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的前世今生
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布《征求牡丹为我国国花意见的通知》,推荐牡丹为我国国花,征求社会意见。消息传来,古都洛阳沸腾了,社会各界纷纷 洛阳牡丹观赏习俗的演变唐朝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说,“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中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北宋诗人邵雍也在诗歌《洛阳春》中写道,“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处,满城方始乐无涯。” …… 洛阳人对牡丹的喜爱古已有之,情有独钟。洛阳更是中国牡丹栽培的园圃之源,从古代的禁中大内、皇家御园、士大夫园林、寺庙园林到近现代的观赏牡丹园、生产园圃、科研品种圃以及道路、广场、游园、机关、厂矿、学校、居民庭院等均成为洛阳牡丹种植的重要分布地。 年9月,洛阳人大常委会确定牡丹为洛阳的市花。自年举办第一届牡丹花会,经年更名为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再经年升格为“中国牡丹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7届,成为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坚持较好的知名品牌节会,与山东潍坊的风筝节、青岛的啤酒节和辽宁大连的服装节并称为中国四大节会。 △年,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资料图片) 洛阳的牡丹花会已由最初的“牡丹搭台,经贸唱戏”到如今的“满城尽是牡丹花”,“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一朵花香艳了一座城。洛阳牡丹也由刚刚解放初期的35个品种,几百株,发展到今天的33万亩个品种,20个牡丹观赏园。 牡丹的广泛种植不但美艳了洛阳城,而且促进了洛阳的城市建设和经济腾飞。每年4月,洛阳城里花团锦簇,万人空巷。 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近年来,洛阳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向综合性牡丹产业转变,让洛阳牡丹成为一朵产业之花、科技之花、富民之花、梦想之花。 洛阳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了牡丹基因组,借助无性繁殖技术研发并推出了可供观赏的“克隆”牡丹“洛阳红”;在花期调控上,实现了从“花开花落二十日”到“花开遂人愿”,牡丹绽放时间精准到“天”;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牡丹芍药种苗花卉质量安全示范区,牡丹芍药鲜切花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年,洛阳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牡丹花都”称号。 △在国际牡丹园航天育种基地,盛开的各色太空牡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现如今,牡丹由单一的种苗、观赏、药用逐步向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延伸出包含观赏类、深加工类、药用类、衍生品类4大类多种产品的牡丹产业体系:牡丹花茶、牡丹精油、牡丹化妆品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研发成功、批量生产,洛阳三彩、洛阳牡丹瓷、牡丹画等文化产品享誉神州大地。 洛阳牡丹充分发挥自身抗寒耐旱的特点,走进了贫困地区和丘陵山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目前,洛阳油用牡丹种植面积累计达到27.5万亩,牡丹芍药鲜切花基地达到0.5万亩,带动2万农户增收脱贫。 花开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洛阳牡丹香飘世界,将继续书写新的传奇和辉煌。 目前投票仍在继续, 作为咱洛阳人,必须支持! 您可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为牡丹花投上一票! ↓↓↓ 领导说您点一个好看 小编工资涨五毛! 编辑: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3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牡丹花栽种方法,一学就会
- 下一篇文章: 树木传奇大花黄牡丹,幽谷奇花自然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