技术研究;研发以无性系快繁技术为核心的苗木规模化快繁技术体系;以快速培壮植株、种子高产优质为总体目标,开展规范化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等,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及管理技术水平,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生产。

3.3.3完善提取工艺,探索精深加工技术

不断加强牡丹籽油化学的基础研究,改进和完善提取工艺。进一步开发牡丹籽油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方法和技术,解决高效利用油料加工副产品的技术问题。牡丹浑身是宝,除牡丹籽油用外,花瓣、花蕊、根(丹皮)、嫩叶等也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力。要研发和创新牡丹深加工综合利用的系列工艺生产路线,逐步使牡丹深加工产业辐射到医药制品、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旅游观光、生态环境、食用菌、工艺品和畜牧养殖等领域。

3.3.4建立科技支撑团队,强化科技创新机制

尽快建立一批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多学科、跨领域的强有力科技支撑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技术、人才优势,建立“专家+技术人员+基地+企业(农户)”的科技支撑体系。同时,应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建立“市场—立项—成果—市场”的两头向外的创新模式,把科研成果、科技创新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创新收益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3.4加强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集中资金和技术,选择区位条件优、发展基础好、技术力量强的牡丹籽油核心产区,采用“良地+良种+良法”的经营策略,按照“产业链、产业带、产业群”的建设思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片、点、线相结合的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同时,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油用牡丹主产区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农户为种植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稳定的从种植到加工的油用牡丹产业链。

3.5加大油用牡丹产业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调控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要出台一系列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和奖励制度,通过改进补贴方式、加大补贴力度和加强信贷支持等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良种选育、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及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长期立项,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加快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6加强宣传培训,形成辐射影响

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油用牡丹科技示范项目及产业政策。以面向农户、开展科普、进行培训为必要步骤,不断提升油用牡丹种植经营水平。同时,将牡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从保健养生、优质安全等多个角度加大牡丹籽油这一高端食用油产品的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认知度,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

陕西雨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工业园区。公司拥有年产吨木本油料压榨、精炼、自动化灌装生产线。主营产品有牡丹籽油、核桃油、紫苏籽油、亚麻籽油、元宝枫籽油、葵花籽油等系列高端食用油。公司已于年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年牡丹籽油已通过陕西省名牌产品认证、年核桃仁、核桃油已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公司核桃油、牡丹籽油、亚麻籽油获第24、25、26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核桃油、牡丹籽油分别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银奖、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雨鹤”牌农副产品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公司是陕西省林业产业协会理事单位、陕西省有机协会会员、国家核桃油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陕西省林业科技创新联盟会员等。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油脂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陕西省质量信誉服务AAA级企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陕西省名牌产品。公司对外贴牌OEM生产核桃油、牡丹籽油、元宝枫籽油等生产加工。我们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推动产业发展,统一提供优质牡丹苗,统一培训种植技术,统一提供专用肥料。签订牡丹籽回收合同,统一保价回收。让农民真正得到经济利益,消除后顾之忧。联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