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画赏

作者:赵仁林博士

古语有云,观天法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神之德,类物之情。观物状之,借其言志,形于表象,发乎内情。今者牡丹,花中之冠,数代以来,赋予内涵。国之瑰宝,民之喜俗,世人咏赞,或以诗文,或以绘画,尽显其神。嗟乎此文,简举几例,以类画法,以窥其精。

隐寄深山初不识,才绝始见洛神赋

神农鹿韭,又曰鼠姑;广雅白术,时谓牡丹,皆生山谷。初不载文,惟以载药,色丹为上。史之栽培,其源各异,其名有别;而出盖同,遁于深山,自幽而芳。效法乾元,潜龙勿用;君子隐寓,以待见时。

东晋恺之,善诗赋画,世称三绝;读《洛神赋》,为之所动,迁想妙得,凝神一挥,而成佳作,《洛神赋图》。卷分三部,以绘爱情。洛水河边,植遇女神,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步履趋前,怡然远望,龙鸿飞舞,时隐时现,忽往忽来。后洛神去,回首张望,依依不舍,无奈离析。乘舟以追,倩影已逝,无奈子建,人神相隔,怅惘留恋,御驾而归。

诗经有言,以芍示爱。于此卷中,以丹咏情,虽离凄美,然感隽永。魏文晋画,以喻其风,人之觉醒,文之自觉。

国色天香具神韵,终遇贵人入殿廷

自隋栽培,渐有名声,时至唐代,又逢盛世。自始以来,芍药为相,牡丹为王。花容月貌,紫腻红娇,赤英绛点,富丽堂皇。流香吐馥,天香染衣,蝶经粉住,蜂抱香归。千娇百媚,婀娜多姿,向背迎诀,俯仰愁悦。牡丹之美,色香神俱,贵人识之,登入殿廷。

自唐国安,佛陀世容,雕塑壁画,以时为盛。才卢椤枷,尤擅经变,传世画作,《六尊者像》,气势恢宏,超凡脱俗,威严尊贵。其一降龙,神态生动,富有情味。座旁几案,瓶插牡丹,是作饰品,以显清洁,而表尊容;菩萨济世,以度众生。时人景玄,擅画仕女,容貌端庄,色彩柔丽,为士所爱。《簪花仕女》,更具一格。动作安闲,漫步嬉戏,赏花拈蝶;云髻高耸,顶戴折花,晕染娥媚,衣饰华丽,各为相异。其一仕女,头戴牡丹,色泽明雅,以应时景,而示富华;宫廷达显,事之日常。

盛世弄姿远名扬,意寓富贵蕴吉祥

唐至五代,牡丹独芳,上下皆爱;赏花风尚,一若惊狂。三条九陌,万户千车,花开时节,陶醉回味。牡丹之美,出乎自然,玉洁凝香,芳姿艳质,劲骨仙枝。以花喻世,重其征意,国之昌盛,民之安乐。

边鸾丹青,花鸟折枝,古所未有。观其所绘,春华芳丽,翠彩生动,金钿遗妍。尤画牡丹,颇具雍容,更兼华贵。五代之时,盛于花鸟。胜华写物,以似为攻,随类赋彩,并凝诸生。而后徐黄,风格迥异。黄家富贵,尤攻宫廷,骨气丰满,轻色染成;徐熙野逸,汀花野竹,水鸟渊鱼,落墨为格,迹色不映,遗后作者,玉堂富贵。此时虽盛,犹有转度,物极反也,代代轮替。

山水之境自然朴,丹粉点染称没骨

禅宗喻诗,山水写意。时经三境:无我之境;关范李者,标程前古,各有千秋;画着六要,气韵构法,以求天人。诗意追求,细节忠实;观其画境,寒江独钓,柳溪归牧,秋江暝泊,诸如此类,多义丰满,虚实相生,有无相成,自造妙境。有我之境;文人之画,重于笔墨,书画相合,以传其意。简而统之,不加详述。

至于宋代,牡丹之爱,意犹未尽。诗人才俊,能工善绘,山水花鸟,别具新意。崇嗣敏捷,自创新体,彩色晕染,世称没骨。所绘牡丹,色泽淡雅,独具气质,虽为没骨,而传劲势。写生赵昌,攻于花虫,形态逼真,敷色鲜艳。所作岁朝,挤挤攘攘,如火旺盛,钩章棘句,烂然骇人。宋人牡丹,颇具文艺,以物传意,借景抒怀。是合时宜,而露真情。

左右滑动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