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有救了用砒霜治疗白血病中国
提到砒霜,这一著名传统毒药,你一定会想到很多故事吧?潘金莲毒死亲夫武大郎、拿破仑之死以及各种争夺财产皇位的故事,不胜枚举。 两千多年来,砒霜一直与“中毒”、“暴死”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砒霜,有效成分三氧化二砷(As2O3),白色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红色。 然而,汝之砒霜,吾之良方。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砒霜可以用来治疗一些血液病。并且,还有人因此获了国际大奖!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SocietyofHematology,ASH)日前颁发了本届欧尼斯特·博特勒(ErnestBeutlerLectureandPrize)奖,获奖人员为来自上海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医院的HuguesdeThé教授,以表彰他们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陈竺 年8月17日生于上海,江苏镇江人,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任卫生部部长。 年5月6日出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研究方向:白血病系统生物学研究、人类多基因复杂性状疾病的系统生物医学研究。 白血病俗称“血癌”,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凶险、病程发展最迅速,致死率很高。 陈竺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三氧化二砷系砒霜主要成分)对APL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5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 同时,陈竺团队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分别作用于APL致病分子PML/RARα,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这是一项真正的结合临床医学与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是东方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结合的典范,开启了在恶性血液疾病中转化治疗的重要篇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人的血液:治疗前(左),维甲酸治疗后(中),砒霜治疗后(右)图片来源:doi:10./nrc 汝之砒霜 因为剧毒以及无臭无味,难以在尸体上被检验出来,砒霜频繁地被杀手们使用。18-20世纪的欧洲,或许因为等得不耐烦的继承人常使用砒霜来确保或加速自己得到遗产,因此,砒霜获得了一个“遗产粉”的绰号。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ElizabethFenning”投毒案使英国药剂师学会宣布,法医执业证者都必修为期三个月的砷中毒课程。 另据考证,拿破仑也被推测死于砒霜中毒,原因是从其头发中检测出高水平的砷元素。 拿破仑生前部属争相瞻仰其遗容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使用雄黄等砷矿石的记录。《本草纲目》对砒霜的药性解读为:“大毒之药,可作吐药,脾胃虚者不适合。”而由砒霜引发的各种谋杀事件不绝于史。清末光绪皇帝的死因也被证实为砒霜中毒。 吾之良方 事实上,砒霜作为药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据美国纽约赛奈山医药学校的临床医学教授、肿瘤专家塞缪尔·韦克斯曼介绍,在希波克拉底生活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的名医,生活年代约为公元前年-公元前年,被称为医药之父),砒霜就以这种或那种形式用来治病。 到了18-20世纪的欧洲,砒霜的使用达到高峰。农夫们经常摄取一定剂量的砒霜,用以增强他们的体魄;17世纪的英国,砷的多种化合物被用来制取防腐剂。在英国伊丽莎白时期,一些妇女使用醋、白垩(粉笔)和砷的混合物来美白皮肤。其中,砷的使用目的是阻止衰老和除皱。 在抗生素发明之前,砒霜被广泛用在治疗各种微生物感染的疾病。 年,医生保罗?埃利希(PaulEhrlich)还在医学文献中报道了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种新药——胂凡纳明(Salvarsan)。 Salvarsan 这种风靡一时的有机砷化合物作为梅毒螺旋体的主要治疗药物,直到年青霉素发明后才被取代。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国,传统医学也将砒霜用作药材,只是那时都尽量外用,用在治疗恶疮、腐肉、梅毒、寄生虫上。 明末清初,陈司成将砒霜应用于治疗梅毒,成为中医梅毒学家,并写成《霉疮秘录》一书。 到上世纪70年代,哈尔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下乡巡回医疗,发现东北林甸县一个公社卫生院的一位民间中医能治癌症,能让大肠癌、肝癌和食道癌等患者“起死回生”,具体方法是用“砒霜、轻粉、蟾酥”等中药进行治疗。 后来,省卫生厅派以张亭栋为组长的调查队前去考察,张亭栋与韩太云从年开始合作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他们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对砒霜、轻粉、蟾酥三味药进行筛选,最后确认真正有效的成分是砒霜。 张亭栋 到年,张亭栋和不同的同事合作发表的论文证实: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白血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砷剂的独特疗效引起了上海血液研究所王振义、陈竺两位院士的注意,于是联合积累了丰富治疗经验哈医大一院开始做机理研究,证实了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年,上海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陈竺和张亭栋一同赴美国参加血液病年会。 陈竺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致力于研究维甲酸的诱导分化及治疗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有所成就,因而广为外界所知。 在这次会议上,陈竺向外界介绍张亭栋说:“请大家记住,在砷剂治疗白血病的道路上,不要忘记这位同样来自中国的中医专家,正是他的发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年,世界著名学术刊物《血液学》(Blood)发表了陈国强、张鹏、张亭栋、陈赛娟、王振义、陈竺等人合作撰写的论文,被该杂志评价为是一篇创造性论著,首次发现了氧化砷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科研结论,是继维甲酸之后,中国学者在血液学研究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综合: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果壳网、光明网、现代快报等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danhuaa.com/mdhjz/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唯有牡丹真国色
- 下一篇文章: 东风风神累计销量过万襄阳红牡丹创全国满意