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盛宴,洛阳水席

年7月15日,对于黄河沿岸的美食文化的探索进入了第二天,今天“黄河之畔——研学饮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探寻的美食是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洛阳三绝”的洛阳水席。

今天的实践地点位于洛阳老城区老集的真不同洛阳水席博物馆。洛阳真不同水席博物馆是一个关于饮食的专题性博物馆,同时也是目前为止规模较大的关于水席的博物馆。

实践地点:真不同洛阳水席博物馆

博物馆展厅位于“真不同”总店的一楼,初入馆厅便可以见到大厅内陈列的餐饮用具收藏品,在每一件展品前都有一份对于餐具的名称介绍,有盛唐国宴专用餐具、宋代的青瓷盘、明代的绿釉执壶、清代的花碟等等,品类多样。更值得一提的是,展品里有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莅临洛阳视察期间,品尝洛阳水席时使用过的餐具。同时博物馆还专门设立一个洛阳水席仿真宴席展柜,里面的展品为食客们真实地展现了洛阳水席的完整菜品。除此之外,博物馆的墙上挂满了不少文人字画,其中不少是对洛阳水席的赞美。由此可见,洛阳水席不仅流传至今任受广大食客们的喜爱而且拥有的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据相关记载,洛阳水席始于唐代,曾被称之为“武后宴席”。延续至今已经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保存下来最古老、最有特色、最完整的一套宴席。从博物馆的展品中我们不能发现选材的广泛精细、菜品的隆重典雅。之所以成为水席,其中有两层含义:第一是,道道热菜离不开汤水;其二是,上一道撤一道,如行云流水一般,故叫水席。

洛阳水席的由来介绍

著名作家张纯元先生说,洛阳水席的二十四道菜就对应于武则天总揽朝政的二十四年。其中最有讲究的菜便是“四镇桌”的第一道菜——燕菜,同时这道菜也被周恩来总理风趣地评价为“菜中生出的牡丹花”。历经数千年,洛阳水席虽也被现人在品种和口味上进行了改造,但是不变的是千年传承下来的对于待客礼仪的坚守。

统筹:荣文龙

供稿: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河之畔—研学饮食文化”实践队

编辑:杨泽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