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牡丹文化论坛紫斑牡丹萌芽成枝习性
紫斑牡丹萌芽成枝习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永靖县科技局郭玉明 在第二届河州牡丹文化论坛上 年4月24日 摘要:一般地,紫斑牡丹生理年龄15-20年,大苗栽植,在栽植地生长3-5年左右,小苗栽植,栽植地生长5-7年左右,植株个体体量接近生理极限(一般株高1.0-1.2米,冠径1.2-1.5米),单位面积枝叶量达到极限值(70枝/立方米上下)以后,其花果母枝老化与植株树冠郁闭叠加,生长发育不可避免的进入生理临界期,出现盛极而衰的现象。生理临界期现象与紫斑牡丹的枝芽特性密切关联。会严重削弱植株生长势,扼制树体生长发育。园艺栽培中,应该高度重视其危害性,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予以应对。 临夏地区广泛栽培的牡丹主要是紫斑牡丹。也称甘肃紫斑牡丹,西北紫斑牡丹。它是由当地野生种经长期栽培驯化选育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种群,以基部腹面有明显的深紫色斑而得名。唐宋典籍之中,多用“具檀心”或“木雲心”作特征描述。紫斑牡丹抗逆性强,抗寒耐旱抗盐碱,病虫害少,以花大色艳香浓、切花质量高而蜚声国内外,在园林绿化和切花生产中具有广阔前景。临夏地区是紫斑牡丹栽培历史悠久的原产地和栽培种的起源中心。紫斑牡丹品种群目前是仅次于中原牡丹品种群的中国第二大栽培牡丹品种群。甘肃以陇中地区为中心的,临夏、临洮、兰州、榆中及陇西等地种植最为集中。由于紫斑牡丹结实能力比较强,且种子含油率高,高含а-亚麻酸,适于生产高档食用油。在我国食用油消费持续走高,国内生产自给率不及40%,已成国家粮油安全短板的大背景下,近年,油用紫斑牡丹更是名声鹊起,各地争相引种发展。一波紫斑牡丹热,已席卷大半个中国。加强这一特有物种的基础性研究,科学系统地研究紫斑牡丹生长发育规律,总结各地群众栽培管理经验,显得非常迫切。 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这样的情况:一个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的牡丹园,过两年去看,却已经是衰败不堪,盛况不再。牡丹变得树老枝疏(稀)叶小,花朵稀稀拉拉。这种盛极而衰的现象其实已成普遍现象。在省内外各大紫斑牡丹园,包括自己管理的牡丹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我们权且称之为紫斑牡丹的生理临界期。 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仅仅用管理不善来笼统的搪塞,显然还是难以让人信服。有没有好办法克服?通过五六年来的努力,我们发现这与紫斑牡丹的萌芽成枝习性密切相关。简单的说,这与牡丹的枝芽特性有关!只有深入研究紫斑牡丹的萌芽成枝规律及特点,也才能找到突破口,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棘手难题。通过五六年来的努力,我们在这方面有了不少的创新与突破。通过观察、记载、分析、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基本上摸清了紫斑牡丹的萌芽成枝规律,也寻找到了从根本上解决生理临界期问题的途径。在这里,第一时间,和与会代表分享。 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的一类亚灌木。起源相当古老,是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其中,紫斑牡丹是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种,甘肃中部、南部及东部都有分布。而甘肃中部地区,是紫斑牡丹演绎进化的重点区域,现今广为栽培的紫斑牡丹园艺品种的起源中心,紫斑牡丹品种群起源和分布的中心地区。长期的进化和栽培选择,紫斑牡丹的以下枝芽习性被固定、放大。 和许多亚灌木一样,主要生存于阔叶林下的紫斑牡丹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春速生,夏打盹,秋积累、冬休眠”的习性。与之相对应的,其枝芽也进化出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花芽当头,开花(生殖生长)优先。紫斑牡丹以鳞芽越冬,有花芽和叶芽、隐芽之分。牡丹的枝条上,其最上面最饱满的芽,肯定是花芽(牡丹舍命不舍花)。到春天,花芽首先萌动抽生花枝,率先开始生长。等到花枝10—15厘米,梢段有花蕾挺出,小叶平展(圆桃期),树体枝梢生长才全面展开。脚芽(根蘖)出土,枝干中下部隐芽萌发成枝,随后逐步进入快速生长期,短短20余天后,在牡丹接近开花时很快形成顶芽,快速生长戛然而止。花后,又是荚果(果实)的生长抑制营养枝的生长。 其次是花果母枝有芽段木质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一尺退八寸。实际调查表明,处于旺盛生长期的紫斑牡丹常见栽培品种,,其花枝长度一般在37—52厘米之间,其中有芽部分长度为12-20(25)厘米。秋季落叶时,只有有芽段木质化成熟成为枝干积累。 第三是五芽枝及双权假轴分枝,俗称“假二衩分枝”方式。典型的紫斑牡丹的花果母枝成熟段,其上通常是五个芽,我们俗称“五芽枝”。自上而下,分别是二花芽、二叶芽、一隐芽。来年,一般只有上部二花芽萌发。(花芽损失,叶芽才有萌发机会)。营养枝顶花芽花后形成最初的五芽枝(花果母枝原枝),其花后进行假二杈分枝,形成两个均势的五芽枝(一代花果母枝),以此类推,形成二代、三代,。但一般到二代以后,就开始变弱紊乱,三代以后趋于衰败死亡。正如俗语所言:富贵不过三代! 以上三大枝芽特点就决定了牡丹一生的宿命。所以,紫斑牡丹的生理临界期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一般地,紫斑牡丹大苗栽后3-5年进入旺盛生长季,快速生长,大量开花结果。进入旺盛生长期的紫斑牡丹,短短几年间枝叶花果量成倍翻番。枝干的算术增长和花果母枝的指数增长之间出现巨大的反差。每年12厘米枝干的积累却要应对倍数增长的花枝量。 树体枝量爆发式增长,但树体增高扩冠缓慢,一旦突破最大承载量,不可避免的出现枝叶郁闭,光照条件恶化和营养状况恶化。再加上枝枝花芽当头,经过连年的大量开花结实以后梢头花果母枝老化。花果母枝老化加上光照、营养恶化(统称三化);三化问题是致使紫斑牡丹盛极而衰的根本。梢头老化衰败以后生长优势丧失,根蘖丛生、内膛营养枝滋生为标志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谢,更加使上述问题个性化、复杂化。“三化”的摧残延伸到地下,由于“三化”后树体光合产物的制造受阻,直接影响了树体贮藏营养的回流,支撑树体生长的庞大根系,得不到生长所需的必要营养供给大量死亡,发生严重的自疏。贮存营养的匮乏使得一切生长发育近乎停滞,下不发根,上不发枝,未老先衰。牡丹开始经衣缩食过日子。亚灌木的习性决定了紫斑牡丹的自我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在园艺学栽培中,科学管理显得非常重要。需要我们人为地通过人工干预,调节树体的生长发育,加速枝梢的新老交替,维持树体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达到优化树形,强劲骨架,提高开花质量,延长花期,促进生长,改善观赏效果,增加受益年限之目的。具体地说,必须通过修剪等手段,以花果母枝的老化控制和更新复壮为核心,全面解决树体枝量爆发式增长和连年大量开花结实以后出现的枝叶郁闭,光照条件恶化,树体营养状况恶化问题。控制单位面积枝量;刺激营养生长,优化生殖生长;开源节流,改善树体营养状况。换句话讲,解决三化(花果母枝老化和光照、营养恶化))问题,必须从解决花果母枝老化入手。通过控制单位面积枝量;刺激营养生长,优化生殖生长;开源节流,全面改善树体营养状。由此,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紫斑牡丹生理临界期的盛极而衰,习惯性崩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牡丹栽培技术涉及紫斑牡丹生物学特性的方方面面,根茎叶花果实,光热水肥气,都与栽培有密切的关系,限于时间和本人能力,只能从一个方面分析入手谈栽培技术,同时还是初步结论,许多纯属个人观点,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不妥之处,批评指正。 -04-24初稿 河州紫斑牡丹酒! 真花、真粮、真酿、真味! 花香、粮香、窖香、酒香! 紫斑牡丹酒生产工艺专利号:ZLX(证书号第.年8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食品生产许可证:QS。年2月15日甘肃日报刊登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紫斑牡丹酒生产工艺名列其中。 ↓往下看有惊喜↓ 下面是你最爱的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牡丹的生长习性全在谚语里面了
- 下一篇文章: 花王牡丹不只好看,还有这么多您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