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垫江牡丹产业发展带动
北京重点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410/8833356.html ↑↑↑点击蓝字 今年65岁的黄清中,在重庆市垫江县太平镇牡丹村种了几十年牡丹。在垫江花农眼里,牡丹是花更是“药”——最值钱的是可入药的丹皮。垫江丹皮质量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享有“川丹”美誉。 然而丹皮生长周期较长,5年一采,满打满算一年的收入也不算高。为推动产业长远发展,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近年来,垫江县深入挖掘牡丹文化,着力提升牡丹旅游的影响力。 年,太平镇引入专业公司建设牡丹园景区。听说建设牡丹园需要流转自家土地,黄清中直摆手:“不得行!不挖丹皮,靠啥子吃饭?” 为解决“黄清中们”的顾虑,镇上村里的干部合计,先在一个小山头上试点示范,做出效果给大伙儿看。 换了新路子,改变看得见。修好路,搭好台,引入40多个新品种,太平镇牡丹园打出了知名度。“到了赏花期,村道上车子都走不动!”黄清中没想到,园子修好,人气旺了,外地客商也慕名而来,纷纷找上门来买牡丹苗。 “以前只盯着丹皮,现在有了更多营生。”黄清中流转出8亩地,自家留下2亩,做起育苗生意,一年能赚五六万元。 “春天能赏花,入了秋卖苗子和丹皮,黄清中家的牡丹盆景卖到了全国。”一旁的牡丹村党支部书记张娜介绍。 如今,牡丹园已成为4A级旅游景区,乡亲们还能在景区里务工。张娜联合大家成立了劳务公司,由村干部跟景区对接用工量。 “现在收入翻了番,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看到村里变了样,早年在县城务工的李庆兰也回到牡丹园上班。有了稳定收入,回来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子里又热闹了起来。 “我们依靠技术延长花期,同时开发休闲项目,四季皆可游。目前综合年收入约万元,带动本地多人次就业。同时推动周边村子发展以牡丹为主题的餐饮、住宿等文旅产业。”景区负责人孟凡旭说。 今年,垫江县牡丹文化节期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全县实现旅游收入26.6亿元。2万多亩牡丹花发挥出独特的经济价值——在深加工产业链上,花瓣被做成糕点,酿成酒;花籽榨出油;丹皮入药;鲜切花走出深山,销往全国各地。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胡茜 校对:李菡萏 责任编辑:周旭 值班编委:冉义 总编辑:周亚飞 总监制:夏传涛 主办单位:垫江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凡垫江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法律顾问:重庆奇策律师事务所程飞鹏律师 更多精彩推荐,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zp/9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市公司动态黑牡丹近五个交易日股价大
- 下一篇文章: 全国价格一览表黄金叶洛阳牡丹国色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