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正春天,最美人间四月天。眼下正是洛阳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时节,抱着不负春光不负自己的信念,趁着周末,几个朋友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洛阳牡丹游。

美丽的老家洛阳,东傍嵩山,西依秦岭,南含伊阙,北靠邙山。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载”之誉。伊河、洛河、瀍河和涧河等四条河水穿城而过,冲积形成洛阳盆地的同时也赋予了洛阳独特的山水灵气。得天独厚的肥沃黏土和四季分明的气候对牡丹的生长十分有利,故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之说。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花大色艳而统领群芳,洛阳牡丹文化也伴着史上唐诗宋词的鼎盛而流芳万世。无数文人墨客将其横溢的才华赋予了洛阳牡丹,让洛阳牡丹除了雍容华贵的外表,还平添了一抹风雅色彩和文化底蕴。

说起洛阳的牡丹,机缘不巧的是我虽然去过多次,但还只在十多年前正儿八经看过一次牡丹花会。好几次都是五一回洛阳,完美地与牡丹擦肩而过,只能看到牡丹的姊妹芍药花了,虽然花貌相似,但名气、姿态远不及牡丹的雍容华丽和洋洋大观。多亏了现代栽培技术进步,当年武则天都奈何不了牡丹的花开花落,如今牡丹的花期在能工巧匠的手里涵盖了整个四月还延续到了五一假期。

周五傍晚,我们同行四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洛龙新区,当晚洛阳的小表姐一家盛情相邀,在“老洛阳面馆”给我们接风洗尘,品尝颇具特色的洛阳美食。因在花会期间食客数量激增,包房不得自行点菜,只能在现有的包席套餐中选择,且还有用餐时间的限制。花会拉动经济由此可见一斑。我们入乡随俗,点了六凉蝶,八热菜的套餐。印象特别深的有:牡丹燕菜,这是洛阳水席中的头牌和颜值担当,萝卜丝切得细如发丝,酸中带辣的爽滑味道让人叫绝。据说当年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洛阳时看到这道菜,高兴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连菜中也开出牡丹花来”,牡丹燕菜由此得名。经典的元子汤,焦炸元子泡在汤里仍然酥脆酥脆的;还有到了河南必吃的道口烧鸡,依旧是记忆中的味道;儿时从没吃够的连汤肉片,只可惜现如今只能看得多吃的少了;还有那锅贴饺子,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打卡网红小吃;最后少不了的是店家招牌糊涂面,那汤和手擀面的相互融合,道尽了每个河南游子心中浓浓的乡思!配上余老师带的红酒,就这样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一顿饕餮盛宴。每道菜都得到大家的追捧,个个嘴里都说吃过量了,心里却是极大的满足。

吃饱喝足后,大家也似乎忘掉了旅途的疲惫,兴致高昂地来到开元湖音乐喷泉广场散步。广场的北面正对着的是洛阳市政府大楼,南面是泉舜购物,这里应该是洛阳新区的中心地带。晚上的霓虹灯把周边的形态各异的高楼勾勒得错落有致,楚楚动人。据说当年这开元湖音乐喷泉规模之大当属亚洲第一,也是洛阳一个地标。有一年夏天我有幸看到这个音乐喷泉表演,花式百样的喷泉如冲天水柱、如绽放烟花、如飞泻瀑布?伴着或高亢激昂或悠扬婉转的音乐起伏变幻,把水、光、色美轮美奂地融合一体,构成一幕幕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水中音乐灯光秀,四周围满了观看的父老乡亲,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看得如痴如醉、眼里洋溢着惊喜和欢乐!可惜现在因疫情防控,喷泉表演还没重启,但这也丝毫不妨碍如织的人流在开元湖四周的公园里健身、散步、休闲。

周六一大早,我们起床后就迫不急待地奔往向往已久的牛肉汤馆。虽然七点刚过,汤馆门口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早起喝汤的食客。只见奶白色牛肉汤在一口大锅里翻滚着,切好的牛肉片、牛杂、辣椒油、葱花整齐地码放成一排,店家熟练地先在大碗里放上牛肉,舀上一大勺汤,再撒上一把葱花,盐都不放,名曰甜牛肉汤。端到桌上,就着刚出炉的锅盔,喝一口汤,吃一口饼,或干脆把饼掰开放到汤里,那叫一个爽啊。难怪在当地有广为流传的“清早一碗汤,神仙都不当”传说!

喝完汤嘴一抹,我们就立马直奔我们此次洛阳行的主题—去王城公园看牡丹!王城公园位于老城区,年洛阳开启牡丹花会后一直是花展主场地。虽然现在后起之秀在规模和品种上都有超过王城公园之势,但这里与生俱来的声望名气,还是其他牡丹园望尘莫及的。一进公园,我们就被硕大的牡丹身姿震撼住了,情不自禁疑惑这到底是真花还是假花?我脸凑近比划了一下,确定牡丹花比我脸大。全程陪同我们的热心姐夫嫌自己功力不够,还专门为我们请了个讲解员。导游任小姐是位活泼开朗的洛阳姑娘,带着我们边走边讲洛阳牡丹的前世今生、历史典故、传闻逸事、诗词歌赋,还不忘提醒我们哪个品种最为稀少珍贵、哪个角度观赏最好,以及哪个几天前还是花苞现在应该盛开了?多亏了如此专业的讲解,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也对牡丹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边听边看边拍,经常是眼耳手脚并用都忙不过来,拍了照还想驻足细细观赏不愿挪步,任小姐说前面还有更好的,我们才忙不迭地快步跟上。不知不觉中日渐中天了,公园赏花的游人也越来越多了,都是和我们一样慕名前来一睹牡丹倩姿芳容的八方游客。公园还有皇上出行的古装表演,像庙会一样热闹非凡,我们沉浸在这花海人潮中流连忘返,陶醉在芬芳的牡丹万花丛。恰似“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景象再现。

“洛阳牡丹甲天下”绝非浪得虚名。洛阳牡丹型大花美,多姿多彩,花色奇绝,端庄富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10种花型、多个品种。品名也极为雅致,有的冠以姓氏,如魏紫、姚黄;有的标以产地,如洛阳红、丹州红;有的以形态和花色取名,如绣球、九蕊珠、无瑕玉等。我们不停赞叹着,每个人都穷尽了能想到的溢美之词: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典雅端庄,仪态万方、姹紫嫣红、吐露芬芳?似乎还远不足以表达牡丹的美。还是白居易的“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道出了牡丹花中魁首,冠绝群芳的姿容。牡丹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花王“姚黄”和花后“魏紫”了,留下“十丈牡丹如锦盖,人间姚魏却争春”的诗句。此外,还有豆绿、墨魁、二乔等名贵品种也是让人看得啧啧称奇,那俏丽的花姿,四溢的香气,“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是最合适的描述了。

还有一牡丹叫酒醉杨妃,饱满靓丽的牡丹娇羞妩媚,双目低垂,似醉非醉,如泣似诉。如同“最是那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据说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此花前观摩良久,想必也从中汲取了某种神韵,才把“贵妃醉酒”演绎成了千娇百媚、凄婉哀怨的梨园经典。

下午我们去参观龙门石窟,这也是洛阳的一张名片和首要打卡的地方。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余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长的石窟。整个石窟由一连串沿着龙门山的石壁而建的相对独立的石窟组成,各个石窟又和其余的由南向北连成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石窟因不同程度受到风侵雨蚀,建造时采用的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只能凭各自的想象力依稀还原当年的风貌。在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是丰满圆润、眉清目秀的卢舍那佛像,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为此武则天捐出了自己一年的脂粉钱。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卢舍那大佛都是那么神情聪慧、仪态万方、含笑而不露的看着你,因此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还有其他雕像也因朝代的不同而风格、人物、神态迥异。参观龙门石窟群,就像穿越了一段历史。石窟的下面是静静流淌的伊河,河水清澈见底,岸边成荫的柳树,还有应季盛开的牡丹,姹紫嫣红衬托着石窟的刚毅挺拔,也把我们拉回到了现实中来。伊河对岸的香山有白居易的墓地“白园”,香山居士生前酷爱牡丹。到此一游,大家都能多少记起吟出几句他的传世佳句,也算是对诗人最好的缅怀!

晚上洛阳的大表姐一家又在“宴天下”餐厅款待我们一行。这里的菜肴如同店名一样,融合了天下各地的美食精华,和“洛阳老面馆”相比更多了些商务范儿,味道更是无可挑剔。除了天南地北的特色菜,印象比较深的是超大的鱼头,通常武汉盛行的鱼头泡饭,到了洛阳变成了鱼头泡饼,南方人离不开米,北方人最爱面。面和米,南方和北方,一目了然,泾渭分明。相聚甚欢之余,大家又是一顿开心的酒饱饭足。

周日的早上,照例还是要继续喝汤!洛阳的汤馆多得数不胜数,街边的一排店面分别有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鸡汤豆腐汤,大家思忖后一致决定去喝豆腐汤。汤里有黄花木耳海带红薯粉丝,再加上切成方片的主角儿豆腐,大厨把所有食材放在漏勺里在滚开的汤里抖两下就捞出来,放入盛上汤的碗里就做好了。就着一个刚出锅的烤饼,又是一道绝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纯素的豆腐汤堪称洛阳一绝,味道绝不比任何肉汤差。

放下汤碗,我们就匆忙奔向龙门东山牡丹园。这是个新建的牡丹园,占地多亩,据说其规模之大属河南之最。成片成片的牡丹盛开在沿着山势开辟出的错落有致的山坡上,构成了层层叠叠的牡丹花海梯田,那规模叫一个气势磅礴!这儿的牡丹就像丘陵上茶园里的茶树,游人既可近距离和牡丹来个亲密无间,又可以感受到周围郊外的山间野趣。漫山遍野的牡丹花竞相怒放,成群成群的游人络绎不绝。真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景象。我们几个平时稳重端正的淑女,此时也宛如采茶姑娘一样,纵情地徜徉在茶园式的花海里,尽情地吸入牡丹的芬芳,也不由诗情画意地浪漫起来了。其实浪漫的又何止是我们:这里的男女老少,脸上大都带着欢快的浪漫。大家兴趣盎然拍起照来,还不忘摆出各种婀娜造型,定格在国色天香的镜框。最搞笑的是有位中年夫妻,妻子要丈夫同她一道把手臂绕过头顶组成个心形,腼腆的丈夫拘谨无奈地配合着妻子,笨手笨脚地居然摆出了让人忍俊不禁的姿势,哈哈哈,看来天生不是当演员的料。

我们同去的都特别喜欢同株双色或单朵双色的牡丹,娇艳欲滴又亭亭玉立,不光好看,还有个漂亮名字“二乔”,让人无限遐想。同行的颇具文艺范儿的彤深情地赏着“二乔”,嘴里念叨着太美了,似乎在抒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叹。而此时不远处的我,也许看久后产生了审美疲劳,也许虚无缥缈后需要点儿人间烟火,和陪我们的外甥F打趣:这二乔多像肥牛片啊!并在认真地琢磨怎样才能拍出一盘上等的肥牛片来,听到彤的赞叹,我俩会心一笑,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回雅俗共赏!

满眼的牡丹让我想起儿时北方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大花被面,就是这盛开的牡丹。当年农村新娘的陪嫁最夺目的就是那几床大红大绿的花被子。我当时心里很是嫌弃,觉得再没有比它更土得掉渣乡里乡气的东西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地转变了观念,越来越觉得这色泽艳丽的牡丹花被面煞是好看,竟然美到了俗到极致便是雅的境地。其实,这牡丹争艳的被面最贴切地表达了父母对儿女最淳朴的祝福,祝愿他们生活富贵吉祥、幸福美满!往大处说,牡丹寓意的繁荣昌盛、和平幸福也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百年梦想!

周日下午,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前往此行最后一个打卡地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东郊,始建于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据说是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祖庭”和“释源”还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这里还曾经是翻译经书的道场,在佛教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络绎不绝的各色游人及虔诚的香客,在坐南朝北的寺庙里川流不息,烧香拜佛,祈福还愿,让整个白马寺庙香火旺盛,佛烟袅袅。愿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阿弥陀佛!!!

晚饭后大家意犹未尽地来到兴洛湖公园散步,公园北面毗邻泉舜购物中心,南部延申至龙门高铁站,南北跨越六个街区。公园内镶嵌着一个人工湖,湖边是蜿蜒的步道,弯弯曲曲的木制廊桥穿湖而过,湖里的锦鲤悠闲、睡莲静谧,岸边的杨柳依依,还有不可或缺的牡丹及高高低低的各种花草点缀其间,恍如置身于江南水乡。在一个广场空地,安置了一圈健身器材,中央是中国特色的广场舞专属领地。公园四周的高楼大厦被霓虹灯勾勒出了清晰俊朗的轮廓,相较于白天的喧嚣纷扰,晚上则更多了份宁静、柔美、祥和?不远处亭子里传来了票友很应景的豫剧?朝阳沟?片段:“在这里一辈子我也住不烦那,我也住不烦那啊,呀嗨那嗨咿呀嗨,哎咳呀,哎嗨嗨?”那特有的辨识度极高的唱腔、极尽朴实活泼的唱词,真切地唱出了我此时此刻的心声;那婉转激昂的拖腔余音,伴着月色下牡丹的芬芳,久久地在我耳旁袅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hy/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