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坟庄村世代守帝陵,相传墓中铁索悬棺,
北京坟庄村帝陵之谜 北京坟庄村世代守护着一座神秘的帝陵,村民人人自称是守陵人。 但究竟为谁守陵,守的是哪座陵,村民却一问三不知。 只是听说墓中铁索悬棺,极致奢华,长明古灯万年不灭。 这座神秘的帝陵真的存在吗? 专家深入调查后,竟意外揭开了一桩弑父杀兄的千古大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坟庄村帝陵之谜”。 金朝的皇帝? 为了探寻村民口中的神秘帝陵,年8月,北京房山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长沟镇坟庄村一带展开了全面勘探。 十几位考古队员拿着洛阳铲,检查荒地的土质,果真挖出了颜色奇怪的“熟土”。专家经过初步测量,断定在荒地下存在一座长达35米的罕见大墓。 这座大墓是否就是坟庄村世代守护的帝陵呢? 考古队员们为这个发现惊喜连连,但接下来的发掘过程却接连遭遇反转,发掘结果令所有人都惊得合不拢嘴。 发掘工作很快就展开了,但专家们心中却生出了层层疑云。如果这真的是一座帝王陵墓,那么它究竟会属于哪位古代帝王呢? 要知道,北京在古代属于四朝古都,金元明清都曾在这里建都。不过,清朝的皇帝都葬在清东陵和清西陵,明朝的皇帝也有自己的皇陵,元朝比较特殊,他们游牧民族的习惯是不起坟冢,所以元明清这三个朝代都可以排除。 专家们又想到,坟庄人将这座神秘帝陵称为“鞑墓坟”,而“鞑子”正好是古代百姓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俗称,这样看来,最可疑的就是金朝的皇帝。 巧合的是,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因为起于弑君,又亡于弑君,死后被继位者废为庶人,赶出了“祖坟”,根据史料记载,他的陵墓就迁到了长沟镇一带。 坟庄村世代守护的帝陵,会不会就是这位金朝皇帝的陵墓呢? 考古队很快就找到了证物,那是一些分散在墓葬四周的“石像生”,因为腐朽严重,看不出原貌了,但这种“石像生”往往出现在帝王陵墓之中,再不济也是朝廷重臣。 但随后的发现让人很失望。考古队在发掘过程中,不断地发现盗洞,而且盗洞产生的年代也都很久远。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考古队打开了墓室,里面估计也不会剩下太多东西了,想要识别墓主人的身份,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考古队带着这份忧思,将整座古墓都清理出来。这是一座长约35米,最大宽约17米的大型墓葬,面积超过了多平方米,就算不是帝陵,至少也得是王侯一级的大人物,才能享受这样规模的墓葬。 可惜的是,在墓中考古队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铁索悬棺和万年灯,里面早就被盗墓贼盗得空空如也,只留下些零散的陪葬品,但其做工大多精美绝伦,不是一般人能够享用。 正当专家们觉得墓主人就是完颜亮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摆在墓口处的灰砖上分布着特殊的绳纹,这是唐代墓葬的特征。 这个发现直接将大墓的年代提前到了唐朝。 难道说,墓主人是唐朝的某位皇帝吗? 唐朝的皇帝? 北京坟庄村守护千年的帝陵,疑似属于金朝皇帝完颜亮,但墓中一块灰砖上特殊的唐代绳纹,却又让这座古墓的来历变得扑朔迷离。 除了这样的灰砖,考古队还在墓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壁画,上面有马匹和侍女,从侍女的服装和画法上判断,这的确是唐朝所有的画风。 专家们转而怀疑墓主人是唐朝的某位皇帝。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座帝陵的发现,可以说得上是绝无仅有。 考古队从墓口开始,一点一点向墓室中清理过去。这座古墓竟然是一座“五室一厅”的格局,纵观已经发掘的所有唐代古墓,这样大手笔的墓室,也是极其罕见的。 在唐朝时期,能享受到“两居室”墓葬的人,其地位就已经非常高了,甚至安史之乱后,自称皇帝的史思明,死后墓葬也不过是“两居室”罢了。 在墓中,专家们还发现了大量的牡丹花纹饰,以及用一整块上好的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棺床,只可惜由于盗墓贼的破坏,墓主人的棺椁已经不在棺床之上,专家从棺椁残骸中,只找到了零星的骸骨。 更奇怪的是,虽然棺床的用的是上好的汉白玉石,但上面细节处的做工却显得很粗糙,甚至称得上是潦草,似乎是匆匆雕刻完成的。 专家们一边将这些骸骨送去做鉴定,一边检查着墓室的每一个角落,还忍不住发出感慨,这座古墓虽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依然算得上北京现存面积最大,也是规格最高的唐墓了。 但就在这时,一位考古人员的发现,突然打断了专家们的感叹。这位队员从后室中,发现了几枚铜钱,上面还写着“大定通宝”四个字,让专家们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大定通宝”是大金国金世宗十八年铸造发行的铜钱,与唐朝之间相隔了至少年,唐朝人肯定用不着这样的铜钱。 这座古墓的年代,从金朝推到唐朝,竟然又一个急转弯,回到了金朝。转折之大,让所有考古队员都始料未及,更摸不着头脑。 墓主人究竟是唐朝的皇帝,还是金朝的皇帝? 就在专家们感到迷茫之时,考古队员终于找到了墓志铭,上面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的身份信息。 但墓志铭上的内容却再次让专家们打脸了,墓主人既不是唐朝皇帝,更不是金朝皇帝,而是一个姓张的女人! 弑父杀兄的惨案 正在为墓主人是唐朝皇帝,还是金朝皇帝而纠结的考古专家们,顿时傻眼了。 只见墓志铭上写着“唐故季国太夫人赠燕国太夫人清河张夫人袱志铭”,除了揭示了墓主人是一位姓张的女性外,还表明她生活在唐朝,而“祔”字则表示,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果然,考古队很快又在墓中找到了张氏丈夫的墓志铭,上面写着“唐故幽州卢龙节度观察等使中书令赠太师刘公墓志之铭”,后面还记载了他名叫刘济,是幽州卢龙的节度使,在当时是一个大官。 但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张氏的墓志盖雕刻着祥云、瑞兽、牡丹花等栩栩如生的图案,连刻字都涂着金粉,但她那位当节度使的丈夫,墓志盖却做得非常粗糙,完全没有浮雕和描金的手法,顶多是在石头上刻了些花纹。 唐朝依旧是男尊女卑的朝代,像这样女尊男卑的墓志铭,专家还是头一回见到。难道说,夫人张氏的出身地位比丈夫刘济还要高吗? 在仔细阅读了两人的墓志铭后,专家终于明白了全部的来龙去脉。 张氏的丈夫刘济,出身自幽州“四大家族”之一的刘家,在幽州节度使的位子上待了25年。 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年,朝廷出兵讨伐成德节度使,刘济听说后,也立刻发兵响应,想以此向朝廷邀功。为此,刘济还不惜带上次子刘总,亲自上阵指挥,而长子刘绲(gǔn)就被留下镇守幽州。 在次子刘总看来,父亲此举几乎是公开宣告,他的继承人就是长子刘绲。这让刘总感到异常愤怒,于是便悄悄命人到处散布谣言,声称朝廷对刘济感到不满,准备让长子取代他。 本就生病的刘济也是气糊涂了,不仅信以为真,还觉得长子派人来暗杀他,连饭都不吃。但饭可以不吃,却不能不喝水,刘总便在水中下毒,趁机毒死了父亲。 然后他又以父亲的口吻,将哥哥刘绲叫来军中,在半路安排人将其打死。朝廷虽然知道刘济父子之死存在猫腻,但仍视而不见,让刘总如愿以偿。 只不过,刘总的日子也不好过,弑父杀兄的阴影深深笼罩了他,令他整日坐立不安,于是在母亲张氏死后,刘总为表孝心,精心准备了母亲的陪葬,甚至僭越地将墓室修成了“五室一厅”,安置了“石像生”。 同时,他也遵从母亲的遗愿,让她得以与父亲合葬,只是父亲的墓志和棺椁都准备得十分随意,墓志铭中也省去了刘总弑父杀兄这件事。 然而,这些举动并没有让刘总的生活恢复正常,良心不安的感觉,最终让他精神崩溃,只得选择到长安出家,谁知却死在半路上。看来,就连佛祖都不想收下这种冷酷无情的弟子。 专家认为,那枚年后才发行的金朝大定通宝,可能是当时的盗墓贼带进来的,专门放在后室,以祈求墓主人不要生气。 墓主人有没有生气,我们不得而知,但因为他们的举动,而接连遭受转折和惊吓的考古专家们,那份哭笑不得的心情,却可以想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10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学语文写景作文素材大合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