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话谋振兴闯新路

7月21日,几架空军战斗机腾空而起,像往常一样执行飞行任务。这个看似普通的一天,对于执飞的飞行员来说却并不平常——年的这一天,东北老航校首批飞行学员吴元任,突破没有初级、中级教练机的束缚,第一个驾驶高教机在牡丹江上空实现单飞,标志着我党我军自己培养飞行学员取得成功,开创了世界航空史直接用高级教练机培训飞行员的先例。牡丹江是人民空军的发源地,更是大国空军孕育成长、“横空出世”的摇篮。

7月的牡丹江,碧空如洗,阳光下的海浪机场无声地记录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年2月,来到牡丹江搜集航材的魏坚,发现了海浪机场相对完好,可用作航校办学。年3月1日,我党创办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成立,即“东北老航校”。航校还未开始组织飞行训练,就在国民党进攻的逼迫下,于4月15日火速转移到牡丹江。后来校部几经搬迁,但在海浪机场飞行训练一直未中断。东北老航校作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办学3年零9个月,共培养多名飞行员、领航员以及各类航空技术人员。这些人员成为建设人民空军、航空航天、民航事业、航空体育、海军航空兵事业的骨干力量,还在抗美援朝战场打出中国空军的威名,涌现出一大批战斗英雄。

年老航校一分为七,成立七所航校,牡丹江以老航校留下来的飞机和主要教员为主体,组建七航校,魏坚任校长,人们习惯称之为“牡丹江航校”。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作出“要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的重要批示。年,牡丹江航校开始培养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14名女飞行员,经过一年飞行训练,全部通过毕业考试。年3月8日,她们驾驶战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记录东北老航校历史的书籍以及影片,都无法避开海浪机场,它无愧于人民空军的历史坐标点。

东北老航校在办学中迎难而上,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许多奇迹,展现出牡丹江人民支援我党创建人民空军的动人故事。

年形势危急,老航校从通化向牡丹江转移航材,牡丹江上的铁路大桥被国民党炸断,火车无法前行,危急关头,人民群众就用自家马车帮助航校转运航材。从宁安到牡丹江,他们不顾路途劳累连夜赶路,有时连吃饭、喝水都在行进中,史称“马拉飞机”。

东北老航校一度面临油料不足、飞行训练即将停止的困境。当他们听说其他国家有过酒精代替航油做飞机燃料后,果断组织力量成立攻关小组,进行上百次试验,终于在牡丹江试飞成功。

《东北老航校回忆文集》一书这样记载:牡丹江市各行业积极支援,秋林公司、铁路局、五金公司、电业局、东北工矿处、烟业公司、贸易公司、银行等单位,火速筹集了粮食、原料、燃料和器材,用于获得大量高纯度酒精,极大地缓解了飞行训练油料紧张的局面。

辽沈战役结束后,为了支援修建牡丹江海浪、温春、兰岗三个机场,用于老航校扩大办学,当时群众日夜奋战,吃住都在工地上,工程进度极其迅速,仅仅一年时间,按计划全部完工。原老航校牡丹江飞机场场长王念慈感慨地回忆说:“我作为军方代表,亲历此事,深切地感受到牡丹江地区各级政府和人民对空军建设事业的支援。”

“在牡丹江,那里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那里还有一颗灿烂明珠/平坦辽阔的海浪机场/啊!海浪!海浪/你是人民空军的摇篮/你是男女飞行员可爱的故乡/多少英雄儿女在你的怀抱中飞翔锻炼成长/多少空军战斗英雄从你这里腾飞、起航!”这是空军老航校第二任教育长魏坚创作的《老航校之歌——空军摇篮曲》。东北老航校不仅是老航校人的自豪,也是当下人民空军与牡丹江市全体人民的光荣与自豪。

孙德生记者秦勤

来源:《牡丹江日报》

转载需注明:牡丹江发布mdjfbwx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